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要穿衣,更注重穿衣的細節,穿上的衣服好不好看,還有衣服的搭配合理不合理等等,服裝行業被學者稱為永不過時的朝陽產業,然而經過多年的快速擴張后,凡客誠品、森馬、海瀾之家,大部分服裝企業正在遭遇一場龐大的“庫存戰”,中國服裝企業庫存居高不下,服裝品牌市場正經歷著“生死抉擇”。香港中文大學特約研究員蘭曉華說對于急速擴張的中小服裝企業,其擴張方式和 供應鏈 管理將是服裝企業生死的重要參數,具體表現就體現在公司對庫存的數據報表上。“如果存貨居高,現金流跟不上,資金周轉率降低,就很容易出現資金斷裂, 上市 服裝企業會摘牌,中小企業會破產”蘭曉華這樣說。在急速擴張的企業中,報喜鳥計劃增加180家主力直營店和100家圣捷羅主力店建設,并規劃未來3到5年擴張至1200家到1500家門店,主要目的是“直營擴張”。而李寧在新開設100家工廠店和100家折扣店,其主要是為了有效降低庫存。而此前,為了找出 零售 庫存問題的解決方案,李寧選擇了價格戰。
個性化定制將成未來服裝突破口
我國服裝服飾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舒適、材料、款式方面已基本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然而,未來吸引消費者購買,還需要更多個性化設計。香港中文大學特約研究員蘭曉華表示,國內服裝服飾品牌希望快速進入國際市場,應該主動與國際流行趨勢接觸,要從國際出發,站在更高的高度對流行色進行判斷和解讀。此外,著名品牌 營銷 專家蘭曉華還認為,服裝服飾的功能性也是不能忽略的,一定要在注重設計的時候,強化服裝服飾的這一“看家本領”,這就需要提高科技含量。而如何將科技帶來的舒適體現在時尚設計上,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這期間,國內服裝品牌的設計之路已經起航。為了與越來越舒適化的時尚品牌抗衡,區別“山寨”品,許多品牌開始培養設計人才,嘗試挖掘獨特的設計元素。
服裝同質化抄襲嚴重未來誰能拯救服裝品牌?
服裝品牌一直以來服裝服飾抄襲之風盛行。“如果刻意回避幾個服裝品牌的LOGO,我很難從款式或者配色上分辨出是哪個品牌的商品。”一位酷愛服裝的消費者說道。
在服裝企業從業多年,服裝上市企業搜于特總裁馬鴻稱,隨著消費者對于穿著感官的提高,服裝服飾缺乏設計的缺陷日漸暴露出來,而在同質化道路上,服裝品牌的市場似乎在萎縮,潮流前線從創業開始,就把設計視為服裝企業的生命。
壓力企業謀求新變局
國內外服裝庫存壓力由來甚久,中國紡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上市服裝品牌存貨總量高達300多億元。“其實不僅是童裝服裝品牌,國內很多服裝品牌都存在庫存壓力。只要生產出適合消費者需求的服飾,并且對市場進行深入的調研,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過度庫存。我認為個性化設計是一個非常有效減少庫存的方式”東莞以純集團負責人郭先生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