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人,我的第一反應是,絕了,這是中國人永遠的驕傲啊!劉翔,中國人希望你一直跑得更快些啊!
作為營銷人,我的第一反應是,慘了,這是中國企業又一次的失敗啊!劉翔,你為什么非要突然跑那么快啊?!
為什么又是可口可樂?為什么非得是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公司已經用35萬元(據報道)賺了劉翔太多便宜了,這次的事件營銷,為什么又是可口可樂公司獨享?!
事件營銷應該是任何人任何企業都可利用的啊,它不需要像體育賽事贊助一樣得事先掏大把的銀子,事中還得掏大把的銀子,不需要像渠道建設那樣得五年十年的功夫,維護還得費盡心機,不需要像促銷一樣得狡盡腦汁想好創意,還得抓好執行。。。。。。事件營銷,抓的就是機會啊!
機會(事件)面前又是人人平等的啊!
營銷的競爭絕大部分是資源的競爭,這是一個資源越來越缺乏(自然資源逐漸減少),卻也是資源越來越豐富的年代(時間、品牌、公共資源逐漸增多)。時間是資源,公共信息是資源,服務是資源,整合不同的資源到一起是資源,這些應用得好,就是具競爭優勢的資源。我們的企業不在這些方面下功夫,卻大部分時候用在產品仿冒或同質化、價格戰、促銷血拼、渠道搶奪上,最終變成了資源的針尖對麥芒式的消耗與磨滅,從而競爭走向死胡同,你死我活,兩敗俱傷。
都說現在是微利時代,我們并且一步步向微利時代前進,我們為什么還要“故意”似的去與對手干仗,去消耗資源,去損害利益,而不去取得資源,去提升利益,去提高競爭力?!
講到這里,相信大家也都能回憶起,美好地重溫昔日可口可樂事件營銷的輝煌:
2001年7月14日,當薩馬蘭奇宣布中國成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國的時候,北京市區幾百塊路牌廣告被換上了可口可樂公司祝賀的廣告語,各大超市立馬上架了可口可樂公司的慶賀裝飲料;奧運金罐歷歷在目。
2004年6月9日,雅典奧運火炬接力經過北京,可口可樂公司選拔接力選手,制造奧運火炬傳遞紀念罐,分發小紅旗與紀念品
。。。。。。
這些都是些已經呈現出來的現象,而我們又有幾個人能懂得杰出公司事先為這些事件營銷而作的精心準備?
1、 設立跟蹤系統與溝通系統,時刻關注一些有“爆發”潛質的可能性事件。當沒多少人在2004年奧運會對劉翔抱奪冠希望時,可口可樂公司已經對其進行了不懈的研究與分析;
2、 全民(公司員工)營銷,全力為某一可能發生的事件作好充分準備,這甚至包括協作的廣告公司、執行公司、客戶等。當我們在一瞬間看到了可口可樂公司的廣告牌掛起,廣告播放的時候,誰又能想像到公司所有相關人員都在一線、現場待命?
3、 事先充分準備,未雨綢繆。猶記得2002年的年中之時,為2003年某知名便利店進入中國北部區,可口可樂公司全球副總裁可無聲無息地進入中國北京長城飯店,與臺灣、東南亞、可口可樂(中國)公司上海、北京人員、可口可樂裝瓶廠系統,進行封閉式的分析與討論,來取得與該終端的無隙鏈接,而這時,該便利店公司能否進入中國北京區,是很沒譜的事情!
4、 事后反應迅速,緊抓不放。這次劉翔確實跑得太快了,沒有人能100%了解到劉翔能打破紀錄,估計劉翔也不敢打包票,但這又有什么關系?要賺眼球,利用好事件,可口可樂公司不又正如報道所說,又成了“獨家”了嗎?
事件營銷,讓統一潤滑油一躍而起,讓中國移動取得了消費者的信任,讓蒙牛一飛沖天。。。。。。這種成功是巨大的不可復制的事件帶來的,這種事件一旦成了某個企業的營銷資源,是常規性的營銷手段與資源遠不可比擬的。
事件營銷,離國內企業的成功營銷還有多遠?
譚長春,中國市場學會營銷總監資格考試認證A級教授,前沿講座特聘教授,多所一流大學市場總監班教授,多家公司策劃咨詢總監。先后礪練于全球四大第一國際品牌企業及全球第一大(定制)市場公司,誓做國內快速消費品營銷第一人。《銷售與市場》營銷及學習
專家團成員,營銷和管理的深度實踐者與研究者。電子郵件:t13910184418@163.com
管仲病重,齊桓公親往探視。君臣就管仲之后擇相之事,有一段對話,發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誰可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討好君主,沒有人性。這種人不可接近。”桓公:“豎刁如何?”管仲:“豎刁閹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這種人不可親近。”桓公:“開方如何?”管仲:“開方背棄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況且他本來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棄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過千乘。應當遠離這種人,若重用必定亂國。”桓公:“鮑叔牙如何?”管仲:“鮑叔牙為人清廉純正,是個真正的君子。但他對于善惡過于分明,一旦知道別人的過失,終身不忘,這是他的短處,不可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對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恥下問。對不如自己的人哀憐同情;對于國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聽;對于事務,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過問;別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裝作沒看見。不得已的話,可擇隰朋為相。”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