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和金融危機除了給全球帶來經濟的大動蕩、大蕭條,也給全球的MBA教育帶來了警示、反思,以及創新的要求和機遇。
造成此次金融危機的原因,表面似乎是金融衍生品的無限制發展、政府對金融創新缺乏系統監督以及美國消費者的過度需求,但實質上也反映出人性的貪婪和行為不自律的惡果。而在華爾街和全世界投資銀行中掌握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正是眾多受到了良好商業訓練、掌握現代金融知識、出身于名校的MBA精英。讓我們深思的是:為什么有如此之多在美國商學院名校學習過的高管卷入危機?MBA教育是不是沒有盡到其應該盡到的責任?
雖然讓商學院的教育承擔這個危機的責任是牽強的,因為大多數商學院在1980年代的金融危機后都開始注重灌輸商業道德和企業社會責任的教育,但的確,我們要反思為什么那些在商學院學習過豐富經營技巧的人會失去社會道德的自律,商學院真的無法幫助那些多年前已經形成一定道德觀念的人轉變道德觀嗎?
除了從制度、政府和體系反思金融危機的導因,作為商學院的教師和管理者,更應該從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中認真思考正在蓬勃發展中的中國MBA教育,重新規劃并反思我們的教學設置、課堂教育和課外實踐,讓中國的商學院教育在危機之后能夠得到深層次的更新,從而使中國企業家和 職業 經理人 在將來避免發生美國今天的金融和信任危機。
首先,任何MBA學校都必須建立一個有價值的教學理念,即學生在商學院學習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社會責任、個人品德和全面素質等領域得到提升。這一點,中國商學院可以向美國的西點軍校學習。西點有自己的校規,有志學的核心理念,對每個學生有嚴格的要求和紀律約束。西點校規要求學生做到“不撒謊、不欺騙、不偷竊”等社會道德行為,中國的商學院也應建立類似的道德規范。
其次,中國商學院在招生中,一定要先注重學生質量而不是數量,對于學生不只是看他的現在、他的背景、他的職位、他的社會或家庭關系資源,而是更注重學生的素質、品格、能力和潛力,要建立健全一系列規范的招生制度和程序,全面了解學生的素質和人生觀。
再次,在日常教育中,除經濟、金融、市場等商學院常規課程外,應該增設一些綜合性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如“企業的社會責任”、“西方商業歷史”、“管理哲學”、“自我提升與領導力”、“管理 心理學 ”、“企業與社會變遷”等課程,讓學生明白一個企業家應該如何認識市場、認識趨勢、認識自己、認識企業家的社會責任。MBA教學不能只盯著經濟的最新發展,也不能只學習眼前企業的案例。今天的新經濟和一個世紀以前的經濟,背后有類似的發展規律。MBA學生也要多學點歷史知識,掌握經濟、金融和商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同時,商學院也應該學習西點軍校,建立情境學習的環境。BiMBA辦學10年來,一直堅持入學后的團隊拓展活動,鼓勵支持學員舉行不同類型的慈善拍賣捐贈等社會公益活動。學生從中受益匪淺,對提升學生的關愛、勇氣、責任、溝通、堅持不懈等優秀素質取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中國的商學院不僅僅要教授學生商業知識和技巧,更需要引導學生對人文、對真理、對社會發展、對國家命運關注、關愛、關心,對自己有道德約束,不能放縱自己人性中的貪婪和自私。
另一個需要特別提出的商學院教育革新是,雖然商學院一直遵循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但更應提倡在畢業之前做至少一次的旅行。游學是商學院教育中的另一個有益補充,可以給學生帶來心靈的震撼,讓他們因為這樣的旅程,為個人的商業成長、視野開闊、心靈提升和對企業持續發展提供新鮮的思路和思維。
最后,中國商學院更應該注重對教授的選拔。商學院的教師對MBA學員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因此對商學院教授不僅僅有學歷、學位、名校和學術水平的要求,也應該有嚴格的品格和道德準則的要求,對教師的行為舉止要有定期的考察和監督。
現階段大家對于金融危機非常恐慌,這大可不必。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金融危機是一種常態,重要的是從中找到未來避免的規律和方法,從這一點上看,商學院的教育依然任重道遠。
楊壯,是 北大 國際MBA院長, 北京 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