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萬科是中國地產的“一哥”,世界住宅地產的“一哥”,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二是萬科董事長王石先生是企業家明星,還和娛樂沾了邊,關注度高;三是寶能這個剛剛發達的“土豪”企業,上來就要強娶萬科這個長期在聚光燈下的明星”白富美“巨無霸地產企業,關注度自然會高;四、股災后資本市場急需話題,”寶萬大戰“具備一切值得關注的素材。
前天,就“寶萬大戰”占豪寫了一篇《原創丨萬科VS寶能,一次劃時代商戰大劇,誰將主沉浮?》的文章,文章中從戰略層面、資本發展規律、我國發展階等角度分析了這場商戰。事情又經過兩天,應該再給這篇文章的推理進行兩方面的補充:一是從微觀領域觀察,為何出擊者是寶能?二是這次商戰有可能出現什么樣的結局。
為何是寶能?
可能很多人會問,為何出擊萬科的是寶能呢?這家在全國范圍內名不見經傳、凈資產只有萬科市值十分之一左右的公司為何敢“蛇吞象”地去吃萬科?之所以寶能出擊,在占豪看來根本原因有三:
一、我國保險業的爆發式發展
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保險業發展速度非常快,由于保費收入基數的不斷增大,現在我國保險業已經從增速快轉變為增量大。特別是在2011年短期增長停滯后,2012年開始又進入了高速增長期。
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保費收入約1.549萬億元,相比2011年全年原保險保費約1.434萬億,同比增長了8.01%。2013年,2013年中國實現保險業保費收入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1.2%。2014年,中國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大關,保險業總資產突破10萬億元大關,行業增速達到17.5%,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高的一年,行業預計利潤2046.6億元,同比增長106.4%,是歷史上最好的一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5358.8億元,同比增長46.5%,創歷史新高。2015年1-9月我國保險市場原保險保費收入19040.52億元,同比增長19.49%。
據保監會2014年7月發布的首份《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白皮書》,我國目標是2020年是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保費收入前兩位的國家。有目標、有市場,未來5年保險業的發展空間可想而知。
二、股市未來牛市預期和保險資金投資股市比例上限的大幅提升
保險業的巨大發展,必然伴隨著資金投到哪里的問題,根據保監會在7月股災期間的《通知》,明確放寬了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對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將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比例上限由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達到30%比例上限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后權益類資產余額不高于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
我國保險總資產已經超過10萬億了,并且還在高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這么大的保險資金必然需要巨大的資產標的作為投資目標。很顯然,股市就是最大的目標。
事實上,保險資金早已開始搶籌那些股市上沒有控股的公司。四大地產商之一的金地集團,被生命人壽2014年“野蠻”舉牌,同時大規模入股的還有安邦保險,雙方頻繁舉牌,如今二者已是第一和第二大股東。未來,保險公司、類似九鼎和中科招商的投資公司,會不斷匯集資金舉牌A股,特別是那些沒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股權,將會被大資金不斷關注。
三、寶能在地產和保險業的雙野心
寶能集團主業本來就是做房地產的,而且未來5年在三四線城市有1200億的龐大投資計劃,這一計劃的野心很大。寶能之所以敢這么干,是想抓住中國城市化最后階段三四線城市發展的尾巴,利用保險資金的高速增長與房地產行業進行一個對接,形成一個保險業、房地產業的聯通,從而實現爆發式發展。但是,這個聯通無論寶能自身還是寶能關聯的保險公司前海人壽,都缺乏相應的品牌效應、資金實力和運作能力,他們想找一個大型的房地產企業進行嫁接,從而在中間環節變粗的情況下快速帶動自身兩頭的產業高速發展。
寶能系的前海人壽情況如何?據媒體報道,前海人壽成立于2012年,當年實現保費規模2.7億元,而到2013年就增長到143億元。2014年,前海人壽實現規模保費347億元,今年前10個月其保費規模更是已高達554億元,排名沖至行業規模保費第11名。前海人壽靠的主要是理財功能的“萬能險”,一般周期是3個月到1年。前海人壽兩年即實現盈利。
為何主要做“萬能險”的前海人壽發展這么快?根據占豪(微信號:占豪)的研究,根本原因有三:
1、由于“萬能險”不但具有傳統的人壽險功能,還具備理財功能,這會比傳統壽險更具競爭力。
2、中國進入了降息周期,未來儲蓄利率將會長期走低且會越來越低,這促使很多原來儲蓄資金開始向具有理財功能的保險搬家。
3、我國儲蓄率高達50%,這是一個巨大的資金池,我國急需將這些儲蓄資金轉化為投資,而保險產品、基金產品、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等等一系列創新國家都予以鼓勵,根本原因就是促使中國高儲蓄和實體投資進行對接,從而形成投資循環,促進經濟增長,“萬能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爆發式增長的。
