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剛踏上 營銷 的道路,對于如何走好這條路你眼前是一片茫然;也許你因每日 沒完沒了拜訪客戶而感到疲乏。目前對于營銷工作者來說,從來都沒有哪一本營銷書籍可以成為“圣經",但我們依然可以在別人的營銷故事或者營銷理論里,找到走完營銷路的無數捷徑和無限智慧。當你讀完這篇文章后能讓你在感覺疲乏的時候找到一點靈感,在工作茫然的時候辨清方向。
企業招聘業務人員后,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能看見業務員創造好的業績出來,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對于一個業務新手來說,一個新的領域如何開拓市場?如何一步步去接觸客戶?等等問題,對于一個業務新手就茫然不知了。但據調查,社會很少有企業告訴這些業務人員應該怎樣一步一步開拓市場。殊不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第一步就走得正確?這就需要我們具有如下意識:
第一步—業務應具備的意識
因業務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業務人員的流動性較大,大部分企業為了節約 人力資源 成本,招聘新業務員后很少進行規范而實戰的學習 ,而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師徒帶領法(即老業務員帶領新業務人員)",可是很多“師父"自身并不具備帶“徒弟"的能力,這就需要“徒弟"具備一定的意識觀察學藝了。
1、說好每一句話的意識:認真觀察“師父"在與經銷商溝通過程中的一些技巧,如:根據新老客戶不同,“師父"在進門后是如何跟經銷商打招呼的(新客戶采用的是什么方式的開場白,老客戶采用的什么方式的開場白)?當客戶有異議時“師父"是怎么處理的?甚至在吃飯敬酒時“師父"是怎么說話的等都需要認真細致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應根據“師父"說每一句話時客戶的反應來判斷其效果,并甄選出有效的說辭,以便自己直接借鑒。
2、細節意識:注重“師父"與經銷商打交道的每一個細節,如:怎么遞名片(遇到多個人時遞名片的順序?遞名片時的正確方法,名片的正面應該對著客戶。客戶的名片是怎么放的?)怎么寒暄(在寒暄的過程中是如何了解到經銷商的 銷售 情況的?),怎么談進貨等?
3、根據細致地觀察,對于“師父"比較好的工作方式、方法進行有意識的模仿。讓經銷商打款進貨時的一些好方法,面對經銷商抱怨時所表現出來的優良作風。
第二步—正確理解廠商關系
有很多人把廠商關系比喻成“魚水關系"、“戀愛關系"、“哥們關系"等,這就極大的誤導了業務人員,勢必將部分人塑造成為一個簡單的“傳話筒"。此類業務人員只知道將廠家的銷售政策對經銷商進行宣讀,然后將經銷商的意見如實反饋給領導,無疑這類業務人員是“聽話"的,可是企業是不是需要這樣的業務人員呢?另一部分人則成為了“交際花",為了跟經銷商搞好關系,經常出沒于卡拉OK廳、夜總會、酒吧等,以為跟經銷商搞好關系就萬事大吉了,有時為了討經銷商歡心,不惜犧牲工廠利益。跟經銷商搞好關系當然是好事情,但以犧牲廠家利益為代價的好關系,是廠家所不能接受的。什么才是廠商關系的實質呢?首先讓我們來看幾種不正常的廠商關系,再揭開廠商關系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