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其當下交出的整體答卷并不令投資者滿意—攜程2011年第4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總營收同比增長18%,低于去年同期的39%;凈利率為27%,低于去年同期的37%。自去年4月至今,攜程的股價從50美元高位一路跌至25美元左右,跌幅大于中概股的整體走勢。
表面看來,攜程人力成本的上升,和行業激烈的價格戰成為其業績下滑的主因。一方面,攜程為了應對挑戰者的競爭,開始采取返現優惠
營銷
以維持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隨著旅行電子商務行業大熱,新企業不斷入局,攜程也需要調整
薪酬
體系避免人才流失。
但攜程潛在的危險并不僅僅于此。旅游消費市場新的游戲規則正在逐漸成形:過去支撐攜程高利潤的代理模式已經受到挑戰,而在代表未來的休閑旅游中,攜程尚未形成獨特的競爭力,并面臨激烈競爭。雖然攜程的旅游度假業務在2011年獲得了41%的高增長,其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還只有14%,仍然較小。
高速發展十年的攜程需要尋找一種新的可能,CEO范敏在去年提出從代理商向“一站式旅游出行服務提供商”的戰略轉型,希望通過四大支柱產業的全面發展,尤其是旅游度假業務的高速成長,建立不同于以往的競爭優勢。
它能邁過這個檻嗎?
價格戰
自從打下酒店預訂、機票預訂行業的大片江山以后,攜程一直是游戲規則的主導者。
“酒店對攜程是又愛又恨。”一位業內人士這樣描述酒店和攜程的關系。愛的是攜程能夠帶來穩定而大量的訂單,也有優質的服務能力。恨的是攜程對酒店的控制過強,傭金也高。比如,環球企業家獲得的某酒店(甲方)與攜程(乙方)簽訂的合同中第一條就寫道:“甲方承諾保持嚴格的價格體系,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倒掛’行為,倒掛是指在相同時間段,甲方給乙方的同一房型的
銷售
價格(包括服務費和早餐等因素)高于甲方前臺執行價格(包括酒店網站、國內外各渠道網上銷售價格和非公司協議客戶價)。”
一旦發生價格倒掛,差額部分需要由酒店承諾退一賠一。同時,酒店若因為促銷或季節變化等需要調整房價,都須提前通知攜程。依靠這種價格體系,攜程在面對消費者時能夠保持低價優勢,在獲得更多消費者后又能進一步加強其對酒店
供應鏈
的控制能力。由此獲得的傭金則是攜程高利潤的重要來源。以某家連鎖便捷型酒店為例,攜程收取房價20%以上的傭金。
攜程的強勢還來自其強大的分銷能力。其創業初期就以酒店預訂業務起家:通過推銷會員卡發展大量用戶,建設呼叫中心以提供便捷、標準的服務,以用戶和訂單數量吸引原本分散的酒店加入統一的供應鏈體系,并以收購分銷商、旅行社等方式快速拓展供應鏈。會員制、服務、酒店供應鏈,三者互相激發,起到乘數效應,攜程如同滾雪球般地打下大片江山,最終既獲得了大量用戶,又牢牢控制了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