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管理專家斯皮澤爾(Dean R. Spitzer)研究了若干企業案例之后發現,那些應用業務 績效 評估及類似技術最為成功的企業領導者,不會將數據看作最終結果,他們會對數據進行分析,從中提煉有效信息,加深對企業的了解,增進與員工的溝通,從而做出正確的企業決策。
大多數企業人士都認識到了績效評估的重要性,然而想要積極參與其中的卻少之又少。他們知道進行績效評估,滿足相應的要求很重要,但又想少做無用功,省去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在績效評估上應用自動化系統,對他們而言是很好的選擇。領導經常說:“告訴我答案。”他們不愿意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分析數據,將數據轉化為有效信息,并從中發現管理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業在計分卡、業務儀表盤上投入之多,令人吃驚,然而收效甚微。如來自USAA公司的蒂姆曼(Tim Timmerman)指出,“技術可以幫你收集大量數據,但不能為你提供有效信息,幫你做出正確決策,來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從而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所以說華而不實的圖表指示夸大了計分卡和評估表的作用,企業由此做出的反應通常是建立在對零散、表面的信息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對復雜的組織體系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
技術解決方案有很多巨大的商務應用價值,但未必都能實現。這不僅取決于技術,更多地取決于人的因素。每種績效評估系統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人類進行正確判斷的能力是任何技術都無法取代的。“人的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
只有對評估數據進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增進對企業的了解,從而做出正確決策,績效評估系統、商務智能系統、業務 績效管理 、計分卡和業務儀表盤才能發揮有效作用。人們正確、謹慎地使用工具的意愿,比任何工具都重要。
現如今的工作場所是個“大熔爐”,老員工和年輕的員工在一起工作,他們對評估和技術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和態度。一般說來,跟老員工相比,年輕的員工(尤其是知識工作者)對技術的適應性更強,但要求也更高。知識工作者要求了解更多信息,如果只是告訴他們“這是你的評估項目”,他們不會太感興趣。他們要求理解,想更多地了解此項技術,希望系統有更高的透明度。對老員工而言,技術讓他們感受更多的是威脅,因此他們不介意盡量采用原來“比較笨”的評估手段。
那些考慮應用評估技術的企業,還必須對技術應用人群的作用比較敏感。評估技術的積極作用能否有效發揮,他們的角色適應性和文化兼容性起著決定性作用。不幸的是,對很多人而言,技術和評估通常讓他們感到更多的是恐懼。他們對績效控制技術還存在疑慮。這種疑慮很容易轉化為冷嘲熱諷。
公司要格外注意員工對評估技術的反應,這是關鍵。任何工具,尤其是引導性的工具,都可能帶來危險。對績效評估新技術的不當應用,實際上阻礙績效評估發揮積極作用。因此,一旦技術實施之初,其有效性無法得以發揮,那么公司花了不菲的代價,換來的只是昂貴的技術設備,笨拙的儀表盤,卻達不到提高績效的目的。關鍵要記住你可以購買技術設備,但買不到它的社會效用。
美國聯邦快遞公司(FedEx)創始人兼CEO史密斯(Fred Smith)發現,信息技術項目失敗通常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信息技術項目的執行者對人的本性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另一方面,企業 經理人 對評估技術的作用缺乏了解。他還說:“我認為重蹈以上覆轍的人將來必將面臨徹底的失敗。”幾乎所有技術項目失敗都是由于抵觸、蓄意破壞、誤用或是人為影響等原因造成的。技術應用的過程很重要,至少和技術系統自身的設計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