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成熟的產業中立于不敗之地,生產效率是最為重要的硬指標之一。大眾汽車的危機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而言的,它并不能被股票的上漲和 銷售 額的增加所掩蓋,這是不同于新生的互聯網公司的地方。
較高的生產效率意味著用較少的投入在同樣的時間單位內獲得較多的產出,為了做到這點,多數公司經常采用的是裁員,同時兼顧縮減管理、生產和 營銷 的成本。但是大眾汽車很難通過裁員來達到目的,因為它必須受到社會保障體系和有關方面的限制,這一點上倒與我國的國有企業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因此,該公司董事長費迪南德.皮希為了實現他夸下的海口,即實現稅前利潤率6.5%,就必須另想它法。
大眾汽車能否最終擺脫困境,關鍵取決于其采取的一系列提高生產效率的措施能否奏效。這對我國的國有企業變革 同樣適用,像民航業、汽車業、家電業等一些成熟行業,必須學會精打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