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最近和老羅的“合體”,讓網紅和自媒體這一個新興的職業真正走入了“大庭廣眾”的視野,一夜之間網紅自媒體成為又一個互聯網造富新途徑。“內容創業”四個大字,被網紅自媒體資本市場高唱,過去半年,我看到的現象是一批批的女學生和年輕女性,不去工作加入直播大軍;一個個事業上升期的未來職場骨干,辭去工作坐在家里或是咖啡廳專職做起了公眾號。甚至我看到了上海某個居委會里的大媽表演社區節目,竟然開始模仿papi醬的視頻……
還記得前不久羅胖在新榜大會上的一段視頻說道,“自媒體不要做廣告”、“不到萬不得已時,絕不融資”讓臺下和視頻前的內容創業者熱血沸騰,我也是其中一個。這沒過幾天,他可就開始打自己的臉了,一上來還就給自媒體接了廣告、融了資,開了天價!
我總覺得這就是羅胖子故意的。
為自己的智慧定價,實則就是一場羅輯思維的大秀。
看到老羅1200萬和papi醬攜手合作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貨打臉了,可轉念一琢磨,我不得不說“老羅你丫真NB”,要是換我,我也愿意出這個價錢,甚至湊個整1500萬和papi醬談合作。只可惜,第一我住的房子是租的,我賣不了。第二我不認識小平,無論是姓鄧還是姓徐。
為什么我說老羅NB?就要先說說papi醬有超過1000萬的粉絲,這是個什么水平?做過乙方的人都知道,1000萬粉絲就是“微博搞笑排行榜”三分之一的水平,這里的水平不是創作水平,而就是實打實的粉絲覆蓋。那么“微博搞笑排行榜”多少錢一條合作?
我不說透,反正沒有一個驢牌的包貴就是了。這里肯定有人會質疑我說平臺不同和內容的運營成本不一樣決定了價格,可是在廣告主的眼里,每個人身上花多少廣告費的算法可都是一樣的。所以對于老羅來說,把papi醬第一次賣得這么貴,而且是超貴,絕對是現象級的炒作。
從傳播角度來講,一方面羅輯思維捆綁第一網紅,已經是相當勁爆的話題點了,吸引眼球自然是必須的,品牌合作的加成效應在此體現無疑,你一定會在拍賣當天看到羅輯思維把現場搞得多么熱鬧、多么特別。另一方面,通俗的說羅輯思維的粉絲群體是一群有腦子的人,papi醬的粉絲群體則是一群不愛動腦子的人,這恰恰就是羅輯思維的潛在目標群體,而誰又敢說這群papi醬的粉絲不愿意為了papi醬路轉粉呢?
如果說前面那些對于老羅來講都是套路,那么最終為了賣papi醬的第一次,羅輯思維品牌加上老羅自己在媒體公眾前面的忙前忙后,這些才是寶貴的資產。別忘了,還有實質性的真金白銀會最終進入他的口袋里。
只有中國的網紅和自媒體在試探廣告主的底限。
溝通會現場當天,羅振宇在演講當中強調此次拍賣是中國新媒體歷史上的地標性事件,而在其演講當中,也多次提到央視每年的廣告招標及標王。對于此次拍賣的預期心理價位,羅振宇認為,起碼1000萬起。得知招標會羅振宇對于papi醬的心理價位之后,我熟識的廣告公關圈的客戶和乙方呈現出一片哀鴻遍野的景象。在老羅沒有牽手papi醬之前一直打聽合作價格的從業者們,真的懵逼了。那些動輒給客戶提案就拿papi醬作為KOL備選的agency伙伴們,可能此時也早已羞紅了臉。
1000萬的合作費用啥概念?相當于微博上那些你熟知的段子手們聯合起來,再加上至少10個國內的超一線明星,再加上微信的知名公眾號,可能還有剩余。這些粉絲覆蓋量加起來,發一條廣告,全國網民也就都認識你這個品牌或者產品了。
國內網紅和自媒體人的合作的價格,這幾年不斷的在刷新公關廣告人和廣告主的底限。且不談明星,我記得當年微博鼎盛時代,留幾手的價格也就是5萬,天才小熊貓10萬,但那個時候這個價格,已然是自媒體的天價了。隨著越來越多的自媒體代理商出現,這里當然不能說是他們抬高了價格,但他們的確像房地產中介的作用一樣,抬高了自媒體對市場的預期,增加了漲價的信心。
