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正視顧客不滿意
1、認清顧客不滿的價值
顧客是企業生存之本,利潤之源,他們表現不滿給了企業與顧客深入溝通、建立顧客忠誠的機會。同時,一切新產品的開發,新服務的舉措,無一不是對消費者需求的一種滿足,而這些潛在的需求往往表現在顧客的購買意愿和消費感覺上,商家要通過對顧客的牢騷、投訴、退貨等不滿意舉動的分析,來發現新的需求,并以此為源頭,提升企業自身。
(1)不滿之中含商機
某商場老板一次偶然聽到了兩位顧客抱怨衛生紙卷太大,感到很奇怪,馬上就去問顧客,卷大、量多不好嗎?原來顧客是一個低檔賓館的采購人員,由于賓館投宿客人素質較低,每天天放到衛生間里可用幾天的衛生紙,往往當天就沒了,這造成了賓館管理成本的上升。這位商場老板了解情況后,立即從造紙廠訂購了大量小卷衛生紙,并派人到各個低檔賓館去推銷,結果受到普遍的歡迎。顧客對產品的不滿往往蘊含著巨大的商機,正確地分析顧客的不滿可以使商家更易抓住商機,提高業績。
(2)顧客的不滿是創新的源泉
創新營銷是發現和解決顧客并沒有提出要求、但他們會熱情響應的需要。索尼公司是一個創造營銷的范例,因為他成功地導入了顧客不滿意創新和咨詢系統,這樣很多新產品如隨身聽、錄象機、攝象機、 CD 機等就在該系統的支持下迅速面市。索尼是走在前面引導顧客開展營銷的一個公司,是市場驅使的公司。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宣布:他不是服務于市場,而是創造市場。另外,海爾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機、諾基亞運動型的手機,這些新產品的開發也都是與顧客的不滿緊密相連的。正是顧客提出洗衣機無法洗地瓜這一“無理”要求,顧客反映手機在運動時攜帶不方便,這才促使了新產品的誕生,顧客的不滿已成為企業創新的源泉。
(3)顧客的不滿可使企業服務更完善
顧客是越來越難“伺候 ” 了,看報紙要送到門口,買袋米要送到家、買個空調要安裝妥當、買斤肉要剁成餡兒、買個電腦你要教會他上網……一步沒做到都會引起顧客的不滿,但回頭來看一看,這些當初無理的要求,如今都已成了商家爭奪顧客的法寶。顧客對商家服務的不滿意,然后提出的看似“無理”的要求,往往正是商家服務的漏洞,而其“無理”,僅僅是我們服務觀念僵化的證明。企業要想完善服務,就必須依靠顧客的“無理取鬧”來打破“有理的現實”。
2、轉變觀念,善待顧客不滿意
(1)樹立顧客至上的思想,認識到顧客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是企業利潤的來源。只有尊重顧客、服務顧客,企業才能穩定地發展。筆者在為企業做策劃時就曾遇到一個企業的口號“顧客就是總經理”,于是就 奇怪地問:“別人都說‘顧客就是上帝,為何你們變成‘總經理了?”企業老總解釋道:“顧客就是上帝顯得過于虛幻, 只有‘總經理才能給我們飯吃,給我們錢花,遠比‘上帝更實際,更易理解。當員工把顧客當作總經理對待的時候,自然就會盡力滿足顧客的各種需要。”
(2)認識到顧客不滿意對企業來說并非壞事,它給了企業一個拉住顧客,增加顧客忠誠度的機會。顧客對企業的認識是一步一步進行的,顧客的不滿意給了企業與顧客進一步溝通的機會,處理好顧客的不滿更有利于加強顧客對企業的忠誠度。
(3)顧客的滿意是指一個人通過對一種產品可感知的效果與他(她)的期望值相比較后,所形成的愉悅感或失望的感覺。當顧客期望過高,在消費中卻得不到滿足時,顧客的不滿意就產生了。因此,企業做廣告或宣傳時,要符合實際,不可盲目夸大。同時,對顧客的承諾一定要兌現,避免顧客期望落空導致不滿。筆者所用空調是某著名品牌產品,買空調時廠家許諾三年保修, 24 小時上門服務,一切都令人安心不少。 8 月正是酷熱時候,結果空調出現問題,打通廠家的售后服務熱線,對方承諾中午 10 : 00 維修人員上門服務,一直等到下午四點鐘人也沒到,期間筆者打了五、六次電話,對方每次都說“快到了,快到了”,但就是不到。最后終于到了,時間已是下午六點。雖然對方接電話非常禮貌,維修工技術也很不錯,但不切實際的承諾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料“敵”機先,洞察顧客不滿意
當顧客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感到不滿意時,通常會有兩種表現,一是顯性不滿,即顧客直接將不滿表達出來,告訴廠家;二是隱性不滿,即顧客不說,但從此以后可能再也不來消費了,無形之中使我們失去了一個顧客,甚至是一個顧客群。對顯性不滿我們往往注重處理,對隱性不滿我們卻疏于防范,而據調查顯示,隱形不滿往往占到顧客不滿意的 70% ,因此,企業應對這種隱性不滿多加注意,這就對我們終端銷售人員的觀察、感知顧客表情、神態、行為舉止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著實做到未雨綢繆。國外很多大型的超市商場,對這種不滿都比較注意,他們一旦發現商場收銀臺排隊過長,顧客有左顧右盼、自言自語、發牢騷等行為的出現,就會立即作出反應,增開收銀口,疏導顧客,將顧客的不滿化解于無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