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顧問尼科爾斯(Michelle Nichols)在接受www.sellingpower.com的編輯采訪時,描述了她曾遇到的一個不會把握銷售時機的銷售人員。
對方和她同是去參加幼童軍家長集訓會的,對方還是一個小組長。當時她問他是做什么,他回答說是做銷售。她又問是銷售什么的,他說是復合材料之類的東西,然后說“這些非常復雜,一時半會跟你說不清”。尼科爾斯指出,他在這里至少犯了四個錯誤。
首先,他的話會讓人覺得他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因為他竟然不能準確、簡潔地解釋他的工作或公司。
其次,他的話也冒犯了尼科爾斯,因為他覺得他銷售的產品太復雜,“一時半會跟你說不清”。這樣說似乎是在貶低尼科爾斯的智商。
再次,他錯失了銷售時機。說不定尼科爾斯家中就有一家大企業,每年要購進的復合材料就達到幾百萬美元。
最后,他也沒有問尼科爾斯是干什么的,這也是一種看不起人的做法,也意味著他錯失了結交人脈的機會。
隨機讀管理故事:《阿氏實驗》
半個世紀以前,心理學家所羅門·阿氏有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并且從此后不斷被人們效仿。
這個實驗由8個人來共同完成。實驗者請這8個隨意選擇的實驗對象,集中在同一個房間里,然后向他們展示一張劃有四條垂直線段的卡片,并要求每個實驗對象依次分辨出,右邊的三根線段中,哪一根線段與第一根線段長度相同。
其實,在8個測試對象中有7名在實驗之前已經被安排串通好,他們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右邊那根線段與第一根等長。但實際上,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而最后一名實驗對象就要面臨這樣的抉擇;是茍同于其他7個人的選擇,宣布他明知是錯誤的結果,還是提出與眾人不同的答案。
通過這樣的幾組試驗,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棄了正確的答案去選擇了大多數人選擇的錯誤結論。
管理故事哲理
德國哲學家弗蘭德里克·尼采發現:人們更愿意相信被別人認定的事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從眾心理。人們在對一件事物做判斷時,往往會受外界的影響。而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抵御這種隨他性的能力,從而進行獨立思考。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