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縉云山,那是N年前,給重慶的客戶做市場調研,需要深入到重慶各個區。當到北碚區的時候,陪同我們去拜訪的客戶就給我們介紹縉云山。不過,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從未有機會一睹縉云山風采,自然也不知這個重慶后花園的好。
第一次聽說李一,是在《南方人物周刊》做出“李一非常道”的封面和專題之后。看著這樣的專題,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莫非大刊們也開始了“造神運動”?
但是,李神仙看中了這座頗有點“隱仙相”的小山,并為它披上神秘的道紗,將它變為自己的布道臺,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只是,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多久之后,東窗事發,李一被質疑涉嫌強奸后,一時間在社會上引起一番熱潮,而神仙道長李一也被冠上一個“神棍”的稱號。神仙卻一下子變成了神棍,褪去神秘外衣的李一,開始成為人人喊打的江湖旁門左道。各界正義之士對這位神仙道長的無恥行為,大批痛罵來解心頭之恨!
然而,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因果關系,今日的神仙道長李一為何會成為“神棍”,媒體和崇拜人士都功不可沒!不過,從 營銷 的角度來看,神棍的營銷手法卻似乎比我們當中某些所謂的營銷人,更高明了。
首先,神棍善于利用傳媒的力量,將自己的“品牌”推廣出去。要知,李一道長未成“神仙”之前,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與坊間傳聞,讓重慶縉云山“紹龍觀”的道士李一風光無限:雙手導電220V進行診療,水下龜息閉氣兩小時,通過“辟谷”尋找人體的終極能量:“道長”李一頻繁現身雜志報紙宣講玄學,在鳳凰衛視等電視臺上與名人主持們談笑風生。
再次,神棍也非常善于利用名人作為“品牌”的代言人,盡管我相信這些名人都是被代言。在這些媒體報道當中,我們幾乎能夠在任何一個報道上看到馬云、楊錦麟、王菲、李亞鵬等大名。而這些名人,“師父”李一“擁有3萬弟子之一”。試想,如果馬云不曾來過,試想如果王菲李亞鵬也不曾來過,各地的媒體是否會如此熱衷于報道這名不見經傳的道觀?
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浮躁的媒體,加上浮躁的眾人,便成了信徒。我們知道,要將一個“神仙”道長打“死”很容易,眾人匯聚口水,便可將他淹沒,便可永不超生。而這是否是治本的事情,顯然不是!要想將媒體盲目的報道根除,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聞媒體為求“新、奇、快”來吸引觀眾,不求“真,準、確”來探求真相,往往在第一時間來誤導人們的判斷。結果塑造成了一個個“神仙”道長李一,坑害了民眾的利益。
一方面是民眾盲目的崇拜,一方面是媒體盲目的宣傳。李神仙就如此被造出來了。這是不是會讓我們這些營銷人,也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