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企業本來就是靠低價在區域市場生存。2007年原輔材料開始漲價,把本來微薄的利潤壓榨到虧損的邊緣,原料繼續漲價就意味著虧損,虧損就等于把企業逼向死角。老板的本意是,實在不行了就轉行。
其實,像T公司這樣面臨轉行或關閉的企業有一大批……
一線找到突破口
老板找到我們的時候,我們沒有給他們講漲價的道理,而是一起到零售終端考察。考察后發現,大企業比T公司還困難。
大企業的困難,一是政府不讓漲,因為有一定規模的食品企業已經納入了政府價格監控的范圍,價格已經不再僅僅是市場行為。即使大企業想漲價,也要過政府這一關。
二是大企業之間相互對峙,誰也不敢率先漲價。大企業之間有很強的防備心理,即使坐在一起開行業會,也不敢透露口風。
調查發現,大企業已經在搞變相漲價,他們的做法是改變銷量結構,擴大高端產品的銷量,壓縮低端產品的銷量。有的甚至揚言要放棄低端產品。
大企業產品結構的變化,給中小企業騰出了市場空間。
考察還發現,中小企業大多沒有思路,沒有行動,沒有漲價能力。有些企業采取偷工減料的方式漲價,這等于自掘墳墓,更有一批小企業準備大逃亡。
在辦公室里找不到的辦法,卻在市場一線找到了。原來覺得自己有困難,現在發現所有人都有困難。
漲價新理念
以往召開銷售會議,業務員提出的要求都是“產品更好一點,包裝更美一點,價格更低一點,政策更好一點”。考察發現,通路產品營銷的關鍵不在于價格,而在于“價差”(利潤),誰能讓終端賺錢(有利潤),他們就能把產品賣出去,只要產品漲價能漲出終端的利潤,漲價就能夠成功。
消費者不是對便宜的產品感興趣,而是對“占便宜”的產品感興趣。越便宜的產品,消費者可能越占不到便宜。
活躍市場的辦法不是做渠道促銷,而是把價格漲上去,然后用漲價后的政策讓消費者“占便宜”,讓終端有利潤。這樣的漲價才能成功。
鑒于原料漲價后多數競品采取防守策略,公司完全可以利用機會擴大市場區域,通過新區域擴張和新產品推廣應對原料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