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不同產業有不同預算的分配。以百貨用品來說,通常廣告和營銷的預算所占的比例很大,因為它必須先創立一個“品牌”。為了要制造知名度,營銷預算占了營業額的50%強。等到品牌確立之后,所占的預算比例才下降到10%-15%的合理狀態。但不同產業如銀行業在產品的策略上就有所不同。另外一些非大眾性的產品也有不同的策略,它們不需要投資太多在追求知名度上。
創造無形的價值比有形的價值更重要
有些營銷人員會認為,建立客戶忠誠度?那得多花好多錢,還不如送贈品促銷,簡單些也經濟些。可是我們需要想明白,如果要留住一個員工是給他加薪重要,還是建立他對公司的向心更重要?營銷一個產品是送贈品較重要,還是建立品牌忠誠更重要?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用賄賂來的人很容易就會被賄賂走”。如果每一次吸引客人的方式就是殺價或是送贈品,那我們不需要營銷人員了,找一些銷售員就夠了。客戶在乎的是信賴度而不是贈品。因此維持與客戶良好的關系就更重要,當我們做營銷的時候,力氣的重點不是要花在吸引消費者,而是要花力氣在如何讓消費者“愛我們”這種更重要的事情上。
營銷行為中絕不可以用騙術,甚至要將“保證”去除掉。客戶要的是承諾(Commitment)而不是保證(Promise)。如果向客戶保證而沒做到,在消費者心中這是欺騙。被騙一次之后客戶就會遠離你,而且據統計有被騙之感的客戶會將其感受傳播出去,造成的負面影響非常大。
直效營銷(Direct Marketing)一定要注重品牌信任感,這是一種長期價值,這比任何的促銷活動還有效。像汽車產品的信任感和客戶忠誠度的依賴度就很高,可以參考。
慎重降價的決定
不景氣時,企業主最喜歡的就是殺價,但是殺價真的那么可行嗎?身為一個營銷人員,必須考慮決策的長期影響;今天降價了,明年要不要再降?不能只考慮現在過關就好,必須要堅持。我們必須了解產品的屬性、客戶族群,必須知道客戶對價格彈性的敏感度有多大,有時降價是沒有效果的。必須考慮獲利是否能彌補降價帶來的損失,還要想明白如何說出降價目的,因為品牌是有價值的。產品一旦降價了,消費者下回就會等到有新一波降價才購買。降價之后就不能輕易恢復價格了,因為價格有愈來愈低的趨向性。
優化分配你的營銷預算
全臺灣一年的廣告產值在200億以上,可是一般人能記得的廣告只有幾個。為什么?因為很多營銷人員不善用廣告經費。有很多廣告出來以后很讓人失望,一看就知道是公司為了省錢找了不專業的人來制作廣告,如此一來不僅達不到廣告效果,還賠上了產品形象。
做營銷一定要有目標焦點,有多少預算就鎖定多大的目標,千萬不要錢少目標大,那不是可行的辦法。一年之中有多少預算,就要鎖定適當的目標,緊緊抓牢了,有多少客戶一個也不放過。如果你只有300萬預算,我建議你不要使用超過3種的營銷工具,這樣目標太雜不會有明顯的效果。因為每一種營銷工具都有最低投資率,分散投資預算的結果會使得個別工具效果降低,而沒有達到最低投資率的,一般都是浪費的營銷投資。
(本刊根據公開資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