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看一道題。請問這句話是對?還是錯?
在銷售談判中,面對艱難的對手,較好的辦法是先做比較微小的讓步,以換取對手的善意,這句話是對還是不對。

在銷售/回款談判中,當面對復雜問題時,我們要先抓關鍵詞。這段話里,哪個詞是關鍵詞。就是“艱難的對手”。那么什么表現的對手才能稱為“艱難的對手”?他至少有兩個特征:
●談判能力很強,至少不比我們差
●目前談判的情境對我們不利。在這樣的 情境中,我們率先做出微小的讓步,往往 得來的并不是善意,而很可能是對方得寸進尺,變本加厲。
所以,必須區分不同的談判對手。
在目前國家加大反腐力度和市場競爭加劇的形勢下,當你的客戶是央企、國有企業或者上市公司時,客戶在決定是否與你合作時,往往從原來的一人決策,轉變為由一群人組成的“采購氛圍”集體決策,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因為在組織決策時,“一人為私,二人為公,三人為大公”,集體決策時,個人承擔的法律風險最小。而面對一群人進行談判明顯比對一個人談判難度加大,原因是眾口難調。
那么銷售人員該如何做?
我們的團隊用二十年的一線實戰和十年十萬人次的培訓,萃取出一套工具,運用“鷹羊狐驢”拆解客戶“采購氛圍”的四類人。
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客戶公司決定是否與我合作/回款的“采購氛圍”中的四類人。
他們分別是采購人員、使用者,技術、財務把關者,決策人。使用者的工作中急需我公司銷售的產品,所以最好說話,他是“羊”;采購人員不斷的比較我和競爭對手的產品,拖著我們,就不給辦事,是狡猾的“狐”;技術、財務把關者在呵護自己的專業時死倔死倔的,是“驢”;而決策人承載著最后決定的壓力,變成最精明的“鷹”。
下面我們來介紹“鷹”的4個特征與應對技巧。
在過去十年的總裁班培訓中,我們研究發現,只要在企業做到高管決策人位置上的人,多數人身上具有“鷹”的特征,除了少數人可能是天生的,大多數人是后天在職場上被逼出來的。
特征一
“鷹”為了在團隊中提升領導力,在團隊中需要充滿力量,逐漸就具有了強勢、果斷,霸道的特點。
特征二
“鷹”在談判中分析能力強,邏輯推理能力強。需要清楚的是,這種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喜歡看推理、懸疑、破案,戰爭題材的影視劇。如果你找不到和他聊天的話題,可以聊聊《亮劍》《潛伏》《狄仁杰》,這叫投其所好。
特征三
“鷹”喜歡聊歷史、政治的話題。女同學如果平時不喜歡看歷史書的話,有個小竅門,看宮廷劇也可以學習一點歷史。比如《甄嬛傳》好多人就看了,這里描述的是雍正帝,在位只有13年。他前面的康熙在位61年,后面的乾隆在位60年,雍正帝為什么在位這么短,活活被后宮氣死的,看過《甄嬛傳》就知道了。看過《人民的名義》,小高背下了歷史書《萬歷十五年》,最后因此得到省委高書記的欣賞,最后成為高太太,這也是著實下了功夫了。
特征四
“鷹”在談判中對數字、錢敏感,但是對情感、人并不敏感。所以,與“鷹”打交道,友誼型銷售不起作用。比如,和對方說:“張總,咱倆是老鄉是校友”這種套近乎的方式,對別人也許有用,但對“鷹”不僅不起作用,還會引起他的反感。也許他心想“你威脅我,難道我在學校里做過的破事你都知道”,他馬上會對你有了防備。
那么,如何與“鷹”打交道呢?
在銷售中,溝通注重過程,談判關注結果。
想想,當你坐在決策人“鷹”的對面與他溝通時,他面無表情,強大的氣場壓得你喘不過氣來,自己內心很是慌張,你該怎么辦?經驗告訴我們,這個時候“你要想開點”。因為“鷹”這樣不是針對你的,他對誰都是這樣。你聽聽他的手下對他的評價,心里會平衡一些。下屬對“鷹”派老板的評價往往是“我這個鷹派的老板不近人情、數字機器、情商很低,或者是我這個鷹派的老板不罵你的時候就是夸你了”。作為銷售人員,如果不能改變客戶,就改變自己。
“鷹”的談判能力很強。要說服他要用數據和事實。這里重點要強調的是,要用可驗證的歷史數據說話,如果一上來就講未來,“鷹”會覺得你非常虛和忽悠。
當你和“鷹”一對一單挑時,為了贏得他對你的尊重,你要表現的和他一樣有原則,千萬不要表現的太軟。因為“鷹”的價值觀是,只要我的東西好,我敢堅持。你軟,恰恰表現出你的東西不行。所以你要表現出職業化、專業化。
今天,我們簡單分析了與“鷹”派決策人打交道的方法,但我們知道真正見到決策人,要先過客戶采購人員、使用者,技術、財務把關者這些關,俗話說,小鬼難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