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 績效 提升問題始終是企業關心的核心話題。員工的績效表現與企業自身的經營策略、人力資本管理成熟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血栓與止血領域,就有這樣一家高績效表現的全球領袖企業:思塔高(Stago)。這家1945年起源于法國的跨國公司,在2003年成立中國分公司,僅僅依靠170人的員工隊伍就迅速贏得了中國約30%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前三甲。不過,它的雇員數量只占其他兩家公司的十分之一,并且,員工流動率很低。以 銷售 人才的流動為例,在思塔高,平均每7~8年才出現一次。而據了解,通常,這個行業內的銷售人員幾乎每1~2年就會流動一次。
那么,為何思塔高的員工績效如此之高,流動率如此之低?
1:只專注“一滴血”
思塔高(中國)總經理Philippe Barroux介紹說,思塔高是法國一家從藥物分析起家的公司,由Jacques Viret先生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古希臘語中,Stago恰有“一滴(血)”的意思。
起初,Stago只在法國銷售一種用于消解肝功能障礙的藥物。1962年,公司創始人的妻子因患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綜合癥而病逝。為此,創始人專門研發了一種血凝試劑,來幫助臨床大夫診斷血凝與血栓問題,比如手術時的大出血、血流不暢等。1978年之后,有戰略眼光的Jacques Viret開始只專注血栓與止血領域的發展,賣掉了白手起家時的藥品公司,成立了Stago診斷公司,以打造全球血凝領域建有卓越標準的的領頭羊。
“這種專注意識促成了后來一系列有效診斷工具的誕生。臨床大夫依靠這些工具當場就能診斷出問題,而不再寄望于二次機會。”Philippe指出,在學習 每一位新員工時,思塔高都會如此強調:“我們銷售的產品不是衣服,用戶沒有第二次選擇的機會,因為每個結果對應的是一個病人的生命。我們所關注的就是高質量的診斷產品、有效的服務。”
2:重視規則
在思塔高的核心價值體系中,重視規則是其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強調:堅決不走中間路線或是灰色路線。
如同員工開車,平時他可以愛怎么開就怎么開,但在公司,他就必須遵守各項規則,方可確保企業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即使按這種規則來行事會更復雜,我們也仍然堅持這么做。”Philippe說。
不過,這位自1988年起就在思塔高工作的“忠誠之士”,對“中國文化”也頗有心得。Philippe指出,在中國的外企務必要理解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特征,否則很難走向成功,比如,部分中國人有“鉆空子”的特征傾向。所以,在思塔高,只要員工、客戶在遵循規則的前提下,公司也會因勢利導,量力而為。
“我剛到中國的時候,還遇到過一件‘新鮮事’——有一位客戶問我‘貴公司有沒有與代理商合作的合同書?’。”Philippe回憶說:“當時我愣了。我說‘沒有么?’,并非常納悶——在中國做生意,難道不是按合同辦事么?”
3:追求自然式發展
目前,專注于血凝領域的思塔高,在全球的業務量已超過10億歐元。“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已進入中國市場的前三位。至于是第二還是第三,現在還是未知數。因為中國政府尚未公布新的官方統計數據。”Philippe表示。
正如Philippe所強調的,思塔高只專注于血栓與止血領域,它們不太關注短期利潤,追求的始終是企業的自然式發展。所以,不只是在中國,思塔高在全球都不主張給業務部門很大的績效指標壓力,也不會因此而隨便解雇員工。“因為思塔高認為, 人力資源 是公司最重要的一種資源。我們需要依靠他們來實現穩定且長遠的發展。”
“當然,我們也不會大張旗鼓地去宣傳公司出色的財務數據報表。我們只想安安靜靜地發展。”Philippe說。
4:終身工作
據Philippe介紹,思塔高在中國的員工總數約有170名,除了在公司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以外,其他人員每日 都在區域上拜訪客戶。
“在公司人力資源團隊中,我們也只有三名成員,一位總監和兩位助理。”Philippe表示,目前公司的 人力資源管理 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包括人事管理、 薪酬 績效、學習 發展、職業規劃等常規領域。
以職業規劃為例,思塔高認為,只要員工沒有犯大的錯誤,他們可以在這里終身工作,并可以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我有一個法國朋友,他在思塔高已工作了32年,上周也來到了中國。所以,這種抉擇變化完全取決于員工自己。”Philippe說。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成為一名總經理。”在Philippe看來,中國的員工大多以為自己總有一天會當上總經理,“這是一種多么令人吃驚的思維模式”。因此,在思塔高,公司會明確對員工闡明,每一位員工都會得到平等的發展機會,但不應該講究“面子”,簡單地述求于職務頭銜上的晉升。“他們也不需要以辭職之名來威脅。假如有員工這么做了,我會幽默地對他說‘我辦公室的門是開著的,你可以離開了。’”
