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洪流中植入廣告無孔不入,連一向純潔的教育領域也難幸免。前些日子河南商丘曝出小學獎狀被植入廣告時,曾有論者憂心“廣告植入獎狀,會否植入課本”。似乎是一語成戧,如今小學語文課本封面竟被“博愛醫院”占領。盡管出版方一再聲稱此“博愛”非彼“博愛”,與植入廣告無關,但細究起來無論其所言是真是假都大為不妥。
中國廣告界和廣告主都有點瘋狂,對于植入式廣告有點模仿的愛好,更是有點不計算后果的跟蹤。怎么看都像兩個年輕孩子,享受起來性就沒有克制,非要把自己折騰的扶著墻回家。我認為,多數植入式廣告的成功是偶然的,我們不用太歡呼,也不用太刺激,根本還沒有到你有快感你就喊的程度,這與植入式廣告自身的特性息息相關。
盡管近幾年植入式廣告已經呈現倍速增長的勢頭,但植入式廣告作為輔助傳播手段的地位是不可改變的,未來也不可能成為主流的傳播方式。因為傳統廣告從策劃創意、制作投放與監測都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體系,企業對傳統廣告幾乎可以做到全面的掌控。但是植入式廣告卻不行。
植入式廣告因影視節目的內容關聯性,但因其有以龐大的受眾數量和高關注度的優勢而博得商家的青睞。植入式廣告以其隱蔽性之所以備受眾多商家所推崇,主要是因植入廣告通過與節目內容的有效嫁接,在不影響節目大背景的情況下,通過場景襯托、潛臺詞表述、特寫鏡頭、扮演角色、場景提供、獎品提供、節目道具等形式將品牌--形象在無形中進行了傳播。通過其出現的不規律性以及與情節的高度相關性,植入式廣告還較少會遭到受眾的抵觸與拒絕。
植入廣告是一種正常商業行為。植入廣告與傳統電視廣告一樣,是廣告形式的一個類型。為什么春晚植入廣告遭到全國網友的攻擊呢?因為對于普通觀眾來說,植入廣告是春晚中增加的一種新廣告形式。在精彩節目中植入廣告,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觀眾的觀賞情緒,觀眾自然要反對。八十年代初,中國電視劇中剛剛夾播廣告時,許多人恨不得把電視砸了。
植入廣告要充分考慮作品、贊助方和觀眾三者的利益。中國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社會,商業利益講究多贏。既然植入廣告是一種商業行為,那么就必然要考慮三者的綜合利益,而不是單方面利益。從觀眾利益出發,最后是春晚中沒有任何廣告,所以觀眾和網友反對春晚中植入廣告--就理所當然。
對于植入廣告,實際上在國外由來以久,不乏有成功之舉,更有著經典案例。但--在我們接受外來新生事物的同時,或許在很多方面被“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所蒙蔽,千萬不能將粗制濫造的糟粕當作“好經”來念,這樣以來不僅使雙方兩敗俱傷,更會改變甚至顛覆樸實的老百姓,忠誠的消費者的一番愛心,得不償失。
植入廣告與傳統廣告相比具有很多優勢。從觀眾的角度看,巧妙的植入廣告一般不會影響觀眾欣賞作品,也不至于到廣告時間去換臺或者上廁所。減少了插播廣告的數量,觀眾就多了一些欣賞時間。從企業的利益看,在提升品牌美譽度、忠誠度和營造銷售氛圍方面,植入廣告要明顯強于傳統廣告。傳統廣告主要用來提升品牌知名度,對品牌美譽度、忠誠度和品牌聯想的作用貢獻不大。
春晚廣告密度取決于收視率。許多觀眾抱怨的焦點在于植入廣告數量過多。其實商業是一種博弈,誰的資源多誰就掌握主動權。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央視春晚是全球收視率最高的節目,而且轉播率和重播次數,任何節目無法匹敵。央視明白,植入廣告少了臺長不樂意,植入廣告多了觀眾不高興。央視肯定要找到一個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支點。觀眾也可以用你的眼球來投票,可以選擇看,也可以選擇不看。這就是商業博弈的力量。
在這之前植入廣告作為廣告的一種形式,長期以來只是作為企業廣告的一個補充部分,不為人充分重視,也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的應用和推廣,只是作為品牌--傳播中的一道小菜,偶爾為企業主采用,而不像電視廣告、戶外廣告、平面廣告、網絡廣告等,是品牌傳播過程中每年必選的主菜。但是這次春晚,卻改變了植入廣告的現狀,讓它大大方方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推動它從一個簡單的廣告產品向一個龐大的廣告產業發展,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它,使它成為了企業未來品牌傳播過程中的一道別具風味的必選主菜。所以從這點來說,春晚對于植入廣告的產業化,這是功不可沒的大貢獻。因此對于廣告人來說,我們可以批評春晚植入廣告的粗糙,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其對于傳播產業做出的貢獻,尤其是植入廣告業發展成熟的貢獻。
對于商家而言,做植入式廣告,一定要符合正常的邏輯屬性,贊助商還要編劇、導演做好充分溝通,通過隱性情節的設計,將廣告植入的痕跡抹的越少,與劇情結合的越自然,做任何事都要符合情理,切忌生搬硬套,那樣傳播的效果也就越好,植入式廣告方式也就會被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所領受。
植入廣告是個技術活,手藝活。它需要片方專業的運作手段,需要企業的全力配合與全程參與,需要保證導演的創作不被打擾,觀眾的觀影體驗不受損害。面對植入廣告,如何做到四方共贏,電影人需要努力尋找答案;而企業也要好好思考一下,該如何牽著創意產業的手,聰明大膽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