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集團挺過幾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后,更多人依賴董順生的“財神爺”之名,他們租的辦公樓一度被稱為除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之外的“泰順第五大銀行”。然而,2011年末,董順生終于沒能再撐過去。
2012年3月15日下午,久違的陽光拂過浙江泰順,羅陽鎮南內村的幾個村民圍坐在一起閑聊。一個老太太告訴《浙商》記者:“我們一家人在立人集團的錢就有幾百萬元呢。”說此話時,她的神態顯得很是平靜。“泰順人民的‘取款機’倒了啊。”另外一名村民接話。
這一天,正是立人集團債權人登記的最后一天,共有5207人申報債權。溫州立人教育集團因資金鏈斷裂而“崩盤”,董事長董順生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據保守估計,立人集團債務總額逾45億元,絕大部分為民間借貸。這個總人口不過36萬的小縣城,幾乎每家都直接或間接地卷入其中。
立人集團相關負責人解釋債務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使得該公司許多房地產項目賣不動,資金無法回籠;二是該公司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投資的煤礦,由于當年新出的限產政策,無法取得預期的可觀回報;三是老百姓手中的錢也緊了,整個10月份集團都借不到錢。
這家成立于2003年的企業曾經是泰順的驕傲,注冊資金3.2億元。公司下屬共計36家獨資、控股、參股企業,分布在浙江溫州、上海、內蒙古、江蘇等地,經營范圍涉及教育、房地產、礦產等。
作為當地的名片之一,立人集團背靠當地深厚的民間借貸傳統,構建于越滾越大的民間借貸雪球之上。過去13年里,立人光利息就支付了34億元。董事長董順生也因此被當地人看成是“財神爺”,是“神”一樣的人物。
在民間資金的支持下,立人集團旗下的學校迅速擴張。之后,董順生相繼開辦育才初中、育才小學和育才幼兒園,并成立了溫州立人教育集團。因為光靠學生的學費和民間的少量借貸已經無法滿足集團的正常運營,2005年董順生開始尋找出路,決定向外投資,并先后向房地產、工程建設、煤炭等行業拓展。董試圖通過投資高盈利產業獲取利潤,再反哺教育。隨后,立人集團的借貸規模越來越大。隨著名氣漸響,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借錢給立人集團。泰順縣的教師、公務員、商人,乃至周邊鄉鎮的村民、打工者以及各處項目所在地的人們紛紛牽涉其中。
在此其間,除了幼兒園之外,育才學校不僅沒有貢獻利潤,立人集團每年還要補貼學校3000萬元。
不是沒有人對此警惕,事實上,不少債權人對立人的運營模式有過種種顧慮。2008開始,立人的月息屢次上升,從最早的1.5分,到3分、4分,甚至5分。“做什么能賺那么多?其實就像是賭博,每年都會有人猶豫:今年還要不要賭?”
然而,2011年,董順生終于沒能再撐過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董曾經令人放心的好“信用”反而令本次崩盤事件涉眾更廣,影響更惡劣。在這場債權人無法得到足夠信息、盲目樂觀放貸,債務人一面“坐”在高息的火山口上,一面因惡劣的經濟環境而疲于奔命,最終導致全盤失守的困境中,沒有人是贏家。無數人的賭徒心理最終將立人推向傾覆:董順生們賭的是“左手進右手出”的發展模式仍能繼續;債權人們則寄希望于自己不是最后的接盤者。
為什么良好的信用反而使更多的人受傷?如何用契約去保障人們生財有道的良好愿望?溫州人的信用體系曾是溫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會不會在這一連串的“立人”事件打擊下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民間金融醞釀著怎樣巨大的變革?呼吁著什么?等待著什么?
“神人”董順生“董順生這個人,以前信用一直好得很。”泰順當地的一個電動車司機如此說,“立人以前的‘投資’,大家都是要搶的。拿房子去抵押貸款再放給董順生的人都有很多,因為信得過他嘛。”
3月初,杭城。一群溫州泰順商人的餐桌上,新近發生的立人“崩盤”事件成了熱門話題,幾乎所有人都為立人集團及其“掌門人”董順生感到惋惜。
作為全國最大民間借貸案的主角,立人集團債務總額超過45億元;然而董順生竟然被很多泰順人當作“神”一樣的人物,讓人覺得十分詭異。“神人”董順生,到底“神”在哪里?