而后顧爺的出現直接宣告了30萬的自媒體廣告是什么標準,其他自媒體也跟著水漲船高。這里面最慘的其實就是代理商,自媒體渠道價格的瘋漲,甚至漫天要價,大大削減了他們的利潤,可品牌主的每年的預算投入基于國際經濟形勢也逐年走低,也難怪公關廣告人談到自媒體總有一種愛恨交加的感覺。
對比國外的網紅和自媒體,FB、INS上面的超級網紅,合作起來的價格不過也就區區幾千美金,更何況還有不少的國人翻墻關注,這個價格才真的稱得上合理或者超值。
網紅和自媒體人不等于真正意義上的明星。
papi醬算明星嗎?未來一定會是,現在起碼還算不上。明星從頭到尾需要專業的包裝,全面化的打造,期前經紀公司和明星本人的投入成本也更高。我不能說papi醬不美沒有明星像,但是起碼這個長相在演員中,算不上出跳,即便演戲在甄嬛傳里估計也活不過兩集吧。
對于網紅和自媒體來說,他們即不用進行全面的打造,也不需要什么前期的啟動成本,網絡給了他們一個放大自己優勢的平臺,只要產出好的內容,突出自己的個性,就能有效的規避自身的各種缺陷。papi醬接近3億的視頻點擊率,坦誠來說確實是自媒體行業中的旗艦人物。
但是如果把papi醬的視頻主人公換成任意一個一線明星,我想這個點擊率可能會超出幾倍甚至更多。papi醬被成功叫賣,對于商業資本來說,從案例的操作角度,還是最終獲取收益的多或者少,無疑都是成功的。因為他們把草根自媒體的溢價水平,助推到了一個超越明星代言的層面。
還有一點,不能忽略網紅自媒體和明星的粉絲群體差異。除去實體經營的網紅或者自媒體(也就賣衣服、搞代購、賣零食的)之外,一般來說,網紅和自媒體的粉絲形成多半是看熱鬧的人群,而看熱鬧的人是很難轉化為真正的粉絲群體。更有意思的地方是,網紅自媒體接廣告會掉粉,而明星接了廣告反而會人氣飆升,備受粉絲肯定。
公關廣告人之殤,我捧起了你卻發現你已經不是你。
不止前面說的,自媒體這些年的火爆,源自于國外社交媒體的理論,也就是意見領袖的口碑效應。所以我們通常會發現,只要是社交媒體平臺,都會出現一群對應的意見領袖,比如微博、微信、豆瓣、知乎等等。哪里有領袖,哪里就有跟隨者,而這恰好就是品牌做營銷的最好入口。
于是公關廣告人不遺余力的發掘,培養這些平臺的一個個明星和潛在明星,給他們各自機會和費用,拉攏他們成為品牌主的游說者。加之動用公關和品牌的媒體資源,一批批的意見領袖誕生了。可這時候公關廣告人突然發現,我已經請不動你了,我們不再是好說話的朋友,而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媒體關系這個詞,顯然不再適用于這些自媒體人的身上。
我清楚的記得,若干年前我在微博上請過一位旅行的愛好者,他自封旅游達人,其實哪也沒去過,只是網上隨便貼貼圖,發發照片,搞得自己哪都去過一樣。可那時候,拿的出手的旅游達人并不多,客戶的合作費用也請不起那些大牌。無奈為了交差,我們還是選擇了這個人,令人驚喜的是,他非常會做人,不信收費低到發指,而且還自己掏錢把評論搞得漂漂亮亮。
之后,我就慢慢發現,他漸漸的成為了真正的自媒體人,大量的品牌合作,旅游大使,周游世界,如今早已走上人生巔峰。而再談合作,已經不像之前那樣了,完全脫胎換骨好像彼此不認識。我相信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同行應該會有深有體會。
所以說papi醬之前為自己搞了一場相當厲害的饑餓營銷,你們都喜歡我是不?你們提案都用我是不?你們客戶也想找我合作是不?偏不,沒有聯系方式,沒有微信,只有好內容,急死你急死你急死你。呵呵,碰巧老羅來了,那么咱倆聯手玩個價高者得吧。
