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檔西裝的廣告部負責人洋洋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事情:
經(jīng)過幾次的電話預(yù)約,一位商界奇才終于答應(yīng)同洋洋見面。洋洋很珍惜這次機會,因為她的目的是讓此人成為她們服裝品牌的代言人。在一般情況下,商界人士是不屑于為其他人做廣告的,“我又不是明星,那些出風頭的事找別人去做吧!”這是他們的觀點。為了在短暫有限的時間內(nèi)能夠說服這位商界奇才,洋洋制訂了詳細的計劃。她的計劃是:想辦法先贏得他的好感,然后努力延長對話的時間,這樣才有可能成功。
見到了久負盛名的張先生后,洋洋打過招呼,然后微笑著說:“您好,我仔細閱讀了您的成功經(jīng)歷,您真是一個商界奇才啊!”
張先生顯得波瀾不驚,說:“啊,真是奇怪,現(xiàn)在每一個人見到我都這樣說。其實,我并不那樣認為,這也是我給每一個人的回答。”
“不,不。您太謙虛了,中國像您這樣的人物真的太少了。”洋洋唯恐張先生不高興,趕緊又說。
“洋洋小姐,如果你是來跟我說這些的話,那么你可以走了。因為這些話對我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我想聽這樣的話,隨便拉一個人進來可能都比你說得好。如果你沒有其他的事情了,請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請原諒我的直白,因為時間對我來說實在是太寶貴了。很抱歉。”
洋洋動了動嘴唇,什么話都沒有說出來。
遇到這樣的情況,是洋洋始料不及的。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好心贊美卻得來這樣的結(jié)果,真正的來意還沒有說出,就被下了逐客令。問題出在哪了呢?問題就在于洋洋的贊美太過于普通,甚至讓人覺得聽這樣的贊美就等于在浪費時間。
有位成功的推銷員說過,在她的推銷生涯中,遇到過這樣一位客戶:他聽到別人稱贊他特別的胡須時便大為高興,但對于那些他對社會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有關(guān)他成就的贊譽,他卻不放在心上,讓人頗覺怪異。這樣的顧客,仿佛很難把握他們的心理。
事實上,這種心理是每個人都有的。大概已經(jīng)有無數(shù)的人在他面前稱贊了這位成功人士在商場上的英勇善戰(zhàn)及富于謀略的經(jīng)商才干,但是,他作為一個商人,不論在這方面怎樣贊美他,也只是贊歌中的同一支曲子,不會使他產(chǎn)生自豪感。
然而,如果你對他經(jīng)商才能之外的方面加以贊賞,就等于在贊詞中增加了新的條目,他便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滿足,認為自己除了那些之外,還有更加令人著迷的東西。可見,在恭維他人時,捧出新鮮的內(nèi)容是多么的重要。
錢鐘書先生的稱贊也像他的《圍城》一樣充滿智慧的創(chuàng)意,給人以新鮮而受用的感覺。
有一年冬天,他訪問日本,在早稻田大學文學教授座談會上即席作了《詩可以怨》的演講。他的開場白是:“到日本來講學,是很大膽的舉動,就算一個中 國學 者來講他的本國學問,他雖然不必通身是膽,也得有斗大的膽。理由很明白簡單,日本對中國文化各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認的;通曉日語的中國學者也滿心欽佩和虛心采用你們的成果,深知要講一些值得向各位請教的新鮮東西,實在不是輕易的事。我是日語的文盲,面對著貴國漢學或支那學的豐富寶庫,就像一個既不懂號碼鎖又沒有開撬工具的窮光棍,瞧著大保險箱,只好眼睜睜地發(fā)愣。但是,盲目無知往往是勇氣的源泉。”
在開場白中,錢鐘書先生表示對日本漢學研究中國人不敢等閑視之,即使是中國專家在日本講中國學問,也要對聽眾的水平作最充分的估計;而后段表示自己不通曉日語,除了有勇氣之外,沒什么資本。殊不知,錢先生正是以這種有意識地自嘲式的贊揚,使在座的所有日本聽眾既感動又受用。
泛泛的流于普通的贊美方式已被大家所熟悉,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贊美所能帶來的種種好處,那些平常的人人都會的贊美已不能達到預(yù)期的效果,贊美還要注意講究適當?shù)姆绞剑袆?chuàng)意的不同于眾人的贊美方式會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魏鄭公續(xù)錄》一書中,曾記載了長孫皇后與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滿臉怒氣地罷朝回內(nèi)宮,賢慧的長孫皇后忙問其故。唐太宗開口就大罵:“我總有一天要殺了這老不死的!”