“他們本可以在公司終身工作下去的——因為在思塔高,有超過70%的員工都已簽署了無固定期限合同。”Philippe說,“這樣,無論團隊、業務改變,工作地點調整,或者承擔更多的職責,或是內部調動,他們都可以接觸到一個新的環境,以拓展其才能。”
Philippe表示,退一步來講,即使經過每年的年度績效評估(EAP)發現,5年或10年之后的他,能力已有了很大提升,而公司暫時無法提供相對應的崗位,思塔高也會推薦他到別的優秀企業去發展,并歡迎他的“二進宮”。
5:年度績效評估
在思塔高,對員工和他們的上級來說,每年的年度績效評估都是一次絕佳的討論機會。他們會共同回顧過去的一年工作,包括工作態度、工作成績、工作預期以及技能提升度等,并且為來年制定新的工作目標。
Philippe介紹,思塔高的年度績效評估內容分為三部分:首先,公司將評估的等級分為有待提高、中級、高級等不同層次,對每位員工進行評估和審定;然后,根據員工和上級最初制定的工作目標完成度,施行不同額度的年度獎金激勵,20%~100%不等;最后,再次確認相關工作職責,調整每個員工新的工作任務。期間,員工與其上級進行的年度績效評估,被思塔高視為一項每年正式的例行活動,討論內容既含有書面補充的,也有上司與員工之間相互承諾的內容。
“中期評估(即指在年度績效評估后的6個月,比如6月或7月)也可以被列入計劃。它的作用是調整或者重新定義年度工作任務,如果最初目標有變化的話。”Philippe說。
6:個人發展方案
年度績效評估的另一種意義在于,它是一個討論職業發展和學習 目標的機會,同時也是在思塔高和員工之間建立一個“雙贏”關系的好時機。“所以,為員工制定個人發展方案,可以在一個長期發展過程中,促進員工的成就感并使員工能夠更高效、更卓越地投入工作。”Philippe表示。
一般地,思塔高在每年的1月份首先完成對總監級員工的考評,接著是經理級員工,至2月底全部評估完畢。期間,對照上年的工作目標和來年的年度任務,調整員工的個人發展計劃。“當員工來問我‘明年的工作任務是什么’時,我會反問他們一句:你對公司的年度目標和個人發展方案了解多少。”Philippe常常這樣鼓勵員工去自我發展與探索。
當然,在制定個人發展方案時,思塔高也會詢問員工:是想更多的提升能力,還是想獲得更高的薪金。“如果員工想在3~4年晉升為經理,那么,公司會結合年度績效評估結果,為他定制匹配的職業發展方案。”Philippe說。
7:學習 指引
思塔高發現,在員工職業發展與團隊管理的過程中,管理技能、銷售技能等不同的學習 與發展需求被反復提出,為此,思塔高建立了較完善的員工學習 系統,包括 內部學習 、外方提供的學習 。
Philippe介紹,員工主動提出多種發展需求,是思塔高學習 內容多樣化的直接原因。這些訓練課程包括:技能性的、科學研究性的、溝通技能、團隊管理、 項目管理 、辦公室信息技術、個人發展以及語言學習 ,等等。學習 實施時,員工可以根據他們所處的整個職業生涯階段選擇不同的學習 課程。
“有些課程是在職位轉換后必須要求的,因為可以幫助員工獲得或者提升相關技能。”Philippe說,“與總部相比,中國分公司像是一個‘直轄市’,學習 也是自上而下進行的。”
以對一名新員工的支持為例,思塔高所有的市場/銷售文件,無論銷售代表、客戶技術支持或者產品經理,只要一到崗,就遵循一套完整的學習 途徑指引。比如:
·“產品”知識、血凝的科學及醫學知識
·在學習 中心交替進行的多種必備課程
·訪問公司的各個基地
·跟隨領域內有經驗的同事一起工作
·客戶聯絡,加深對“顧客”需求和問題的理解
“出于對提高品質的持續專注,思塔高還監控著自身學習 課程的有效力,并且在每一輪學習 的最后,總能得到員工民意調查的滿意結果。”Philippe說,“確實,這項在學習 方面的重要投資,也展現了我們立足于人的長期發展的決心,將會提高員工的個人及集體技能,并使整個組織受益。 ”
8:員工面談與關懷
在思塔高,人力資源部還有一個年度重要目標,就是去認真傾聽員工的心聲。這也就是為什么員工每年都可能會要求直接同人力資源部門人員,或者間接地通過中間人——他們的老板,來進行一場個人發展面談的原因。
Philippe發現,在中國企業中,不少 經理人 面對下屬提出的諸多問題時,常常選擇退避三舍,或是“兜圈子”的做法,繞過去不作深度討論。而實際上,這些經理人、領導們本應該成為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導師。
“再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墨西哥軍隊。”Philippe舉例說。一個軍隊就是一個團體,從上尉到將軍,不同的職位對應著不同的職責。墨西哥軍隊曾經屢戰屢敗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軍隊里全是將軍。“所以,這不是頭銜問題,而是職責問題。”Philippe說。對于中國員工的慣性思維,比如3年后要成為高級員工,5年后成為主管,7年后成為經理等,“這種思路也是值得商榷的。他們更需要的是堅守自己的職責崗位,拓展優化自己的職業職能。”
因此,每當有員工就“加官進爵”的事哭著來找Philippe時,他都會如此和他們深入溝通,引導其職業發展。“而每當有價值的員工離職時,我也會非常遺憾,因為這說明我們的人本關懷還有缺陷,還需要繼續完善。”Philippe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