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下午5點剛過,北京北四環技術交易大廈,易到用車總裁彭鋼將一位治安警察負責人從19樓總部送至樓下,他們在大廈前短暫寒暄。隨后,這位負責人率逾10余輛警車離開,他們已在此駐留一整天,用以維持易到公司正常辦公秩序。
過去一個多月的工作日,數百名易到車主涌入這棟大廈,他們希望能順利提取通過易到網約車平臺完成的數千元至上萬元的訂單車費。
只是這一天,彭鋼未知,風雨欲來。兩小時后,易到公司創始人、尚在這家公司擔任CEO的周航突然以公開信形式將易到正在經歷的困境公之于眾,并稱“最直接的原因是樂視對易到的資金挪用13億元”。樂視控股在這天深夜激烈反擊,針鋒相對,聲稱其“惡意誹謗”,并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周航的指責中,一句“易到當前確實存在著資金問題,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是樂視對易到13億資金的挪用。”這給正在解決資金鏈危機的樂視增添了莫大的風險。
入主易到兩年,樂視給易到曾帶來無上榮光,讓這家老牌網約車公司在約車市場爭奪戰中留得一席之地;但隱秘的對賭協議,持續激進的營銷策略,整體資金鏈危機也讓樂視給自己埋下了一個一觸即發的巨雷。
車主圍城:一場60億燒錢游戲
過去近500天,當485萬活躍用戶將手頭資金源源不斷地打入到標注“充值返現”的易到app時,他們希望能用市面上最便宜的價格享受專車服務;而近100萬易到車主則夜以繼日的奔走在道路上,從每一個訂單中賺取到各個約車平臺中相對最多的利潤。
至少在2017年2月份前,持有易到70%股權的樂視控股樂見于這種欣欣向榮的“多贏”局面,即使他們或許也不知道賬上的資金還能夠撐多久。
易到的瘋狂營銷是在樂視入主后開始,2015年10月,樂視汽車戰略投資易到用車一舉獲得易到用車70%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隨后,這家號稱最資深的網約車平臺開始進行大規模充返營銷活動,其他網約車平臺僅敢持續數天的“100%充返”活動,易到用車已進行近500天,甚至長時間維持用戶充100元到賬200元,時至今日也依然維持充100元到到賬180元。
根據易到官方的數據,截至2016年6月30日,易到在進行227天“100%充返”活動后,獲得用戶充值金額超過60億元,653萬人參與,人均充值額918元。
也就是說,如果用戶使用完這些充值金額,易到本身即需要補貼60億元。
但是,易到已玩不起這場燒錢游戲。
變化出現在春節之后,易到平臺上的車主們突然發現,在司機端的app中通過“提現”按鈕已基本無法順利提現。最初申請需要通過易到登記手機號碼并提供賬戶余額截圖,若7天仍無法手機提現,則需要攜帶身份證銀行卡在易到總部登記、申請線下轉賬,在此期間,車主賬號還被要求有15天的“靜默期”無法接單。
這種變化讓一些車主索性轉到其他網約車平臺,易到可用車輛迅速減少。而完成充值的用戶們隨后發現,通過易到已越來越難約到專車服務。
只是,易到依然寄望于通過極端的營銷活動吸引用戶充值,以彌補現金流,而車主則希望真的能“勞有所獲”。
4月18日,易到CEO周航與樂視的矛盾公開的第二天,易到總部涌入了更多的車主,他們匆匆趕來,辦理提現登記手續。多位安保人員在旁維持秩序,時而抽查一些人的手機,以防有人對現場拍照。
騰訊財經詢問這些在現場的車主,他們被易到用車拖欠的金額在數百元到上萬元之間。
14億貸款迷局:各懷心思的羅生門
周航打響的這場突襲戰讓樂視極度惱火,他們聲稱這是“農夫與蛇的現代版”,樂視是農夫,周航是蛇。
這不難理解,周航的指責中,一句“易到當前確實存在著資金問題,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是樂視對易到13億資金的挪用。”這給正在解決資金鏈危機的樂視帶來了莫大的風險。
樂視控股在當天深夜迅速發出澄清說明:周航所說的“挪用13億”,事實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單獨貸款困難的情況下,樂視控股以名下樂視大廈作為抵押物,以樂視汽車生態內的易到為主體取得的一筆14億聯合貸款中的一部分。