“陛下,您要殺誰呢?”長孫皇后不勝驚奇。
“殺誰?還不是那姓魏的老家伙嗎?什么事都要他多嘴,好像偏他骨頭硬,在金殿上總是和我過不去!不殺他不解我心頭之恨!”唐太宗的火氣委實不小。
聽完唐太宗的話,長孫皇后不禁抽了一口冷氣,心想:“皇上聽不進忠言直諫。竟要殺魏征!”
怎么辦?長孫皇后急中生智,第二天趁皇上早朝,她穿上朝服。來到金鑾殿。按當時的禮儀,皇后穿上朝服,意味著受冊、朝會等重大典禮。唐太宗一見,大惑不解,忙問其故。
“陛下,臣妾特來賀喜!”長孫皇后說。
“何喜之有?”唐太宗更感奇怪。
“陛下,臣妾聽說皇上圣明,臣子才會真誠。現(xiàn)今魏征如此真誠,敢于忠言直諫,這是皇上圣明的緣故啊!臣妾怎敢不來道賀!”
長孫皇后的話,說得唐太宗高興起來,心里也亮堂了,終于打消了要殺魏征的念頭。
封建帝王,位尊至極,觸動一下往往會龍顏大怒。即使是常常告誡大臣們忠言直諫的開明君主李世民,遇到為政事與著名諫臣魏征發(fā)生爭執(zhí)的情形,也會有生氣發(fā)火甚至余怒未消之時,這一次竟然還暗含殺機!如何扭轉(zhuǎn)這一局面?機敏的長孫皇后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身著朝服肯定并贊揚了唐太宗是圣明的君主,而魏征的忠言直諫則是太宗圣明的結(jié)果。這句美譽給唐太宗極大的精神滿足,因為主明臣直正是唐太宗所追求的開明政治,所以,說得唐太宗轉(zhuǎn)怒為喜。
贊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有創(chuàng)意的贊美甚至可以為自己洗脫罪責,免受處分。下面我們來看一個聰明的女子是如何通過贊美使自己擺脫困境的。
古時候,一個叫彭玉麟的官員,有一次路過一條狹窄的小巷。一個女子正在用竹竿晾曬衣服,一不小心竹竿掉下,正好打在彭的頭上。彭勃然大怒,指著女子大罵起來。
那女子一看,正是官員彭玉麟,不禁冒了冷汗出來。但她猛然間急中生智,便正色地說:“你這副腔調(diào),像行伍里的人,所以這樣蠻橫無禮。你可知彭宮保就在我們此地!他清廉正直,假使我去告訴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腦袋呢!”
彭玉麟一聽這女子夸贊自己,不禁喜氣上升,而且又意識到自己的失態(tài),馬上心平氣和地走了。
曬衣女失手掉下竹竿,正打在路過的當?shù)毓賳T彭玉麟頭上,可謂無意卻巧極。于是,這位官員大怒而罵,所幸曬衣女尚能認識他,而且能夠急中生智,采用美譽推崇的方式來遏制對方。她裝作不知道對方是誰反而斥責對方蠻橫無禮,并且夸贊彭宮保清廉正直,說向他告狀會治你的罪。這并非“當面”夸贊,卻勝過當面夸贊,說得彭玉麟心里美滋滋的:自己在民間居然有這么好的吏治聲譽,真不應(yīng)該為這些許小事而損害形象。幡然醒悟之后,便轉(zhuǎn)怒為笑,心平氣和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