資本注入穩賺不賠,自媒體自身品牌實則受損。
自媒體人始終保持自身的社會價值和品牌價值,才會有可探索的商業價值。我問了一些圈外的朋友,在你眼里網紅是個啥?一個玩攝影的朋友比喻如下:“我覺得就是野雞變模特、模特變外圍,外圍變明星,層層包裝”。
這個比喻雖然不恰當,但竟讓我無言以對。網紅和自媒體人,給草根的自媒體群體印了一張相當體面的名片,讓他們在網絡中遠遠高于了現實的自己,同時具備了自我賦權的屬性。“既然大家都認可我的所作所為,那么我就是權威,是權威就可以賺錢了。”
用亂世兩個字來形容這些年的自媒體市場絕對不過分。從2010年微博的鼎盛時期開始,自媒體市場就開始越發的繁榮,知名段子手,大號紅人,那個時候真的是多啊,不僅內容好范圍廣,還個個都是吸金的高手,不少品牌也都靠著這些自媒體在網絡上風光了一把。時間一晃,就到了2016年微信的時代,那些年你關注過的自媒體人,如今還記得哪個?基本都死得差不多了,怎么死的?老羅說了,就是接廣告死的,沒錯。
在各種渠道代理的高價和海量合作的誘惑下,不少自媒體人為了廣告費下海了。由于自媒體人多為原創性選手,他們對于自己擅長的創作領域是有天生的超能力的,但一旦落實到品牌合作上,大部分的自媒體都顯出了火候不夠,要么原形畢露。創作出來的廣告太硬掉粉、接了太多廣告內容質量下降掉粉、發布內容的比例廣告超過原創掉粉,掉完了想補救為時已晚,自媒體的自身品牌價值早就不復存在了。
看出老羅的套路了吧,自媒體做廣告的都會死,咱不賺小錢,砸牌子,玩就玩大的,我先把未來的錢收了,然后papi醬繼續做廣告,能賺點就賺點,牌子做到死也沒關系,然后咱們就轉型干別的去了。其實我估計,papi醬之前心里也不知道現在的名氣怎么變現,經老羅這么一洗腦,成吧,小女子跟你混了!如果在這次史無前例的“特賣會”之后,papi醬還想長久的讓自己紅下去,她真的真的真的需要一個Hold得住老羅的公關團隊。
當所有人都知道某個行業賺錢了,那這個行業就快沒錢賺了。
中國人歷來喜歡投機,炒股票賺錢,那我們就去炒股票;買房子賺錢,那么就嗚咉嗚咉的去買房子。總之,只要親眼所見別人賺錢了,你就看得到一批淘金者前仆后繼的涌上來。網紅和自媒體也是如此,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滿街都是你認識的網紅和自媒體的時候,你還會在網上多看他們一眼嗎?
自媒體市場發展太快了,一些為了賺快錢而新進入行業的自媒體人,看著跑得快的前輩們個個賺得盆滿缽滿,自己也盲目效仿、定價,剛有點動靜,腳跟還沒站穩就想著找代理接廣告,生怕過幾天就沒有廣告接了。我曾經聽到最多的就是“為什么不看微博了,因為微博上都是廣告。”
老羅是看得遠,他預示到了這個行業可能出現的某種未來,在這個時間段,給papi醬開出了網紅和自媒體行業的廣告價格制高點,前無古人,后也絕對不會有來者了。未來自媒體一旦競爭多了,錢自然也就不好賺了,那么早點收錢,落袋為安。
尚且不知道papi醬第一條貼片廣告到底會有多特別,說句心里話,1000萬買papi醬視頻結尾的廣告是百分之百不值這么多錢的。可如果從老羅攜手papi醬那一刻開始計算,這1000萬包括了這一階段所有的媒體曝光、炒作和到廣告播出后的市場反應來看,絕壁不虧(當然,還有我這篇免費的文章,預計100+)。
1000萬是聽個響兒,還是買一個高頻的傳播周期,動動腳趾都知道如何做決定了。無論這個決定最終大家如何評判,它都將跟隨著這一次自媒體的公開叫賣,被載入中國自媒體史的巔峰時刻,起碼2016年最佳案例跑不了。
不過,這次自媒體第一拍之后,自媒體市場的定價也許將面臨大洗牌,那個時候也許就真正的泡沫期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