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依然在延續著神話,不斷攀升的估值和對未來豐富的想象力,但我依舊認為Uber不久就會倒下。雖然最近傳出Uber總部和Uber中國都進行了新一輪的融資,但不休止的融資只能讓Uber從一個烏托邦式的商業模式演變成不可控制的龐氏騙局。Uber起源于一個美好的理念——通過共享車輛節約社會資源、提高經濟效率,進而引發了一個現象級創業潮——共享經濟。但是通過分析,我認為Uber不具備商業模式上成功的可能,并且違背了共享經濟的初衷,就像歷史上出現的空想主義一樣。如果僅此而已,Uber無法取得商業上的成功而退出,那與龐氏騙局是扯不上關系的,但是現在的問題在于,即便已經知道不會成功,迫于之前數輪的大額融資,Uber無法停止,進而引發融資上的龐氏騙局。
Uber的問題在于,得到廣大用戶的支持,但是受到出租車司機的反對和政府的曖昧態度,甚至Uber也得到了其雇員(員工和Uber司機)的差評。在這種情況下,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場都是不負責任的,因此,我們應該著眼于整個系統,在經濟的層面上通過對整個城市交通市場的分析來得到答案,這其中包括很多人一致認為應該取消的出租車份子錢,Uber司機是不是黑車,乃至未來應該怎么辦。
一、份子錢產生的原因
無論是出于對Uber或滴滴的偏好還是對現實的不滿,很多人都對份子錢深深不滿,雖然與他們沒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但是為什么我們很少聽到出租車司機對份子錢的抱怨呢?因為份子錢不會對司機的收入產生影響!或者司機默許份子錢的存在。
在目前存在份子錢的情況下,出租車司機的收入與其期望并不與其他行業有太大差別,也就是說,相比其他行業,出租車司機對自己的收入并沒有太多的滿意或者不滿意,我們可以稱為合理的范圍。而份子錢的產生,在于行業的收入水平和出租車牌照的數量。
如果一個城市現在有10000輛出租車,我們假設每位出租車司機都擁有自己車的牌照,那么司機就不用再交份子錢,其收入=之前的收入+之前的份子錢,或者說是運營收入扣掉損耗、油錢等成本,對于一個二三線城市,出租車的月收入可以達到1萬元。但是,相對于擁有相同技能的其他職業,這個收入是明顯偏高的,是否偏高的依據是,行業潛在進入者對行業工資的期望,也就是說,對于想要從事出租車行業的人對工資的期望,如果平均期望(我稱之為技能工資,下同)是5000元,那么會產生什么結果呢?毫無疑問的是出租車牌照的交易。那些第一批擁有牌照的人可能會以5000元把出租車的牌照使用權租出去,這個牌照的月分攤費用就是每月的份子錢,假如牌照可以使用10年,那么牌照的價值就是5000*12*10=60萬,這就是牌照的市場價格。
因此,只要出租車司機的運營凈收入大于技能工資,就會產生份子錢,即使把牌照的所有權都給了現有的出租車司機,他們依舊會像現在的牌照擁有者一樣收取份子錢,其本質是因為,相對于出租車司機的技能而言,出租車司機獲得了額外利潤(超出技能工資的部分),或者稱之為暴利。正因有利可圖才會產生了交易,產生了份子錢,無論是誰得到牌照。(當然,在牌照價值很高的情況下,不排除有人利用手中權力售賣新增的牌照,但這與我們討論的無關。)
當我們模擬了出租車份子錢產生的原因之后,對現實中份子錢的產生也就很好理解了。剛開始投放出租車牌照的時候,可能因為出租車收入不高,沒有牌照費用或者價格較低,隨著出租車收入的增加,以至于與技能工資的偏離越來越大,就產生了牌照的交易,我們也確實看到出租車牌照的價格是越來越高的。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出租車司機收入偏離了技能水平,能夠增發牌照嗎?這兩者與黑車又是什么關系?以及Uber、滴滴在行業的地位。
二、份子錢和黑車都是市場供應不足的體現
1、份子錢和黑車是同一個原因導致的兩個結果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出租車司機收入偏離了技能工資,導致了牌照的交易。出租車司機收入的提高是因為市場需求變大,而供給不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綜合經濟的增強的影響,對出租車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很多城市的出租車數量十多年都沒有增加或者沒有少量增加。這一方面導致司機收入提高,份子錢(牌照租金)上漲,另一方面供不應求也導致了服務質量的下降。另外,供不應求導致了黑車的產生,由于沒有運營資質(分子錢)的成本,黑車可以以較低的價格供給市場。但是,正是黑車沒有份子錢,也產生了新的成本——違法成本。實際上來講,出租車和黑車共同對打車和租車市場進行供給,出租車司機收入=運營收入-牌照租金(份子錢),黑車司機收入=運營收入-違法成本(罰款)。整體來講,市場依舊是供不應求的,份子錢和黑車都是供不應求的結果。
2、如何降低份子錢
