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事故中死傷者及其家屬的安撫方案,莫斌表示,公司正在配合施工方和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身處漩渦中心的碧桂園主席楊國強也現身了,關于事故,他反復強調,“這不是我們的本意,一定要質量安全第一,才可以做所有的事情。”但他沒有親自道歉,也沒有深入解釋事故的原因。
他認為,大眾對“高周轉”模式有所誤解,但這并不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楊國強表示,質量安全自始至終是碧桂園的核心要求,同時將繼續致力于施工方法的研發與改進。
高周轉悖論
碧桂園對速度的追求,源于楊國強對規模、銷售的迷戀;他曾與小米董事長雷軍探討,兩人均認同,“規模越大、利潤越大”。
他對沃爾瑪“快速周轉、薄利多銷”模式也極為推崇。
“他像是找到了邁向偉大企業的法寶一樣。”在那本著名的“1000天”一書中,碧桂園前CFO吳建斌說。
這個法寶就是同心共享、跟投制度。
跟投成為碧桂園高周轉的助推器,公司也因此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高速的資金回籠速度和擴張節奏,讓碧桂園在2017年調控政策的影響下表現超群,不僅摘得桂冠,同比78%的增幅也遠遠領先于萬科、恒大的44%和38%。
2018年上半年,碧桂園依然以4100億銷售、80%多的回款率領先行業;高出萬科、恒大1000多億。
提及高周轉,莫斌說,碧桂園深耕三四線,打法一定是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能快一點就快一點。
陳斌表示,高周轉指的是資金的高周轉,對于工程而言,還是要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通過科學規劃,將浪費的、閑置的時間節省下來,優化工期。
他認為,碧桂園能做到高周轉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從設計到物業管理的全產業鏈,可以最大效率整合房地產的各個關鍵環節,進而做到時間上的節省;其次是高度的標準化;以及各項工作充分前置,通過精心的穿插施工安排,實現工期的優化。
從管理層的表態來看,碧桂園并不打算降低高周轉速度。莫斌表示,目前公司所有房屋從開工到交樓的工期平均都是15-20個月左右。在現有工期的基礎上,“有節省的空間還會節省”,陳斌也提到,未來將通過不斷優化工程以“減少業主等待的時間”。
但高周轉模式并不完美,今年,各大開發商在交房高峰期遭遇多次質量危機維權,碧桂園發生致工友死傷的嚴重事故,均暴露了高周轉模式的漏洞;在強調銷售、周轉、利潤的同時,若忽略了產品、安全、質量,必將付出代價。
至少,上海紅墅林和安徽六安等事故的發生就說明,碧桂園的高周轉和跟投制度,在業績激勵和安全、質量之間,并沒有取得很好的平衡。未來公司要在這個問題上繼續強化解決,以莫斌為首的管理層已經拿出了態度和方案。
未來何去何從?
楊國強是個有雄心的人。在房地產業,他不僅要做中國第一,也要做世界第一。
他做了不少助學、慈善、扶貧。但矛盾的是,面對工程事故這么大的危機,他并沒有像莫斌、陳斌等人一樣,表現出足夠的直面問題的誠意,沒有直接表達深切的對逝去的生命的尊重。
熟悉楊國強的人士說,他不想當眾認錯,可能是因為他不想承認,碧桂園高周轉的模式錯了。即便他內心深處也知道,高周轉確實出現了問題,應該坦誠面對。
楊國強也有反思。他說,碧桂園會將質量和安全擺在首位,出事后更加要求盡快推進新工藝SSGF,組建50人的優秀團隊,將新工藝SSGF和工廠化生產進行組合,找到更好的施工方法,從而使施工質量和安全得到更高的保障。
楊國強表示,最近半年,自己主要的精力是做農業和機器人,為未來的轉型和變化做足準備。因為,房地產不能一直做得更大,總是要進行轉型的。
“為什么要發展農業,今天的農民工,他們出來打工,第二代農民工還會回去(農村)嗎?”他說,中國的農業究竟是怎樣的,鄉村振興如何推進,是他現在最關注的問題。
他透露,正在與梅永紅尋求全面合作,以實現優勢互補,與華大農業共同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企業,形成完整配套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面對是否還想當老大的問題,他說,“不是我想不想做老大,碧桂園去到那么多的城市、別人不愿意去的地方,都是希望為中國城鎮化做貢獻”。
楊國強最后還發表了一大段內心獨白,“我想要跟一批優秀的人同行,為社會的美好發展、為民族的復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每天都在忙,為了未來做得更好而忙,我真的覺得我是天底下最笨的人。做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我死后錢也不是自己的,多虧啊。本來我可以去亞馬遜漂流,跟房企大哥去珠穆朗瑪峰爬山,我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
楊國強說,結果現在更笨了,又說發展農業,幫助農民全脫貧。還有研究機器人產業,搞得自己像小學生一樣,每天打開電腦學機器人的東西,“我每天在家里寫毛筆字,反復問自己:為了什么?!我是個很笨的人。”
面對跟投制度是否放大了人的自私,如何引導至利他的問題,楊國強說,“我不知道,你們來教我”。
高處不勝寒。也許是他當下的心態。經歷了挫折的楊國強,未來將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