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發酵長達一個月之久的三星“電池爆炸”事件又迎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三星新上市的手機Galaxy Note7被傳停產,成為史上最“短命”的旗艦機型。
作為擁有虹膜識別、SPen、IP68級防塵防水等多項黑科技集身,足以正面迎戰iphone7的超級競品,三星對這款新機型寄予復興的厚望可想而知。不過,隨著“電池爆炸”事件接連發生,這款旗艦產品把整個三星集團拉到了懸崖邊。
目前,隨著Note 7的大規模召回以及后續事件發酵,三星電子蒙受重創的形勢不可避免。9月12日,三星電子股價曾一日暴跌7.2%,市值損失約16萬億韓元(約合960億元人民幣)。根據行業人士預估,三星在此次手機召回事件中共損失了50億美元,年凈利潤降低5%。
不少人只對三星的電子產品印象深刻,但實際上,三星電子是三星集團旗下62件子公司之一,主要提供消費類產品、IT移動通信以及設備解決方案。除了三星電子,龐大的三星帝國還涉足地產、化工、造船、汽車、能源、球隊、食品、飛機租賃業等行業。
韓國的經濟歷來具有財閥特色。作為韓國最大的財閥,三星集團對韓國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三星的營收為228萬億韓元,約占韓國GDP的20%。而截至10月10日,三星電子總市值達到230萬億韓元,占韓國綜合股價指數總市值的13%。三星這輪挫折帶給韓國經濟的巨大傷害不容忽視。
被譽為“韓國經濟總統”的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富可敵國,多年來帶領三星稱霸全球消費電子市場,卻終究敵不過身體的衰老,兩年前突發心臟病住院至今,病情一直撲朔迷離。擁有78年歷史的三星集團,目前正走到改革和交班的緊迫關口。
9月12日,三星董事會宣布任命李健熙之子李在镕出任執行董事,負責公司經營。作為臨危受命的“富三代”,除了解決眼下的“爆炸門”,李在镕還面臨多個維度的難題。
一方面,韓國國內的政治和政策正醞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財閥。另一方面,過去三星集團在如今已無可避免走到競爭的紅海中,過度倚重三星電子的三星集團,如何布局新的增長點,站上時代變革的風口避免被淘汰,成為一道新的命題。后李健熙時代的流年不利與臨危受命,對于少帥李在镕而言,是危局也是時機。
Note7停售 一日蒸發38億美元
今年8月2日,三星正式發布了年度旗艦Galaxy Note7。早于蘋果發布的Note7,配備了對稱四曲面的創新外觀設計、全新虹膜識別的“黑科技”、體驗大幅提升的觸控筆S Pen及全機身IP68級防塵防水等獨特功能,一經面世便實力“圈粉”。自8月19日在全球十個國家和地區首發以來,多國都曾傳出因需求太火爆而導致供貨不足的消息。
8月26日,Note7在中國首銷當天,時代周報記者現場看到,三星在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設置了上百平方米的展區火熱造勢,整條街上Note 7的Logo、海報、燈箱、氣球隨處可見,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總裁裴敬泰更親自到場助陣,現場100臺Note7半小時內便被搶購一空,銷售火爆。
不過,好景不長,三星的美夢隨后被自家旗下電池猛然“炸醒”。8月底開始,Note 7在全球多地出現爆炸起火事件。9月2日,三星宣布進行大規模召回。不過,該事件對三星電子的影響仍在不斷發酵中。
在中國市場,盡管三星多次向中國消費者發布公告強調,由于采用了不同的電池供應商,在中國市場發售的Note 7國行版本不存在問題,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但是,9月18日凌晨曝出的國行Note 7“首爆”再次將三星置于備受質疑的境地。
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敦促用戶停止使用三星Note 7手機,多家航空公司對旅客發出警告,禁止在航班上使用Note 7或對其進行充電。
出于安全擔憂,美國電信運營商AT&T宣布將全面停止Note 7的銷售。據預計,AT&T是三星第三大客戶。美國另一電信運營商T-Mobile也表示,暫停Note 7的銷售以及更換。
與此同時,根據路透社消息,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聯邦法院判決三星侵犯了蘋果手機包括“滑動解鎖”“拼寫自動糾正”“快速連接”在內的外觀專利,三星需賠償1.2億美元。
10月10日,據外媒報道,因為更換后的新機再次收到炸機報告,Galaxy Note 7目前已宣布停產。時代周報記者聯系了三星中國方面進行求證并試圖了解事件進展,但對方表示,無法提供更多信息。
股市上,10月10日,三星電子報收168萬韓元,與上一個交易日10月7日的收盤價170.6萬韓元相比,跌了1.52%,這意味著,僅一天時間,市值便蒸發4.25萬億韓元,相當于38.3億美元。
三星在官網上表示,對于運營商和消費者對Galaxy Note7替換機的擔憂表示理解,將盡快公布調查結果。
據國內某手機廠商品牌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談道,對于三星這樣一家擁有全產業鏈優勢的全球領先企業,很難理解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大規模的電池爆炸事故。“現在主要問題在于如何應對。三星本來想通過簡單的回購、換電池解決問題,但社交網絡時代,一個小問題會被無限放大,目前已經發展到草木皆兵的階段。直接停止生產,檢討其供應鏈、品控等問題,再重新設計、生產,以最坦誠的態度面對消費者,是唯一的辦法,而且越早越好。”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資深行業分析師王斌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去年三星剛剛通過S7實現了上升的勢頭,Note7是對標iPhone7的競品,今年發布時機、產品創新等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但突如其來的炸機事件對三星影響很大,包括利潤、營業額,全球化品牌方面都將形成嚴重的影響,尤其對于中國市場,本來就受到國產手機品牌的打壓,這一來,市場份額有可能遭遇進一步蠶食。另一方面,三星高端用戶受損,消費者對其品牌信賴感降低,甚至會影響到家電等其他消費電子業務。”
前狼后虎 如何突圍?
