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京東并非業內首家開放物流服務的企業。蘇寧相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早在2015年,蘇寧便將打造了20余年的物流體系對外開放,對蘇寧易購平臺商戶、上游供應商及社會企業等放開商品供應鏈、物流和服務能力。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生鮮電商平臺易果生鮮創立的冷鏈物流公司安鮮達也于2015年11月正式剝離,作為開放公司為生鮮食品類商家提供生鮮配送方面的一體化服務。
“物流開放肯定會成為一種趨勢。”易觀研究中心分析師張慶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以冷鏈物流為例,第三方物流的服務手段和內容比較單一,平臺企業則更加了解消費者購物習慣,再加上無論倉儲配置、布局、溫控、配送路徑等與第三方不相上下,綜合下來會有一定優勢。在這個情況下,平臺企業選擇將物流開放,一方面將賦能商家,另一方面也能夠為企業自身增收。”
智慧物流開放
自建智慧物流的“戰火”,今年燒得尤其旺。
今年5月,京東成立X事業部,布局智慧物流領域。10月26日,京東向外界展示了由其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物流倉儲系統——“無人倉”。這套系統由機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數據感知網絡打造,其中部分技術已應用于京東“雙十一”物流配送中。
緊接著,11月初,蘇寧打造的雨花二期智慧物流倉庫“蘇寧云倉”亮相。據介紹,這個被稱為亞洲第一、世界前三的智慧物流基地,在倉儲規模、日出貨量、自動化水平等整體科技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方面都打破了亞洲物流行業的紀錄。
電商企業在自建智慧物流上的“秀肌肉”,不僅僅是吸引消費者前來買單,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物流服務能力在到達一個時點時,也有可能變現,變現的途徑之一就是物流開放。
根據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蘇寧物流以服務供應商、菜鳥業務為重點,帶動了物流收入同比411.11%的增長。中金公司此前的研報中指出,蘇寧云商的互聯網轉型已經進入加速蝶變階段,物流、金融等核心資源價值的快速貨幣化將助推公司盡快實現經營性盈利。
對于一直虧損運營的京東物流而言,將物流開放是必然選擇。“京東物流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首先是配送速度和時效較強,其次在大數據智能化、網點布局、運力等方面也具備相應能力。”張慶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但記者同時注意到,蘇寧云倉的倉庫存儲能力已達到約為2000萬件商品,日發貨量181萬件,人均每小時可完成1200件商品的出貨。蘇寧方面稱,這是電商行業全球最大、技術領先的全自動化物流倉庫。在此基礎上,蘇寧在今年“雙十一”期間推出“遲到就賠”服務,最高賠付50元。
京東則對外透露目前倉庫總面積約550萬平方米,但記者未了解到其日發貨量、每小時出貨件數等具體數據。圍繞上述物流開放能力相關問題,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運營體系負責人王振輝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京東能夠為商家帶來的物流服務,并不僅限于物流配送本身,而是囊括金融、資金流等方面的商流合作,“我們將來的發展是整合電商、金融、大數據、技術等各方資源的生態系統。”
物流暫時不會獨立
在今年第三季度財報中,京東宣布了京東金融的重組事宜,并出讓其持有的所有京東金融的股份。而在京東物流對外開放的消息傳出后,業內人士也有傳聞稱,京東物流或將同樣從京東集團拆分。
事實上,物流系統獨立并非沒有先例。曾作為易果生鮮旗下冷鏈物流公司的安鮮達,以獨立公司形式加以運轉,就是一例。
但王振輝明確表示,京東物流沒有拆分計劃。“京東首先考慮的還是體驗,未來圍繞智能商業體布局,智能開放是核心的戰略方向。本次品牌發布是向外界宣布京東物流全面對外開放,關鍵點在于開放和智能。”
王振輝表示,京東物流對商家仍將維持補貼狀態。“雙十一期間京東拿出5億元補貼商家。目前京東物流還是投入期,京東也會長時間投入這個業務。”
賽迪智庫互聯網研究所副所長陸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京東的主營業務為電商平臺交易,與物流業務有強關聯性,如果將物流拆分,將面臨稅務等方面的額外支出。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相較于金融、平臺服務費收入而言,物流服務收費增值速度較慢,因此作為京東電商大生態的一環,難言拆分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