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總裁涉案出局,誰將繼任只是媒體的熱度話題,IMF的運行卻依然有序。作為一個公司,其實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那就是企業高管,有時甚至這個高管的身份更加重要,如果也遇到此類事件,公司經營是否會受到影響?
正如,在黃光裕離開之后不久,曾經贏得“國美大戰”勝利的陳曉(微博)也離開了,并因其揭露國美財務內幕和弊端的報道,把這個公司再次推向風口浪尖。為什么一家被業內人士描繪成“無限接近世界500強沃爾瑪”的著名企業,在創始人出事后,總是處于多事之秋?
如果說在一家企業里,老板或者高管是船長,哪一天當老板突然被迫離開船長的位置,擺在每名船員面前最關鍵和現實的問題是:處在波濤洶涌大海里的企業之船,是隨波逐流隨時可能被風浪傾覆,還是繼續勇敢地破浪前行?
企業家有事
社會有事
關于涉事企業家悲劇命運的前因后果,理論界和媒體早已分析得透徹入里。往事已矣,再深刻的總結也是為了明天不再犯錯。對老板或者高管缺位下企業未來走向進行探討,努力探尋企業遭遇波折卻永續經營背后規律性的路徑,其意義要遠遠大于案件本身。
有關中國富豪的財富排行榜,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一個是《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還有一個就是胡潤排行榜。每年榜單下來后,都會引發理論界、媒體的廣泛討論以及坊間無休止的談論。而那些因種種原因“下榜”的企業家,許多機構也唯恐他們太孤單,時不時為他們排出一些帶有戲謔意味的“榜”。這較之《福布斯》和胡潤排行榜,如同白晝對面的暗夜,折射出月夜的寒光:牟其中、禹作敏、褚時健、胡志標、唐萬新、顧雛軍、李經緯、戴國芳、張文中、黃光裕……不同的人物,相同的命運。
他們曾經叱咤風云、聲名顯赫、威風八面;他們曾經頭頂無數光環與榮耀,在眾人艷羨的目光中如同無所不能的商業帝國大王。然而,風云變幻,世事無常,昨天的商界英雄,今天卻轉瞬間從天堂跌落地獄。他們有的涉嫌經濟犯罪身陷囹圄,有的突患重病,有的竟然是橫遭殺戮。
雖然說企業家從本質上講,也是個體自然人,與普通公民從人身權利到政治權利沒有什么兩樣,但企業家出事,絕不同于普通公民出事單一和簡單,社會影響有時甚至是危害極大,往往會引發一連串復雜的社會問題。它不僅關系到企業家自身的人身風險,關系到金融機構財產安全,而且關系到企業生死存亡。廣大員工就業和生活也與之息息相關,多數情況下,與涉事企業有關的大小上下游企業也會卷入其中。國內某著名乳品企業因產品質量問題破產清算,引發連鎖反應,不僅使得上萬員工失業,而且致使多家依存度極高的經銷商、原材料商破產,許多私營小企業主無法承受幾十萬元的高利貸債務,被逼自殺、跳樓,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最后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預、相助。
高管出事一定是
企業的劫難嗎?