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的影響已經率先體現在三星電子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業績預報。時代周報記者查閱財報資料獲悉,今年第三季度,營收估計將達到49萬億韓元(約合440億美元),同比下滑5.2%,營業利潤預估在7.8萬億韓元(約合70億美元),同比增長5.5%。而在今年的第二季度,三星電子營收為50.94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為8.14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6%;第一季度營收為49.78萬億韓元,營業利潤則為6.68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3.4%,營業利潤增速均超過第三季度。
2015年第三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之間,三星國內市場份額穩中有漲,四個季度分別同比增長6.1%、14.0%、-0.6%、5.5%。憑借S7和S7 Edge的良好表現,三星本打算通過Note 7在高端旗艦市場發力,延續其在中國市場的復蘇之路。
在“爆炸門”后,接連變賣資產則被外界視為三星電子搶救營收的手段之一。9月18日,三星電子宣布,為集中力量發展主業,公司已出售4家海外公司股份,分別是綜合電子制造商夏普、硬盤制造商希捷、內存制造商Rambus,以及荷蘭半導體設備制造商ASML。
Note7中國首銷當日,三星電子移動業務總裁高東真曾強調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三星一直認真聆聽中國消費者的聲音,力求在不斷創新與進步的同時,盡可能了解與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要做中國消費者喜歡的企業。
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三星的全球市場份額從去年的21.3%增長至22.4%;緊隨其后的是蘋果11.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華為則從8.6%增長至9.4%,位居第三。大陸藍綠軍團OPPO和VIVO異軍突起,以6.6%和4.8%的市場份額包攬第四、第五位,漲速分別為136.6%和80.2%。
王斌指出,三星本寄希望通過創新的Note 7再度提升利潤和份額,現在這一目標基本化為泡影,這反而成了蘋果、華為的機會。三星正處在一個前有猛虎,后有群狼的境地之中。
分析人士稱,三星電子第三季度之所以能收獲超預期的業績表現,很大程度上是憑借半導體和顯示器業務的強勁支撐,彌補了召回事件對財務的沖擊。
鴻海精密總裁郭臺銘曾表示,他打不過的對手,全世界恐怕只有三星一家,因為這家公司可以存儲器、面板、半導體制造三者都玩。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三星電子歷年財報發現,三星電子主營業務分為CE(消費類電子)、IM(IT&移動通信)、DS(設備解決方案)三部分,2015年,上述三部分的營收占比分別為24.5%、45%以及30.4%,其中,包含半導體配件、面板的DS業務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與此同時,包含手機業務在內的IM部門營收貢獻則由2014年的47.9%下降至45%。
TCL多媒體總裁薄連明9月初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曾談道,以產業鏈垂直整合為戰略的企業,資產的投入量不可能輕,而這種“重資產”的投入能對競爭對手設立門檻,三星就是把產業做深的最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從中長期來看,三星作為一家以硬件制造為主的公司,要永遠保持最先進的領跑姿勢,似乎是一個難以逾越的商業難題,畢竟,過去諾基亞、索尼等巨頭的沒落,就是一個引以為鑒的例子。三星的當務之急,就是找到新的增長引擎和投資機會。幾年前,李健熙就曾危言警世:三星賴以生存的大部分產品,未來十年都將消失。未來十年,三星將瞄準太陽能電池、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用充電電池、LED技術、生物制造和醫療設備等五大新領域,預期在2020年能創造出480億美元的營收。
后李健熙時代
