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 銷售 價格變動情況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上漲的城市有50個,比同期的數據翻了一番。由數據可看出,房價增長趨勢明顯。在房價全面上漲、物價居高不下、油價連番起伏的今天, 職場 人該如何應對生活成本的不斷增加?無經驗的應屆生又該怎樣遠離就業“尷尬區”?職場白領又是如何調整生活開銷?多少 薪酬 是職場人的心理底線?
為此,英才網聯與鳳凰網財經頻道共同推出“金九銀十職場薪酬大調查”,深度解析2012年職場薪酬現狀,引導職場人客觀跳槽、應屆生正確擇業,理性看待薪酬。
本次調查歷時2天,共有6998人參與。數據顯示,45.32%的人不滿意目前薪酬福利;44.92%的職場人期望到二線城市就業;32.82%認為應屆生(海歸)月薪3500-5000/月合適;24.46%理想月薪范圍是15000元以上;超六成職場人期望月薪、補貼、獎金、休假有所增加;超八成認為物價、房價、孩子 教育 占薪資大部,壓力山大。
近半數職場人期望到二線城市就業
本次英才網聯與鳳凰財經調查中,男性占82.34%, 女性 占17.66%。理科專業的職場人占62.61%;文科專業的職場人士占37.39%。其中,44.92%期望到二線城市、省會及其他沿海城市就業;30.59%期望到一線城市就業;24.49%期望到其他三線城市及鄉鎮就業。其中所在行業調查數據顯示,所在或即將從事 IT /電子行業的占13.47%;所在或即將從事機械行業的占11.75%;所在或即將從事建筑 房地產 行業的占11.62%;所在或即將從事 金融 行業的占9.15%;教育學習 行業的占6.94%;醫藥行業的占5.71%;化工行業的占4.46%;傳媒行業的占2.26%;所在或即將從事 服裝 紡織 行業的占2.22%;其他行業的占32.43%。
英才網聯職業指導專家表示,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提升,人們工作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壓力感倍增。參與本次調查的男性多于女性,這說明了對于男性來說其壓力要比女性大,相比之下對于薪酬的要求也要高于女性。而大部分從業者所學多是理科專業,其所在或即將從事IT/電子行業的人數也略多于其他行業,而其他行業人數占到三成以上,這里面不排除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找工作的應屆生及目前已回到國的留學生,還有一些擬跳槽的經驗人士。
隨著近幾年我國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以及 房地產行業 的發展,其所在或即將從事的機械和房地產行業的人數均有所增加。作為重要行業的理科男性來說,他們對于薪酬的要求更加的嚴格,一要考慮到行業的發展趨勢,二要考慮到自身的發展。
據報道,受全球經濟下行影響,IT、電器行業等領域的大型跨國公司今年裁員不斷。而此次調查數據顯示,選擇一線、二線、三線城市人數比例差距不大,這說明職場人并不再像以往一窩蜂地選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而是將目光放到了二線及其他沿海城市。這種現象說明職場人不再盲目就業,而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理性回歸。
生存壓力劇增,應屆生期望高薪酬
32.82%認為應屆生(海歸)月薪3500-5000/月合適
通過英才網聯與鳳凰財經聯合調查數據顯示:32.82%的人認為應屆生(海歸)月薪在3500-5000/月合適;26.84%的認為月薪在2000-3500/月合適;21.59%的認為應屆生(海歸)月薪在5000以上/月合適;5.84%的認為海歸薪酬要比國內同學歷者高10%-20%;3.97%的無固定要求,能滿足日常生活開銷即可;3.59%的認為海歸要比國內同學歷者高20%-30%;2.76%的認為海歸要比國內同學歷者高30%以上;2.59%的不要求薪資,能獲得工作經驗即可。
英才網聯職業指導專家表示,在物價、房價高居不下的當下,生活成本不斷上漲,職場人對薪資的要求也有了變化。此次調查數據顯示超三成的職場人認為應屆生(海歸)月薪3500-5000/月最合適,相比往年要高出很多。應屆生抑或擬跳槽的職場人,在求職中找到與自己專業、興趣、愛好一致的崗位最重要,一味強調薪酬待遇,也許會失去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
24.46%理想月薪為15000元以上
調查顯示,目前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占50.6%;5-10年工作經驗的占19.34%;3-5年工作經驗的占11.76%;1-3年工作經驗的占11.67%;2012應屆畢業生占5.45%;海外留學回國人員占1.18%。其中,24.46%理想的月薪范圍是15000元以上;23.55%理想的月薪范圍是5000-7000元;17.57%理想的月薪范圍是9000-12000元;14.64%理想的月薪范圍是7000-9000元;11.44%理想的月薪范圍是12000-15000元;8.34%理想的月薪范圍是3000-5000元。
英才網聯職業指導專家表示,參與本次調查的有10年工作經驗的占五成以上,說明在三高的經濟環境里,越來越多的職場老人并不滿足現狀期望能夠加薪,而月薪過萬更是成為大部分職場人的理想。在現如今大的經濟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過高期望難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