讓錢生錢的“財神爺”
出現在債權人面前的董順生,出乎意料的平靜。
此前,董順生很少出現于人前,一直維持著低調的作風。
2011年10月31日,立人集團向社會公告表示無力償還債務。此后一個月時間里,董順生一反常態,頻繁與債權人見面,解釋,致歉。
整個泰順默默地見證著“財神爺”的倒下——在這個小小的、被群山懷抱著而顯得有些封閉的小城里,幾乎戶戶都有人或早或晚地參與到立人集團的“投資”中去,“董老板是我的好朋友”亦是一些人引以為傲的吹噓本錢。如今,已經鮮少有人會那樣說了。
出事前,董順生的立人集團一直是泰順的招牌,其旗下的育才學校創立十多年來,桃李遍天下。而董順生在泰順曾一度被視為“財神爺”,是由于過去在民間借貸上一貫的好名聲。自2003年立人集團成立以來,就一直以吸收民間借貸的形式發展。2008年,董順利撐過金融危機考驗后,“財神爺”之名更被染上傳奇色彩,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放貸給立人。
立人集團放貸十多年間,累計支付利息就高達34億元。坊間有傳言,泰順縣城三分之一的豪車多間接出于董順生之手,“都是拿立人的利息買的”。
1998年時,當地已有人將錢借給董順生。“當時的借貸沒有多大數額,而且主要用于學校投入。”對于最初幾年的民間借貸,立人集團董事雷小草說,學校后來面向全國高薪聘請高素質的師資力量,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校園建設。
2003年開始,立人集團征地100畝,一期投資2610萬元,用于建造育才初中的高標準教學樓和學生公寓。2006年建成2900平方米的師生餐廳和1230平方米的室內籃球館等,2010年又投資3000萬元建設高中部的綜合樓。育才高中、初中、小學,已經成為當地優質教育資源,吸引了泰順縣1/8的學生就讀,學生數量超過4800人。此外,立人集團還在泰順、北京、杭州、大連各地獨資或合作創辦幼兒園。
在泰順縣教育局副局長毛葉華眼中,如果沒有這次意外,育才高中很有可能在未來兩年與泰順一中平起平坐。2011年其高考上線率已經達到95.5%,本科上線率突破50%。“學校越辦越好,初中生基本不外流,各校之間有了競爭,全縣教育質量也是逐年提高。”毛葉華稱,育才學校機制靈活,為當地教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立人集團危如累卵之時,育才學校看來卻似漩渦中心,依然平靜。董順生曾經付出心血的事業依然井井有條,無數人受惠于此。
信用堪比銀行
曾經,董順生在泰順就是“信用”的代名詞。不少債權人都會提到的事例是,到月底才到期的款項,往往提前10天就能接到立人的電話,提醒已經結算完畢。有一度,立人集團位于泰順羅陽鎮上的辦公小樓曾被稱為當地的“第五大銀行”。
不少債權人嘆息:“十來年了,立人一直能按時還貸。”
2006年時,泰順縣南外村現任村支書董金榮出資10萬元,再加上別人的10萬元一起借貸給董順生。一年后,本金收回并獲得利息2.4萬元,“當年(董順生)資金困難時,借15萬元,周轉40多天就還了,還會另給利息1萬元。”董金榮和當地許多人一樣,在過去幾年里,先后分別以參股或者短期借款的形式把錢交給董順生及其旗下系列公司和項目,包括地產和煤礦等等,投資額度、利息、時長根據項目需求而不盡相同。
《浙商》記者隨機在泰順街頭與數十人交談,無一例外都卷入此次借貸風波,不是本人就是家屬,多則百萬元,少則十數萬元,“董順生這個人,以前信用一直好得很。立人以前的‘投資’,大家都是要搶的。拿房子去抵押貸款再放給董順生的人都有很多,因為信得過他嘛。”
出事后,董順生曾經出面應對無數債權人。有一名已到耄耋之年的債權人被人領著來到董面前,稱自己數十年來的10萬元積蓄全搭給了立人,董順生稱,“大媽,你讓我過了這一關,我把你當娘看。”債權人聽聞此言,默默轉身離去。有人對董順生說想要跳樓,董回答,“你跳,我陪你一起跳。”亦有債權人稱,曾遇到董順生的小舅子上門要債,他無言以對。
有人稱,多次與債權人的見面中,沒有人辱罵這個泰順曾經的驕傲。如今或許稱得上最痛恨董順生的育才中學教師們,回憶起當時董的表現時,形容為“就像個孩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