按照樂視控股的說法,當時雙方已明確約定,該筆資金用于包括易到在內的樂視汽車生態的日常經營資金周轉,其中,1億用于易到,13億用于樂視汽車生態。此外,周航本人不僅知情,也在相關的董事會文件上簽字確認,并且易到與樂視控股也已經簽訂了相關協議。
騰訊財經在4月18日見到了這份借合同的一部分,雙方約定借款用途是“企業日常經營”,乙方改變借款用途應當經甲方同意,13億元總借款分兩筆發放,第一筆借款金額4億元,第二筆9億元,兩筆借款到期日相同。
只是,騰訊財經在早前獲得的消息是,易到這筆貸款中,有一部分被用于支付樂視體育2016賽季中超版權費用。不過,樂視體育曾對此予以否認。
按照樂視控股的聲明,這筆14億元貸款的貸款主體是易到,抵押物為樂視大廈,屬于“聯合貸款”。騰訊財經從多名銀行人士處了解到,易到作為一家純互聯網公司,如果單獨向銀行申請貸款的話,銀行“肯定不貸”;而樂視屬于高科技企業,不可測因素較多,加上此前遭遇的資金鏈危機,目前樂視從銀行貸款“可能有點難”。
一位股份行對公業務經理告訴騰訊財經,按照樂視聲明中所言,他理解所謂“聯合貸款”,是指幾個關聯用款主體申請一家銀行貸款,共享貸款額度,屬于一般授信貸款,其原則是“誰用款,誰還款”。貸款具體用于什么地方,則以銀行的最終審批為準。
不過,騰訊財經4月18日從樂視內部人士了解到,這筆14億元的資金并非來源于銀行,而是一家第三方投資公司。樂視以樂視大廈作為抵押物,易到為借款主體,向這家第三方公司貸款,但由于第三方公司沒有接受抵押的資質,于是,雙方找到某銀行,以委托貸款的方式進行放款。
與此同時,委托貸款的協議內容包括,易到可獲得1億元貸款,剩余13億為樂視控股使用,該人士稱。
易到炸雷:對賭與嫌隙
2016年年底開始,樂視控股陷入資金鏈危機,在2017年1月份,樂視控股董事長賈躍亭接受騰訊財經專訪時認為,讓樂視陷入資金非常緊張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汽車戰略,第二個即是投資易到用了很多的資金,第三個是手機業務。
“易到是我們非常堅定的一件事。如果不投易到,我們的汽車工廠可能速度會更快,的確,投資易到給樂視汽車的整體戰略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賈躍亭堅信“如果兩年后再回頭看投資易到是否正確,我認為它應該是正確的。”
在4月18日對周航的反擊聲明中,樂視稱從未挪用過易到包括用戶充值在內的任何資金,而且對易到已投入近40億元資金及大量生態資源。
如此,在投資易到這場燒錢游戲中,賈躍亭似乎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換來的則是:拋卻車主規模不小的提現資金壓力,如何解決用戶尚未使用的、規模更大的充值資金。
那么,如今的易到的雷是如何埋下的?
2016年9月份,騰訊財經曾從知情人士處獲知,早在樂視收購易到70%股權時,以周航為代表的創始人團隊即和樂視方面簽有對賭協議。協議其中一條是,樂視投資后的一段時間,易到的營收和市場份額達到一定規模后,樂視會購入創始人所持的易到股份,創始人正式退出。
在2016年初,賈躍亭也向周航團隊提出了“三個百萬”目標,幾“百萬日訂單、新增百萬司機、新增百萬車輛”。隨后,易到一改此前多年的保守風格,推出了最為大膽的營銷策略,對用戶與車主的補貼力度在業內也最為優厚。
但是,2016年7月底,一位接近易到人士告訴騰訊財經,雙方協議中,創始人退出所涉及的業績已經實現,但出于平穩過渡的考慮,當時創始人并未直接退出,承諾進行過渡;而易到則推進新一輪融資,可能讓過渡期延長。另一個原因是,樂視承諾給創始人股份的回購資金遲遲沒有到位。
時至今日,此事一直未了。在2016年6月,易到方面曾聲稱正通過拆分VIE結構,準備啟動國內上市計劃,但始終并未有結果。
騰訊財經在4月18日從一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易到當前正處在融資的關鍵節點,目前已經有些許意向,他判斷,周航可能對股權結構或價格不滿,所以與賈躍亭關系轉僵。騰訊科技則在報道中稱,周航曾聯系了其他投資機構和樂視商議投資易到,但樂視拒絕了此次提議,談判破裂,這也是目前周航和樂視微妙關系所在。
易到的燒錢游戲還在繼續,并未產生正向現金流,但懸而未決的問題依然一直未得到解決。
2016年下半年,樂視自身亦陷入資金鏈危機,易到的境況就此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