失業人口眾多,我的利基在哪里?
50萬的失業人口足以形成一個大規模的「族群」,這段時間最可以打動周休七日族的廣告,當然是對自身能力的投資和能立即幫助節流的商品,舉例來說,學習第二專長和低利轉貸等商品都可以有不錯的斬獲。而更積極、具備一些資金的失業族及由正職工作轉SOHO的族群,會試圖尋求一些創業的途徑,像是飲食、美妝加盟系統或提供工作機會媒合的中介,在非常時期都更應該在營銷上下足功夫。當然,也有之前忙碌不已的上班族,把失業當成圓夢的機會,所以像長期旅行、游學留學、學習需要長時間練習的才藝,如攝影等,乃至于平日的 SPA療程、瑜珈課程等,也都是一個契機。
但不論他們的下一步如何規劃,其生活型態勢必有所改變,從以往朝九晚五的生活轉而待在家中,試圖找新的工作及機會或學習華爾街失業名人Joshua Persky,撰寫工作經歷部落格,以利累積面試新工作的資源,甚至重新規劃生涯,不難猜想到他們最容易接觸到的媒體,早已不是電視廣告、不是報紙廣告,而是網絡,這個在他們被裁員前就習慣天天接觸的媒體。
我的商品及服務,如何在網絡上滿足失業族?
如同之前我們討論過的低調營銷, 除了手法上要更精致之外,失業族心情難免低落、沮喪,如果能弭平失業族負面的情緒,也是另一種方式的品牌好感度累積,雪中送炭的溫暖更能為企業加分。在如履薄冰的氛圍下,粗糙的營銷手法不但無效而且可能招致風險,這點也是許多企業在不景氣中,反而尋求廣告代理商協助的原因,讓廣告在推出前能有多一種角度的檢視,對企業來說,才是最劃算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