降低份子錢的方法是,增加出租車的數量,或者減少黑車的打擊或者黑車合法化。實際上來講,兩者是一樣的,即提高合法運營車輛的數量。但是,出租車牌照的限制是由于考慮到交通擁堵情況(交通容量),增發牌照是否會導致目前的交通擁堵更加嚴重呢?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黑車市場的存在,對于打車的需求并沒有減少。限制牌照只能推高出租車價格或繁榮黑車市場,除非同時提高黑車打擊力度,但效果依舊不明顯。所以,限制牌照并不能減少在路上的運營車輛的數量,出租車不能滿足的需求轉由黑車承擔了。
所以,增加出租車的數量將會減少黑車的數量,但不會增加路上的運營車輛的數量。也就算說,適量增加的出租車將會擠壓之前黑車的市場。更多人乘坐出租車而不是黑車也將更加安全,并且出租車數量的增加將導致服務質量的提升。
另外,如果要減少市場對打車的需求,應該建設良好的城市公共交通,比如公交車、城市輕軌、地鐵等,而不是限制出租車的數量。相對出租車,公交、地鐵等更加經濟,同時有助于緩解交通擁堵。
三、Uber對市場產生的影響及市場地位
上面說過,增加出租車數量或黑車合法化將能降低份子錢,而Uber就是通過后者實現了份子錢的降低,在美國一些城市由于Uber的合法化導致出租車牌照的價格大跌。雖然Uber宣稱是共享經濟,但實際上很多Uber司機都是以運營盈利為目的的。如果Uber司機能夠穩定盈利的話,Uber的合法化和Uber車輛的無限擴張將有可能使出租車司機牌照價格降為0。從市場供給來講,Uber車輛的無限擴張和出租車牌照的無限發放是一樣的。但是,與出租車相比,Uber處于劣勢地位,這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出租車份子錢是由于牌照的限制,牌照無限制之后,將沒有份子錢。但是同樣沒有份子錢的Uber司機要交20%甚至更多的傭金給Uber。因此,Uber司機的運營成本更高。相當于,Uber以共享經濟的名義,為司機和全社會描繪了一個使經濟運轉更加高效的烏托邦夢想,但是在占領市場之后再去壓榨司機,就像《動物莊園》中的豬的做法一樣。
2、Uber并不比出租車高效,甚至效率低很多。對于約租車,Uber有技術優勢,相比出租車司機的電話預約等確實高效,但是約租車只是出租車市場很小的一部分。相對于有統一外觀的出租車,招手打車遠比軟件預約效率高。使用Uber或打車軟件,對于乘客來講需要輸入地址、等待接單等流程,對于司機還需要搶單、打電話等,可以看到無論對于乘客還是司機,都反而使打車流程復雜了。因此,Uber完全取代出租車是不可想象的,并且當Uber造成出租車牌照下降之后,Uber依舊處于劣勢。只有在約租車或者高端租車領域,Uber才能生存。
3、Uber之惡。在運營層面上,Uber的很多做法可以說是無恥的。比如,在Uber面對司機要求得到雇員的待遇時,Uber堅稱Uber司機是承包商,這是可笑且無恥的。出租車司機和Uber司機都是技術型人力資源,他們并不是具有風險承受能力的商人,我們很難想象有的出租車司機賺錢而有的卻賠錢。我們無法要求司機、醫生、保姆、程序員等技術性人員承擔收入風險,除非程序員去創業。但目前的情況是Uber在創業而不是司機,所以如果要有承包商的話,Uber就是承包商。Uber在中國對實習生的做法也引起諸多爭議,雖然本人并不清楚真實情況,但是Uber公關的言辭就透露出了狡辯的色彩和濃濃的官僚氣息。
四、看空Uber以及共享經濟存在的危機
1、為什么看空Uber
在上面的闡述中,顯然Uber無法與出租車競爭。一旦出租車放開牌照(事實上也應該這樣),Uber不具備競爭力(實際上,Uber的合法化相當于放開牌照)。但是Uber在約租車和高端租車領域依舊有很大市場,Uber是否可以成功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Uber已經陷入了資本市場的龐氏騙局。目前Uber并不滿足于約租車或高端租車領域,對標的是整個出租車市場。Uber的市場份額也是從出租車那里搶來的,或者憑借補貼換來的偽需求。并且Uber的融資也是按照目前的市場份額和發展速度來計算的。因此,如果Uber最后致力于的是約租車或高端租車,其目前的高估值是不現實的,屆時Uber面臨的將是資本危機,引發連鎖反應,這并不會給Uber進行市場定位調整。
另外,約租車或高端租車領域目前也有兩個方向,以Uber和滴滴代表的平臺型和以神州租車代表的自營型。自營有助于服務的標準化并保持較高的服務質量,平臺型有助于降低服務價格。但是約租車和高端租車的需求對價格是不敏感的,所以自營型將是未來的主流。
2、如果Uber倒了,共享經濟還可行嗎
在很大程度上,Uber不是共享經濟,只有不以運營盈利為目的是順風車才是,如嘀嗒拼車。作為共享經濟代表的拼車確實提高了經濟效率,并有助于緩解交通擁堵,但是就盈利能力來講并沒有太多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共享經濟面臨的一大問題是,表面上看似提高效率的方法卻可能增加新的成本。如有一種設想是,在不同城市租車并異地還車,最終實現任何人都不需要擁有自己的車。這種做法確實會減少整個社會上車輛的數量,但是可能會減少車的使用年限。由于不是自己的車,對車的使用不會太愛惜,這會引起類似大鍋飯的問題。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車不僅僅是工具,還是資產。人需要的不僅僅是開車出行,還有對于車是支配權。所以在考慮共享經濟的時候,不能只考慮效率、成本等經濟因素,還要考慮心理,甚至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