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個數據很吸引人眼球:聯合國勞工組織發布全球月平均工資統計結果,表明中國員工月均收入為4134元。盡管此數值名列參評72個國家的第52位,但仍然讓大家驚呼:又拖后腿了!
據說此次聯合國勞工組織的統計采用了非常復雜的計算方法,但不管怎么樣,這個數值實在與國人的切身感受相去甚遠。拿去年個稅起征點調整后財政部稅政司的表態來說,全國月薪3500以上的工薪族只有2400萬人,2500元以上者只有8400萬人。月收入達到2500的中國員工,只占全國總人口的6%,尚不足一成,低于此數的就更無法統計了,怎么一年過去,大家的平均月薪突然暴漲了這么多?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高收入階層極大的拉高了平均數。“平均”是個很有意思的手段,一個群體樣本中,絕大部分的數據都非常的不好看,但只要“平均”那么一下,大家就都花團錦簇,就都喜笑顏開。這次人均4134的月薪惹來眾人非議,就在于各行業 薪酬 差距實在太大,稱為天壤之別絕不過份。以08年的數據來說,當年度職工工資水平最高的是證券業,年收入可達172123元,最低者當屬農林畜牧業,僅為10803元,兩者相比接近16倍,但平均一下則滿眼花開,其樂融融。
那么,拋開這個一團和氣的整體平均數,以各行業單獨來平一下,大家各自都能拿到多少呢?
高值
金融業:平均年薪80816元;
電力、燃氣及水等能源行業:平均年薪78712元;
IT行業:平均年薪59919元;
低值
水利施工、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行業:平均年薪24551元;
住宿和餐飲業:平均年薪21193元;
農林牧漁業:平均年薪14911元。
可以看出,高收入行業與低收入行業之間的差值巨大,基本不具備可比性。這種巨大的差異顯然不合理,以發達國家而論,各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只在3倍左右,而我國顯然遠遠將發達國家甩在了身后。
另外,上述數據也反映出我國三級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對于開放程度較高、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的行業,其從業者收入都較為低廉,但客戶滿意度卻十分之高;與之相反,市場競爭自由度低的行業,高薪非常普遍,但客戶滿意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