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目標在于:為顧客帶來更長期的價值,并因此創造出與之維系更久的顧客。”
作為提出4P營銷模式的大師,菲利普•科特勒當仁不讓地享有了“現代營銷學之父”的美譽。而其對“企業目標”的梳理,則是他2002年來華接受《中外管理》獨家專訪時,對中國企業的重要建議。
當時,這位“現代營銷學之父”批評中國企業界流行的理念——把奪取市場份額第一作為營銷最重要的目標,而認為中國企業提高質量,特別是服務質量,這才是正確的策略:“擁有市場占有率并不等于顧客會再次購買你的產品,重要的是看你怎樣去吸引顧客。成功的營銷就是使客戶對你的產品、服務有信心,同時你也會因此賺到很多錢,再用賺到的錢來提高服務水平。”
在這次專訪之后,科特勒開始了與中國企業“親密接觸”階段,不斷對中國營銷提出重要建議。
在《中外管理》對其進行專訪的同一年10月,科特勒在《中外管理》上對中國企業如何開拓市場,提出了很有針對性的結構性建議:
首先,中國企業優先考慮的營銷要素是——“如何實現顧客最大價值”,讓自己成為一家以顧客為中心的公司。“擁有顧客要比擁有產品、工廠或設備更有價值”。這仍是在對企業經營目標進行梳理和明確。
其次,科特勒建議中國企業“踏踏實實培植核心能力”,從“規模變大”和“變得更好”,轉變為“速度變快”和“變得與眾不同”。在科特勒眼里,“快”和“與眾不同”,是企業經營成功的核心能力。這對不少企業或追求“大”或籠統地追求“強”,有很大的區別。
再次,科特勒認為企業要開拓市場,就必須“建立持久可靠的合作伙伴網絡”。并且極有前瞻性地提出:“在新經濟中,競爭愈來愈不是存在于企業之間,而是存在于合作網絡之間。”
而在科特勒眼中,企業內部員工、股東、供應商、經營商等等,都被納入了這個“合作伙伴網絡”的系統中。
從科特勒給企業的建議來看,相比于另一位美國杰出的營銷大師艾•里斯,科特勒是百科全書式的大師,而且通過自己的消化,提出最精粹的總結。這一點從科特勒對自己奠定營銷學基礎的“4P模式”的改良可以看出來。
近年來科特勒提出的“CCDVTP模型”,與以前靜態的“4P模型”比較,更傾向于在“動態”中把控營銷過程——不再把營銷分割成四個部分,而是將“產品”與“價格”融合為“創新”,之后企業要與顧客建立良好的溝通,不斷傳遞出品牌獨特價值的信息,同時要清楚自己的目標市場,為實現利潤做好基礎工作。
創新、溝通、傳遞、獨特價值、目標市嘗實現利潤,這幾個環節,你都把握好了嗎?無論營銷創新多么紛繁,動態的營銷控制多么復雜,背后的基本脈絡都在這位營銷大師的高度概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