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岳飛,就有人會想起背著千古罵名的秦檜,正是以他為首的主和派讓岳飛失去了收復河山的大好機會,讓素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精英部隊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大宋江山從此岌岌可危。
在《戰國策》中也有這樣一個故事,不過這位主角就要幸運的多。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一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這個故事大概就是狐假虎威的最早來源,大致意思是一位叫做江一的大臣告訴荊宣王,北方之敵害怕的并不是昭奚恤這位戍邊大臣,而是害怕他背后大王的5000里沃土和百萬將士,就像動物怕的不是狐貍,而是他后面走的老虎一樣。如果當初大宋皇帝在擔心岳飛的功高震主時,有這么一兩位能說上話的人也說一番同樣的話,固然岳飛“迎回二帝”的口號有些咄咄逼人,勸當今皇帝早立太子的話有些不敬,但也不致于在屢建奇功的征途中,在“臣子恨何時滅”的磋嘆中被奸臣奪去了性命。
這也給了策劃人員很大的啟示,我們不僅要做出過硬的策劃作品,更要善于處理各個部門的關系。如果營銷部門執行不到位,如果財務不夠支持,如果客服做不到位,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策劃的效果。最好的情況就是在決策層中爭得支持和贊同,這樣才能讓一個好的策劃方案綻放出最耀眼的花火。
同樣的,當我們的方案取得成功之后,不要僅僅將功勞歸功于策劃部門自己,而是應該感謝大家的通力合作,尤其是那些力排眾議,支持策劃方案實施的中高層領導和各部門主管。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策劃人員如果不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就很難讓自己的方案獲得順利的執行。正如《戰國策》中,市場不是多喜歡你的方案,喜歡的還是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最大的受益人應該也只能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