寶能,就是想將我國正在加速外流的儲蓄資金,由自己的渠道引入到自己控制的房地產項目上,而萬科就是他們計劃中想吃掉的一個大拼圖。
從最近一系列的動作看,寶能對萬科的控股計劃是謀劃已久,出擊迅速。當然,萬科之所以如此輕易被寶能給“偷襲”,根本原因之一也在與自己的大意。股災發生后,萬科曾宣布100億的股份回購計劃,如果當時萬科把這100億資金打出去買了自家的股票,現在萬科管理層和萬科自己持股的股份已經超過10%,再加上華潤的15%的股份,一共25%的股份再加上20元左右的股價,寶能的“偷襲”難度就大多了。所以,今天的結果實際上也是萬科管理層對市值管理的漠視引發的。當然,萬科有管理層持股計劃,維系低價或許也有這方面考慮,但這個漏洞顯然被敏銳的姚振華給捕捉到了。
“寶萬大戰”的六種結局猜想
“寶萬大戰”結局會如何呢?根據過去三天公開的消息變化,我們不妨對可能性結果進行一下猜想:
1.寶能與萬科管理層達成妥協
從現在形式上看,寶能與萬科管理層針鋒相對,完全沒有彼此妥協的意思,好似雙方完全沒有妥協的空間。但是,當事情無解的情況下,也不排除最后雙方彼此做個讓步達成妥協。這種可能性在占豪看來有50%。當然,彼此妥協的條件只能是寶能不對萬科管理層進行改組,而萬科管理層同意與寶能進行戰略合作,萬科在戰略發展方向上與寶能進行相關對接。這種妥協,顯然是彼此都不是完全滿意,但如果彼此奮力一搏的風險都比較大,雙方就可能有可能妥協。從現在情況看,寶能好像并不是要對萬科動大手術,而是希望借萬科的品牌和資源去推動自身項目的運作。
2.萬科向外資進行定向增發
萬科管理層現在主要的應對是尋找定向增發對象,從公開報道看王石找了華潤、中糧,但華潤對寶能的進逼一直是沉默狀態,對定增也沒有明確表示興趣;關于中200億準備增資萬科的傳言也只傳了幾個小時,中糧集團就否認了相關報道。事實上,無論是華潤還是中糧,做出幾百億的投資決策都非一朝一夕,如果沒有更高層的直接過問,這事基本不太可能短期內推動,而萬科定增卻是燃眉之急。
在國資沒有確切消息的情況下,萬科高層到香港“求援”,據說接觸了以高盛為首的外資機構。高盛及系列外資幾百億資金肯定是小意思,如果真能成行也不一定他們不感興趣,但這事從技術上操作難度也非常之大。原因有二:
1、輿論管難過。萬科是中國房地產業標志性企業,在如今民族情緒較為高漲的輿論環境下,外資機構幫中國民營企業管理層阻擊中國民營企業的收購,這事在輿論上會有麻煩,由于萬科的股份非常分散,此時較大規模的小股東很可能會因為這種格局而出來投票反對增發。所以,輿論這一關就不好過。
2、股東大會難過。萬科要想通過定向增發方案,必須要經過股東大會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如今,寶能系持股22.5%的股份,只要再爭取11.5%的股份就能阻止萬科的增發計劃。假如定向增發的是外資,持有超過15%股份的華潤會投贊成票嗎?安邦保險會投贊成票嗎?國資居多的機構呢?廣大中小股東呢?這個變數就太大了,特別是在增發還要攤薄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的情況下,萬科管理層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股東大會表決權投票困難極大。
要實現定增外資機構的目標,萬科要說服國資委、證監會和廣大投資者,現在看難度太大了。
3.國資出手入主萬科,寶能賺錢而去
如果說現在誰能阻擊寶能,只有國資。只要國資委同意華潤或中糧增資萬科,那么寶能就不可能實現對萬科的控股。但問題在于,現在國資好像對此并沒什么積極性。
這個不積極的原因,恐怕是國資并不想為一個沒有決策權的公司進行投資,更不想未來增資后發生與管理層的直接沖突。所以,國資要增資,萬科管理層恐怕要做出管理權的妥協。但現在看,萬科顯然也沒有做出這樣的讓步,在這種情況下,國資也不想蹚這趟渾水就可以理解了。如果萬科管理層明確作出了承諾,那么一旦國資出手控股萬科,則萬科將成為國資主導的企業,萬科也將不再是一個過去獨立王國。所以,現在如果國資出手,恐怕萬科管理層得作出對國資的讓步,然后才是國資的出手。
如果最終萬科管理層如此選擇,愿意向國資讓渡一定的管理權,那么寶能控股萬科的計劃就會失敗。寶能控股萬科計劃失敗,但仍是這一局的最大贏家,因為它不但賺了錢,企業品牌知名度也因受關注而獲得大幅提升。
4.寶能贏得戰爭,繼續增資實現對萬科控股
如果國資不出手,現在看寶能贏得這一戰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如果萬科管理層最終未能阻擋住寶能也未作出妥協,則寶能在萬科復牌后完全可能繼續增資,最終實現對萬科的控股(根據萬科公司章程,控股30%即為控股)。控股萬科后,寶能推動萬科與寶能的關聯交易與項目合作。
5.萬科管理層聯手機構砸盤,促使寶能砍倉或爆倉
有傳言稱,萬科董事長王石21日邀請了很多基金經理吃飯,可能會聯合砸盤萬科股價。這種可能性基本沒有,因為上市公司董事長和機構吃飯并采取協調一致動作是違反證券法的,證監會立刻會介入調查,機構不可能這么干。何況,砸盤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可言?而且,這種行為和萬科的公司精神也完全不符。當然,如果真發生這種事情,中小股東會炸鍋。所以,這也只能是傳言,不可能真實發生。
6.因長時間停牌,寶能資金鏈斷裂或自身資金出現問題折戟而去
不少輿論指寶能資金有問題,但就現在看,這都是沒有任何證據的猜測之言,這種猜測對現實來說其實并沒有太大幫助。事實上,假如寶能資金有問題,估計保監會早找上門了。而根據報道,寶能是用自有資金和”萬能險“資金再通過股份質押以1:2杠桿的方式買入的萬科股票。這種杠桿行為顯然是符合程序的,法律上沒問題就技術面就無懈可擊。所以,現在看寶能的原始資金有問題這個幾率并不高。至于資金鏈斷裂,現在寶能持股萬科的浮盈有一百多億,融資的成本完全可以承受,所以說拖垮寶能資金鏈現在看好像幾率也不高。因此,這種可能性很低。
綜上所述,“寶萬大戰”六種可能性中的第一種、第三種和第四種是比較有可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