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教練還是在商界,Hall 在職業生涯中一直關注如何激發人的價值。他發現,知道什么時候應該離開現在的崗位是一門學問。一些人在一個公司呆得太久以至自滿或固步自封,也有一些人在不適合離開的時候閃電辭職。
在決定是否離職時,人的目標優先級并不明晰。薪水?職業前景?還是只是想換個環境?一些時候,選擇的優先級可能出現本末倒置,他自己就曾犯過錯。
Skip Hall 如今已有71歲
25歲那年,hall 還是科羅拉多大學橄欖球隊的一名助理教練。一天他收到了一份高薪的職位邀請。當地的一所高中聘請他去擔任主教練。猶豫良久,他最終決定接受這份工作。在向他的上司 Jim Mora 辭職時,對方一句話讓他打消了念頭,“我印象中,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大學的球隊教練,這份工作能讓你更快達到這個目標嗎?”
薪水和名譽的確是辭職跳槽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但它們不應該成為僅有的變量。Hall很感激當年的長者能撥開迷霧,理出被自己忽視的關鍵信息——長期職業目標。
在權衡職業選擇時,Hall 不鼓勵為了一時高薪偏離目標,草率離職。但若目標明確,新的選擇能讓人邁向設定的目標,他樂見其成。在 BSU 當總教練時,許多年輕人是 Hall 經手招進去的。
有一個人給 Hall 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Jim Zorn ,后來成為了華盛頓紅人隊的總教練。那時他初入職場。他想成為全美橄欖球聯盟球隊的總教練。對自己的目標毫不猶疑, Hall 發現此后 Jim 每一次職業抉擇,都朝著這個目標一步步前進。
盡管鼓勵人在適當的時刻積極做出改變,Hall 并不認為,世界上存在一條清晰的紅線,越過之后就會自動提醒,“是時候了,你該跳槽了”。離職本就是一個高度個體化的選擇。一些人在掙扎,他們成長得過快,原有平臺無法提供成長空間;另一些人不想丟掉自己已得到的,不管這些東西是名聲、優渥的薪水還是只是較低的壓力。
但還是有共通之處可供參考。Hall 的底線是:當個體已經不再成長或不再幫助公司成長時,就可能要考慮挪一挪。他在1987年到1992年是 BSU 的教練。當時球隊連續拿到5個賽季的地區冠軍并成功打入了全國半決賽。但到第六年時,球隊表現并不理想。Hall 意識到,自己執掌球隊的時間已經太長了,他對球隊的貢獻力開始下降,到該改變的時候了。
除了成長,理念和價值因素也是 Hall 在擇業時看重的。在他看來,企業和組織的理念如果現在與個體不符,那它可能永遠不會相符。他的一位客戶,一名高級經理人曾為公司文化與自我理念的沖突痛苦不已。為了適應公司文化,他在兩個不同的州調過崗,也曾想辦法將自己的思考方式傳遞給上層。但情況并沒有發生變化。
兩個職位報酬豐厚,頂著外界的不理解他還是辭職了。這個選擇后來被證明是正確的。下一份工作他如釋重負——他終于能和企業分享自己的理念和想法。Hall 認為,如果每晚回家時不能為當天在工作中做出的每一個決定而驕傲開心,你要做的也許不是拼命調整適應,而是思考現在的工作到底是不是你該呆的地方。
在判斷現有工作是否值得堅持,新工作是否值得加入時, 有以下幾個維度的信息需要權衡。
你喜歡你上司做的事嗎?
你希望以怎樣的姿態退休呢,十年后是怎樣的狀態,三到五年內要做到那些事,這些都是職業目標。目標明確能讓你從長期收益角度思考新的職位。否定性目標也能幫你縮小選擇范圍,避免浪費時間。想一想,你是否愿意在三年、五年或十年后做你上司現在做的事?
面包很重要,但不能只看面包
絕大多數人還在為生計工作,薪水和福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不能是一份工作的唯一優勢。別因薪水留在一個封閉的公司,也不應因薪水福利選擇沒有成長性的平臺。只看短期薪水而忽視行業風險、企業風險與自身成長都是不明智的。別透支未來的可能性。
北上廣深=生活的可能性+壓力
地理因素除了離家遠近,還區分了不同的工作機會和生活壓力。大城市工作機會多,但可能壓力也大。選擇北上廣深意味著選擇了這里的生活方式和可能性。確保在做選擇時,對這些了然于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職業生涯近40年,每周至少40小時的工作時間,如此長時段里從事的如果是不感興趣的東西,工作會變一種折磨。相反,當你熱愛它時,日常工作每一個細節都成了向奇妙世界的探索。從優秀到卓越離不開興趣的指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吧。
work-life balance
越來越多人將工作-生活平衡視為更重要的參考因素。工作強度在不同人那里耐受度也不一樣,工作強度大意味著你要承擔更多,它無形中也會給你提升的機會。一個基本要點是,要確保工作壓力與強度不以健康為代價,生理和心理層次的健康都應考慮。
個體的優先級排序可能不一樣,最終做出的選擇也不存在標準答案。唯一需要提醒的是,當你確定了長遠目標時,不要因短期收益而做出南轅北轍的選擇。在不同的選擇間橫向比較時,要一個標準貫穿始終,否則換工作可能變成逃避的手段,辭職也只是一種浪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