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款好的產品,就有了“引爆流行”的必要條件,媒體同樣在公關公司的作用下成為吶喊助威的擁躉。公共關系如何轉化為銷售額,與各位分享以下內容。
第一步:認識
顧客讀到一篇報道從而知道了某種產品和(或)某個公司的存在。這一步對于創建時間不長或沒有強大客戶群支持的新公司尤其重要。
第二步:興趣
顧客讀到了另一篇相關的報道,并由此產生了想進一步了解的興趣。或者,顧客從另一個讀過這篇報道的人那里知道了這件事,他開始越來越感興趣,現在他更想深入的了解這個產品和這家公司。
第三步:行動
這樣再來一篇報道就有可能促使顧客去向朋友打聽這種產品,或是在互聯網上查詢產品的有關信息,也可能會讓另一個報刊的記者對此產生興趣(記者們經常閱讀其他報刊以尋找靈感。)
第四步:理解
接著顧客通過閱讀另一篇報道或者研究了互聯網上的相關信息,開始逐漸明白這種產品可能會對他的生活或者公司有幫助
第五步:擁護
隨著公司影響力的日益增長,顧客又讀到了其他的報道,于是開始與同事、朋友和家人討論他想購買該產品的念頭。
第六步:購買
有了以上的基礎,接下來的報道就會促使顧客去購買這個產品。在這個階段,顧客對這個產品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希望真實的產品能與那些報道宣傳相符。(盡管媒體的報道經常被批評帶有偏見或是不夠準確,但是實際上,大多數人還是相信他們讀到的或者是看到的新聞報道。)
第七步:評判
顧客們使用了這個產品之后,就會評價它是否與報道所說的一致。如果不是,一切就會顛倒過來。顧客就會退掉產品,然后告訴他的朋友和同事們購買這個產品是一個錯誤,由此他們會感覺受到了愚弄,有可能還會采取行動報復該公司,不如寫信給媒體或是接受記者的采訪,也有發布微博的可能,強烈批評該產品。
如果在以上這個過程的任何一步中出現了一篇不好的媒體報道,那么就有可能讓培養顧客興趣的進程偏離原來的軌道。如果顧課可能正準備買你的產品,或是投資人正準備向你的公司投入資金,可是在他完成交易之前,讀到了一些不好的新聞評論,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會改變想法了。
以上7個步驟顯示了如何通過運作公共關系來一步步鼓勵消費者去嘗試新的產品。
什么樣的產品才有價值集中并連續的發布新聞報道呢?我認為像是蘋果這樣引領消費潮流的高科技產品,也有成為更多人關注或者行業內有聚焦效果的活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