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客戶助攻,經銷商突破
經銷商建設渠道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需要不斷地投入和維護。然而,經銷商的人力、財力、物力都是有限的,必然是有選擇性地進行維護,將現有資源盡可能地分配給那些有潛力的下游客戶身上,讓產出投入比盡可能大。筆者在此方面有些相關的親身經歷:一是在1997年,筆者在現有的二批商群體中,通過一番內察外訪,確定了6家二批商為重點客戶,將其作為骨干力量,給予側重性的資源投入。
后來,這6家二批商的銷量占據了總銷量的一半,成為筆者渠道中的中堅力量,穩固了在當地市場的渠道地位,確保了渠道競爭力。二是在1998年,筆者從食品飲料行業轉入到家用電器行業。對筆者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行業,現有的二批商不適用,得重新選擇開發二批商。筆者同樣又通過一系列的調查分析,從當地30多家家電二批商中,選擇開發出其中較為優秀的10余家作為筆者的下游客戶。由于客戶得力,這個新組建的渠道很快就發揮了作用,筆者經銷的飲水機一舉占領了當地的飲水機市場,實現了經銷商與下游二批商同步快速增長。
篩選苗子,邁向“大力神杯”
那么,如何從下游客戶中挑選出一批有潛力的優質客戶呢?筆者的做法是分兩步走:先從現有的銷售資料入手,然后再設計方法,進行實際的調查走訪。
首先是對現有資料進行分析(運用于對現有客戶價值評估)。把以前的銷售資料調出來(從生意起步開始,筆者就保存了所有的銷售臺賬),設計檢測標準,逐一進行統計分析,相關的檢測內容如下:
一、進貨狀況分析
根據銷售臺賬,主要分析以下幾個指標:
1.進貨頻率(分為一次/月、兩次/月、三次/月、四次及以上/月)。
2.平均單次進貨金額。
3.進購產品的組合。尤其是檢測其進購的高毛利產品所占百分比。
4.退換貨的記錄。尤其需要分析其退換貨的原因何在:的確是產品本身的問題,還是因為其錯誤進貨,或是缺乏銷售能力而導致的退換貨。
從以上四點出發,粗選出基本入圍的客戶。
二、產品推廣分析
為了保持在當地市場的活躍度,同時為了優化產品線的盈利模式,公司在每個月都有新產品推出。新產品的成功與否,首先就得看這些二批商們的接受狀況。同樣以銷售臺賬為基礎,分析出在每批新產品到貨時,各二批商的進貨量。一般來說,能聽從筆者的勸說,在每次新產品面市能較好地接受并進購的,這屬于好同志。而那些死活不肯進新貨,堅持等到新貨在市場已經有起色之后才敢進貨的,這屬于改造成本很高的老頑固。
三、賬款往來分析
這主要是檢測與各下游客戶之間的應收款狀況。分析每位客戶的賬齡、額度及頻率,也就是看是否存在拖延,以及拖延的時間和原因。對賬款的分析一方面是檢測下游客戶的實力,更重要的是檢測下游客戶的誠信度。
四、意外事故
做生意不是每次都順風順水,意外事故難免出現。做商品經銷,最常見的莫過于商品出現質量事故了。筆者公司里,對每筆質量事故都有全程處理記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當發生產品質量事故時,要注意觀察二批商的反應:是積極處理問題,還是一味地推卸責任。假若二批商屬于后者的話,你可要多加小心了。
親臨現場,鎖定勝局
這第一步要說是“室內運動”的話,接下來要做的可稱得上是“戶外馬拉松”了。親自出馬走訪,挖掘“苗子客戶”。這種方法主要適用在進軍新領域時,壓根沒有現成的合作客戶,那只有完全靠出去走訪來尋找客戶,然后對其中較為合適的二批商展開開發工作。
筆者所使用的調查走訪的方式有三種:
1.直接上門。上門主要看四個地方:
(1)員工的素質,員工之間的默契程度,員工和老板之間的關系。員工的素質可以通過他們的言談舉止進行考核。另外,老板若能和員工相處得很融洽,至少說明他的為人還不錯。
(2)內務的整潔程度。內務的整潔程度最能反映出這個老板的管理思維和水平,連自己門面里都亂七八糟,也就不太可能有經營和發展規劃。按照筆者的經驗,這種二批商是屬于那種扶不起來的阿斗,只會把經銷商在市場建設方面的資源投入直接變成自己的利潤,沒有多大培養價值。
(3)夫妻倆之間的融洽程度。絕大多數二批商為私營經營,其中又以夫妻聯合經營為主,這夫妻之間的感情融洽程度與生意的發展速度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
(4)客戶的人生態度。通過交流,判斷其屬于積極樂觀者還是消極被動者,因為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的做事效率。在交流中,同時還得了解其社會資源狀況。做生意,自己的資源永遠是不夠用的,關鍵要學會借用資源。
2.以下家的名義(二批商的下家主要是零售店)進行調查了解。以合作訂貨等名義,觀察二批商的反應速度、服務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判斷其是否具備管理一個商業個體的基本素質。
3.向當前的同行及眾零售店店主調查了解。對于眾多零售商一致認可的二批商,說明其市場基礎比較扎實,也有了一定的個人品牌積累,這以后的生意必然較為穩健。
4.參加各類廠家組織的產品推薦會和學習會,從中留心觀察各二批商的現場表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家開始把這類會議放到各個市場來舉辦。這類會議中除了廠家的產品推薦活動外,一般都會計劃
一些學習
學習的內容。這時,就得留意觀察參會的二批商對學習
學習的態度,是認真學習還是輕視敷衍,學習心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商人的發展潛力。
巧用“杯子”,再淘一杯金
在通過資料分析和實際走訪這兩步后,基本可以從中挑出有潛力的客戶,接下來就是進行客戶定型工作。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二批商的基本功能就是幫經銷商賣貨。但是,不是所有的二批商都只能是幫經銷商賣貨而已。這里涉及對二批商的功能化區分問題。什么是二批商的功能化區分?其實就是按照各二批商的專長所在,給其分配不同的市場功能。例如有的二批商就是跑量的;有的二批商則擅長推廣新產品;有的二批商擅長開發封閉渠道(例如團購或特殊的封閉型終端);有的二批商配合意識很強,會作秀,適合讓其作為樣板,用來鼓動其他二批商。
在制訂具體合作方案時,還得根據二批商的個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地制訂開發或是合作方案。例如,有的二批商希望通過承接著名品牌的分銷,來提升自己的公司形象;有的二批商希望能和有水平的經銷商合作,以便從中可以學到一些經營和管理之道;有的二批商承接新產品,則是為了完善自己的產品線,從而更好地面對零售商的選擇;有的二批商自己缺乏對市場趨勢的判斷能力,希望通過與經銷商的合作,及時獲得各類市場趨勢的變化信息,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產品組合,保持盈利模式的不斷優化。
總而言之,淘到有潛力的下游客戶,前提就是要進行相關的調查了解工作,篩選出一些符合基本條件且有潛力的下游客戶,然后在此基礎上再展開相關的改造提升或是開發工作。具體來講,就是要立足當前市場情況,以未來發展為著眼點,針對有潛力的下游客戶重點投入,確保銷量的穩步增長和長遠利益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