被譽為“韓國經濟總統”的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兩年前突發心臟病住院至今,病情一直撲朔迷離。盡管病中的李健熙依舊把握著三星集團的絕對控制權,但面對“群龍無首”的情勢,交班問題迫在眉睫,而復雜的業務調整重組,以及敏感的政策形勢,對李氏家族的順利交班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爆炸門愈演愈烈之際,9月12日,三星董事會宣布任命李健熙之子李在镕出任執行董事,負責公司經營。這也被外界視作對李在镕的臨危受命。
作為韓國最大的財閥集團,三星集團是一家典型的世襲制家族企業,李健熙自然要為獨子的上位鋪平道路。不過,過去多年李在镕的表現卻并未令外界對這位“三代”抱有太多的幻想。
今年48歲的李在镕,曾在日本慶應大學攻讀MBA,于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獲得博士學位。2000年李在镕剛回到韓國,在三個月內創立了“e三星”等14家互聯網企業,并作為大股東開展互聯網業務,不過,由于各種原因,這些互聯網企業迅速走向衰落。最后由三星旗下的第一企劃和三星SDI等8家公司購買了李在镕持有的互聯網公司股份,才挽回了他的經濟和聲譽的雙重損失。
另外,三星所處的外界環境也在急速變化當中。過去數十年來,韓國政府支持三星和現代這樣的財閥,希望以此加速該國的現代化進程。不過,在邁入21世紀以后,韓國國內對財閥造成社會競爭不公,擠占中小企業生存空間等問題頗有微詞。
在韓國家族企業手中,為了達到財團經營權子孫相傳的目的,創始人家族會編織錯綜盤雜的股權關系,用較少的資金控制財團的所有公司。三星便是如此。
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于2013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李氏家族雖然只持有三星集團1.53%的股份,但卻擁有49.7%的控制權。
自從樸槿惠當選韓國總統之后,已禁止新的交叉持股出現,并出臺了稅收減免政策,鼓勵財閥放松現有的結構,增強其持股公司的透明度。
三星集團的內部持股應在韓國政府整頓之列。時代周報記者查閱財報發現,以三星集團的利潤奶牛三星電子為例,截至目前,李健熙持股為3.38%,還有0.05%的優先股,李在镕持股為0.57%,與此同時,其他集團子公司亦在三星電子持有股份,其中三星物產持股4.1%,三星生命保險持股7.5%,三星火險持股1.3%。而三星生命則由李健熙持股20.76%,三星物產持股19.34%。三星物產則由三星SDI持股4.8%,三星電機持股2.6%,三星火險持股1.4%,交叉持股錯綜復雜的程度,可見一斑。
時代周報記者通過梳理還發現,目前,三星物產投資了62個關系企業中的19個,三星電子也投資了19個關系企業,此次爆炸門的電池供應商,三星集團在電子領域的附屬企業三星SDI則投資了12個關系企業。
截至2015年底,三星集團共有62家國內子公司,相比2014年度,減少了10家,新增了3家。
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據韓國50%的最高遺產稅率,如果不改變原有的股權結構,李氏家族的繼承計劃還可能需要承受巨額稅費,但重組的難度可想而知。
日前,三星的投資者、美國對沖基金Elliott發出公開信表示,為避免拖累三星電子股價,要求簡化三星集團結構,推動三星電子重整和簡化其復雜股權結構。Elliott提議把三星電子對其他三星實體的各種持股,整合到一個新的控股公司。而這個由三星電子營運的新公司,可以在紐約和首爾上市。
與此同時,三星的一些“原罪”也在過去多年面臨被清算。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時,李健熙在向李在镕出售SDS債券時,人為壓低價格以實現逃稅目的,于2008年被判有罪,但他2009年獲得韓國前總統李明博的特赦。同一年,三星集團上世紀90年代的秘密資金、行賄問題亦被曝光,引發公眾熱議。
王斌向時代周報記者談道,這次爆炸風波,如果李在镕能順利處理危機,建立信賴感,對他未來在集團內部領導三星,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只有在危難時刻才能立功,建立威信。
守業還比創業難。李在镕是否能夠順利接班,實現集團的重組變革進程,傳承三星不斷求變的生存之道,既能與蘋果以及來自中國的廠商決戰智能手機市場,又要積極尋找藍海,進入與三星集團未來息息相關的新業務,成為這一產業的領軍者,此次“爆炸門”就是其第一道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