國企一把手出事,自有國家另行派人接任,如同褚時健之于紅塔、喬洪之于茅臺。上市公司高管出事,也自有股東大會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另行選舉。最難以推測的,便是那些規模龐大卻極富個人色彩的民營企業。
以往民營企業高管或者老板一旦出事,公司立即分崩離析、煙消云散,人們對這種結局已經習以為常。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里,常常是一起起令人唏噓的過往舊案──
歷經15年奮斗的顧雛軍,以購并科龍為平臺,曾經成為中國白色家電業的龍頭老大。自從他身陷鐵窗不得不度過長達10年牢獄生活后,民營化的科龍資金鏈也隨之斷裂,要不是后來海信集團接盤,恐怕早已灰飛煙滅。
曾經滿心希望大煉鋼鐵的戴國芳,因為“邊設計、邊施工、邊報批”,沒能逃過中央政府的懲罰,鐵本成了鋼鐵業宏觀調控的典型。鐵本東安廠區的老廠資產拍賣給常州當地的一家鋼鐵企業,鐵本新廠也是雜草叢生,一派蕭瑟。從戴國芳入獄的那一刻起,他的“鐵本夢”已經完全破滅。
然而,并不是所有企業在一把手被拘后,都只能以“死亡”告終。和其他民企老板入獄后企業風雨飄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仍有不少企業在“去老板”時代不僅沒有停住前進的腳步,反而逆勢增長:物美的張文中被判刑后,物美業績不降反升,且增長強勁,令業界為之側目。創維的黃宏生在坐牢期間,公司不僅沒有如許多專家學者預測的那樣走向衰亡,反而讓行業人士大跌眼鏡。經過優化法人治理結構,在一幫職業經理人的帶領下,企業管理更加規范、戰略更加明確、步伐更加穩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國內,成功度過老板或者高管缺位危機的典型企業,莫過于創維。
無獨有偶,國美黃光裕入獄后,曾經一度深陷困境的國美電器,經過沸沸揚揚的主導權紛爭后,如今也逐漸走向穩定,開始新的征程。
CEO缺位下
企業持續增長的基因
同樣是企業高管或者老板出事,為什么有的企業立馬失去方向很快傾覆,而像物美、創維之類的企業卻依然大旗不倒呢?
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經濟系教授張暉明認為,在一個個人色彩太重的企業,管理基礎往往就會有問題,“公司不夠透明,治理不完備,沒有獨立和有效的董事會,沒有總經理和董事會之間合理的分權,也沒有合理的內部控制與有效的外部監督。不僅分工關系不清楚,老總一般也掌握著最關鍵的資源。這樣在企業的領導人出事后,客戶和團隊都可能流失,企業也就走向了瓦解。”
這就能夠解釋很多企業老板出事后納悶的原因:那些昨天還站在他面前高唱贊歌的人們,又是第一批朝他扔石子的人。而與黃光裕、陳曉一度反目成仇的故事又有所不同,黃宏生和張學斌的故事10多年來更是一出正劇。
有人說黃宏生“命好”,多年來圍繞在他身邊一直有一批忠心耿耿、極富職業素養的優秀職業經理人。這批職業經理人不僅沒有趁混亂之機,或爭權奪利,或大撈一把,或報復泄憤,或投奔他處。即使黃宏生仍身陷囹圄,創維高層每月都會向他匯報工作,而他每個月也會給公司董事會寫一封信,給管理層和員工打氣,指導公司發展。黃宏生認為,“一個人無法駕馭航空母艦,哪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是很大挑戰。”
事實證明,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包括建立健全股東大會制度、董事會制度、總經理制度、監事會制度,四項制度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權利制衡機制,對企業的穩定發展和風險防范是非常有效的。在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下,分工明確、責任和權利義務關系清晰。公司重大事務不是一個人說了算,完全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模式操作。即使“船長”出了事,企業穩定也有制度基礎和保障。
所以,如何規范公司高管的標準、激勵職業經理人奮力劃槳,避免職業經理人偏離航道,便成為法人治理結構下一個繞不開的重要課題。
全國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陳軍認為,我國職業經理人與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企業管理者存在一定差距,集中表現在市場意識、全球視野、經營能力和職業化精神等方面。一個優秀的經理人必須具備幾個特點:清晰和堅定的職業目標、豐富的職業含金量、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教育背景、高度的專業化、較強的溝通和管理能力等。除此之外,必須有幾個“硬件”:首先是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學習能力;第二要嚴格遵守“游戲規則”;第三要有平和的心態,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要適應而不是改造公司。
對經理人如何運用其被授予的權力,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環節。研究發現,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往往陷入這樣一種輪回怪圈:經理人剛上任時權杖疲軟無力,不得不絞盡腦汁培養自己的團隊。此后其權杖逐步變強,漸漸失去監督和約束,最終導致個人私欲膨脹、孳生腐敗,危害企業利益乃至生存。而經理人一旦離崗后,新任經理人又重復這個過程,幾經折騰企業傷害極大。所以,企業應舞好約束這把利劍,從根本上杜絕經理人缺位引起連鎖反應給企業帶來的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