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酒鬼酒(000799)被曝塑化劑超標僅僅是白酒行業的冰山一角。隨著這層窗戶紙被捅破,更多的驚天內幕被相繼抖露出來:“集體門”,酒業協會負責人證實,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份,越高檔的白酒含量越高;“隱瞞門”,一份內部文件表明,酒協早在去年6月就已經獲知白酒普遍含有塑化劑,卻未將相關情況公諸于眾;“標準門”,衛生部去年6月就緊急將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質“黑名單”,但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標準限定至今仍是“正在研究中”。
長達17個月的秘而不宣,可見酒協不愿意家丑外揚而希望內部解決。然而結果呢?要求自查改進的內部通知形一紙空文,一些企業出于耐用、省錢等角度考慮,仍在繼續使用塑料制品。顯然,“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作為行業的代言人,酒協沒有行政權力去制約企業,更缺乏動力和意愿清理門戶。
白酒塑化劑隱患被發現至今一年多時間,酒業協會自己遲遲沒有拿出白酒塑化劑標準,這本身就很詭異。“正在研究”說究竟是慢工出細活還是應付危機的敷衍之詞,值得追問。退一步講,在沒有行業標準的情況下,屬于食品類的白酒采用衛生部的相關標準也未嘗不可。但酒協非但沒有發揚拿來主義,還在事發后否定衛生部相關標準的通用性。試問,白酒里的塑化劑難道就不是塑化劑,在同樣劑量的情況下,吃了別的食品會有害身體,換做白酒就能平安無事?
作為一個擁有千年酒文化的國度,我們卻第一次感到白酒是這樣的陌生。原來,看似晶瑩剔透的液體里面可能是“禍心暗藏”;高端酒收藏“增值”的不只有價格,更有有害物質。從某種意義上,我們要感謝媒體的爆料,要不是被媒體逼上梁山,中國酒協恐怕打死都不會說出這一連串秘密。不過,我們更感到遺憾,在白酒塑化劑的問題上,媒體再一次跑到了監管部門的前面。
正如“我們每日
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酒家或面包師的恩惠,而是出于他們自利的打算”,關于白酒塑化劑,公眾的知情權和健康權同樣不能系于酒企和協會,必須仰仗監管部門來維護。在石破驚天之前,白酒“塑化劑事件”已經發酵多時,相關部門究竟是后知后覺還是裝聾作啞?當白酒塑化劑標準制定如同“老牛拉破車”,有沒有人在后面揚鞭催馬?面對記者的送檢請求,“無廠家介紹信不予檢測”這種相當于自己證明自己有問題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又是誰制定出來的?
針對這一事件譚小芳(預定企業
管理學習
,請聯系13938256450)老師表示信譽是企業生命的支柱。企業信譽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焦點。“信譽管理”這一說法在國外日益突出,并為大眾所接受,甚至還創辦了《信譽管理》雜志。很多學者認為企業之間的競爭經歷了價格競爭、質量競爭和服務競爭,當今已經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信譽競爭。
喪失信譽等于喪失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