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一:我們所面對的挑戰在于不確定性不僅僅是常態,而是經營的條件與機會
這個話題也是我最近這幾年來最主要關注的兩個話題之一。一個就是在互聯時代的管理,如何激發個體,另一個就是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我們今天做管理和經營,可能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挑戰更大,這個挑戰就在于不確定性不僅僅是常態,其實已經成為你經營的基本背景。
也就是說企業對于市場的把握,對于機會的認知,對于可能性的探討,甚至企業增長的來源,經營的條件都來自于對不確定性的把握。當你了解不確定性的時候你才能了解真正的可能性在哪里,所以我在今天介紹這方面所研究的內容,同時我也特別希望我們經過不斷的努力,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發展的機遇,希望有一天更多人像發樹董事長一樣,我們有力量來推進中國的進步,推進這個民族的騰飛。
特征二:我對互聯網最深的理解,是龐大的線上消費人口
我回到我的話題,有幾件事情各位肯定知道,其中一個是互聯網。我覺得互聯網大家非常關心,比如說有沒有互聯網的思維,互聯網企業對傳統企業的沖擊到底是什么,坦白講這都不是我關心的。我對互聯網最深的理解,也希望各位認真對待它的地方是,它擁有龐大的消費人口。
也就是說你要不要跟互聯網走在一起,不是基于這個技術,而是因為這個技術帶來的巨大消費人群。
看一下中國的數字, 2003年網民數:0.79億,網民滲透率:4.6%;到2014年,網民數6.49億,網民滲透率:48%;英法德意四國總人口2.7億;11年間,中國網民數增長了8倍;網購人群>英法德意四國人口總和。
更需要特別認真對待的是它有有效消費數據。所以每次有人問我互聯網的時候,我不回答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轉型、互聯網工具,我說你們不用往那邊想,有接近8億人,您是否需要與其發生關系,你要不要關注他?我想這就是你要特別面對的話題。
特征三:渠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我們來看看整個渠道的不同,今天看到的很多改變,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渠道改變。我們無論看商業概念或者任何其他的東西,你會發現渠道已經完全改變。
我們看的渠道不再是原來的渠道,很多情況下看商業模式的創新,很多人問他們為什么會做創新,我說非常簡單,因為他們把傳統商業模式當中所有的浪費拿掉。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按傳統渠道的概念去講,其實中間非常多的浪費,信息不對稱,鏈條長,每個環節價值的分配和榨取。可是你在今天看到互聯網可以把這個事情全部解決掉,所有的部分都變成是一個網狀的概念,信息是對稱的。
“互聯網+”之下,當數據產生是全方位、實時、海量的時候,企業間的協作就必須像互聯網一樣。要求網狀、并發、實時的協同。解決了傳統渠道信息不對稱,中間環節過多,鏈條長,產業效率低的問題,所以你不得不做的這個基本改變。
特征四:企業所關心的最重要的東西已經從內部轉向了外部
這是一個核心的變化,我們所關心的最重要的東西已經從企業內部轉向了企業外部。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如果只能有自己內部資源的能力,或者僅僅擁有內部優勢的發展,那你今天一定是被淘汰的。
在技術的幫助下,三件事情會變成最重要的核心:
第一,用戶體驗至上,商業回歸人性;
第二,未來商業的本質就是數據,要么數據化,要么滅亡;
第三,企業依靠“內部資源能力”和“外部合作生態”形成持續“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和“收益獲取”的內在“系統邏輯”。
所以,企業管理者需要理解用戶中心。數據驅動,生態協同是極為重要的,需要認識到,企業真正的機會必須延展到外部去,必須是一個內外部合作,形成一個價值創造、價值傳遞,以及獲取收益的系統邏輯。
比如很多人在一起討論戰略,他們問我今天戰略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我說最大的挑戰就是與現有你的資源和能力可能沒有關系或者關系不大。這與之前完全不一樣,我們學戰略里面比較多會關心資源和能力,特別是內部的資源和能力,會比較多的關心相對競爭優勢,會比較關心核心競爭力的培養。
可是今天非常奇特的一個現象,我希望大家特別在意的是,今天你的資源和能力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可不可以與外部組合在一起,去做價值創造,價值的延伸,以及價值共享。
環境的這些根本性改變,會使得對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具有了新的要求,這需要我們要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