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氣CEO 伊梅爾特:改變溝通方式
新聞報道最近對通用電氣并不是都給予很高的贊譽。因此我們邀請了不同行業(yè)的人,比如有政治背景的人來教我們?nèi)绾胃玫呐c員工和投資者溝通。不是說因為經(jīng)濟危機我們的溝通技巧比危機之前提高了,我們是在乎我們的名聲。
雅芳CEO 鐘彬嫻:含糊事情明確化
有研究稱目前只有13%的折價換物的人會回到以往的消費模式。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我們可以把以前含糊的事情明確化:雅芳是一個有價值的品牌。
在產(chǎn)品目錄中,我們用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少花錢,做美妝”“節(jié)約之美”或者是“精明購物,就選雅芳”。
納爾科(NALCO)公司CEO Erik Fyrwald :激勵員工削減成本
去年9月底,我們看到市場出現(xiàn)衰退跡象,然后就迅速設(shè)定了2009年1億5000萬美元的成本削減目標。我們凍結(jié)了加薪機會,但如果完成目標,每個員工都會有4%的加薪。如果目標完成了一半,每個員工就會有2%的加薪。如果下半年成本比預(yù)期削減的更多,得到的加薪機會也更多。
Waste Management CEO David Steiner :讓客戶共擔風(fēng)險
回收行業(yè)過去是一種利潤共享的模式。客戶賣給我們紙板,比如我們賣100美元,客戶就會得到75美元,我們得25美元。如果紙板價格下跌,每次交易我們都會賠錢。現(xiàn)在和客戶交易時,我們堅持收取每20美元加10%的處理費。這樣,我們就在商品價格上對沖了風(fēng)險,在交易時就再也不會賠錢了。
注:本站文章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用于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兩棵樹,你砍哪一顆?》
老教授問:“如果你去山上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另一棵細,你會砍哪一棵?”
問題一出,大家都說:“當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現(xiàn)在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一想,紅松比較珍貴,就說:“當然砍紅松了,楊樹又不值錢!”
老教授帶著不變的微笑看著我們,問:“那如果楊樹是筆直的,而紅松卻七歪八扭,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覺得有些疑惑,就說:“如果這樣的話,還是砍楊樹。紅松彎彎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閃爍著,我們猜想他又要加條件了,果然,他說:“楊樹雖然筆直,可由于年頭太久,中間大多空了,這時,你們會砍哪一棵?”
雖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我們還是從他所給的條件出發(fā),說:“那還是砍紅松,楊樹中間空了,更沒有用!”
老教授緊接著問:“可是紅松雖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厲害,砍起來非常困難,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索性也不去考慮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結(jié)論,就說:“那就砍楊樹。同樣沒啥大用,當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問:“可是楊樹之上有個鳥巢,幾只幼鳥正躲在巢中,你會砍哪一棵?”
終于,有人問:“教授,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測試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說:“你們怎么就沒人問問自己,到底為什么砍樹呢?雖然我的條件不斷變化,可是最終結(jié)果取決于你們最初的動機。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楊樹;想做工藝品,就砍紅松。你們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提著斧頭上山砍樹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標,做事的時候才不會被各種條件和現(xiàn)象迷惑。你的目標明確了嗎?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