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目標,找準方向
受眾角度
我們希望受眾通過這次活動了解什么?
我們希望受眾通過這次活動記住什么?
我們希望受眾在參加這次活動后能有什么行動?
產品角度
產品輸出的形象
活動與品宣相結合,要明確在活動中輸出的品牌形象
活動的定位與產品形象的結合
設計的活動要與輸出形象結合 ,既讓活動有趣,又要讓這次產品形象的輸出和同類競品形成明顯的區分度
亮哥說:
這一段其實很有意思,之前似乎亮哥沒有特別強調過關于產品與活動的關系。
活動首先是為運營目標服務的,但在運營目標中是暗含了產品與用戶的切合度的,所以我們會發現有些活動結束了就結束了,對產品沒有幫助,有些活動則可以帶來高質量的用戶留存和轉化,原因其實就出在這個起點上。
分析受眾,確定受眾的G點
受眾喜歡什么,結合用戶的G點,找活動與產品的結合點
受眾在那里混,定活動的投放渠道受眾參與活動的理由:有趣,參與成本低
受眾的消費能力(具體看活動)
亮哥說:
不管是內容、活動、宣傳,很關鍵的一點,都是要抓到用戶敏感的G點,都是要想辦法讓用戶對運營動作感興趣,不分析用戶,就不會懂用戶,不懂用戶,活動什么的就不好做。
當然,其實我們也發現,真的很懂用戶了,活動也難做,因為這時候通常用戶也很懂你了,233。
整體構思,定活動主題及活動框架
1.活動主題吸引人
2.活動給人獨特的感受
3.活動方式與規則簡單,容易參加
這里附上知乎大神張亮的電子書《從0開始做運營》中提到的的一份活動策劃應該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的內容:
活動主題:活動文案的一部分,讓用戶看的懂,明白你的活動是什么主題,是否對他有吸引力。活動對象:明確你的活動針對的群體,讓用戶看的懂。活動時間:活動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獎勵的發放時間、領取時間。活動描述:活動文案的一部分,讓用戶看得懂,決定要不要參與,怎么參與。規則詳情:活動文案的一部分,讓用戶看得懂,讓開發看的懂,一部分內容是在前端展示的,另一部分內容讓開發知道活動如何實現。投放渠道:讓市場看的懂或者你自己看的懂,要有投放時間、投放渠道的選擇、預算。風險控制:讓開發看得懂你的風險環節是什么,有無對應的措施來解決。監測指標:涵蓋大多數相關指標,包括投放渠道的監控、用戶參與情況的監控、獎勵發放的監控,等等。可以幫助你在查看數據的時候找到問題點,并且啟發你去解決這些問題。成本預估:一個活動要多少錢,單人成本多少。不一定非常準確,但是必須要有這個意識,活動有不花錢的,但是如果要花錢,你要明白一個活動的容量有多大,對指標的幫助在哪里,為了這些利益,你需要公司拿出多少錢來支持。效果評估:有成本就有收益,你的活動的目的對網站 / 產品的那些指標是有幫助的,如何體現,你要考慮,讓領導認可。FAQ:可以另外準備一個文檔,提供給客服或者相關人員,幫助解決用戶在參與活動中產生的困惑。FAQ 要詳細、標準。如果活動規模大,光 FAQ 還不夠的時候,你要提前準備客服的培訓文件,并積極進行溝通。
活動策劃的文本通常會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作為前端展示的,讓用戶看了明白、曉得如何去參與,更要能夠推動用戶主動的參與;另一個部分是作為開發的約定,如何設計如何實現,你要拿著文檔去和開發溝通,必要的時候,你需要另外做一個文檔,將流程、需求羅列清楚,并且和開發保持溝通。
【我私人認為最重要的兩點】
1、緊急情況預案:在活動中風險環節中,對應的解決措施。2、投放渠道選擇:即使一個活動再無聊,如果有足夠多的人看到它,它也可能會天雷滾滾的炸死一群人,而哪怕一個活動再精致,如果人們并不知曉,那它也絕對會死的很難看。
@ 找到活動針對的對象。活動是有針對對象的,活動對象決定了你的活動會被什么樣的人群接受,你的活動應該被誰看到轉化率才更高。
@ 要知道活動針對的對象經常在什么地方混,從而選擇投放渠道。
至于如何選擇,可以參考過往的數據,如果沒有數據,就看看百度指數相關活動的搜索、來源都可以作為參考。
亮哥說:
這一部分,我不想說太多,其實格式都是死的,關鍵點是你care哪個部分,事實上會影響你做運營活動的風格喔。
組織活動流程,梳理邏輯
1.流程簡單少思考
2.文案清晰無歧義
我覺得這里主要是弄好活動方式和參與規則,很多人看來是很簡單的事情,是的,但是未必。
活動方式和規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用戶關注的利益點是否足夠吸引用戶來參與活動。
亮哥說:
這兩句話,是我一直強調的,其實對于活動來說,要用戶少思考甚至不要思考,是提升轉化非常重要的一點。
在產品的方法論中,也有這個,所謂的Don't Make Me Think,其實是,不要讓用戶想,首先用戶不愛思考,然后一旦用戶思考了,很多設計和運營就真的很難做了。
設計文案,打磨修改
寫完了改,改完了再改,不斷改。
我認為創意點是可能會靈光一現但要依據這個創意點做出好的作品,絕不是靠靈光一現就能完成的,是不斷的改改改,甚至不斷的推倒重來。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考慮整個參與流程的文案
打個比方,如果在活動流程中我們設置了關鍵字回復,在關鍵字的考慮上就要考慮用戶的輸入習慣,盡量設置為用戶一次性輸入就能完全顯示出的關鍵字并且盡量讓關鍵字出現在輸入法第一屏,不要讓用戶二次輸入或者劃屏尋找。
亮哥說:
啥叫懶,這就叫懶,用一個字來說明就好。雖然只有一個字,背后包含的意義卻很多。一直說產品和運營不分家,如何體現?這就是體現。
內部測試,完善細節
活動流程完善參與體驗完善活動文案完善
通常,一個活動要經歷:策劃、開發、測試、宣傳、上線、監控指標、獎勵發放、效果評估。要想讓用戶感覺舒服,一定是要通過測試打磨的,所以在上線之前,一定得先測試一下,再根據內部人員體驗,進一步優化活動流程和細節。
亮哥說:
其實啊,所謂體驗的優化,就是要不停的「調整」,活動設計的各個階段要調整,同一類型的活動也要相互借鑒,推此即彼的聯動影響,目的很簡單就一個:調好體驗,讓用戶用的更舒服。
畢竟,舒服了,才能心甘情愿對吧?
有時候吧,亮哥覺得,我不是在說運營,我是在教談戀愛,如果你用我的運營方法追到了妹紙或者GG,請記得給我點贊。
活動總結,反思優化
也就是活動效果的報告,可長可短,但通常要包含以下內容:
活動概述:簡單復述活動主題、對象、時間、內容。活動效果統計:對活動結束后的活動效果進行描述。宣傳效果統計:對各個投放渠道的效果進行統計,并且掌握每個渠道帶來的流量、轉化率的相關數據。
反思與總結:活動效果、宣傳效果帶來了哪些經驗和教訓,下次要怎么調整,如何提高。
亮哥說:
當然,有時候人會比較懶,想不起來總結,或者懶得總結,但相信我,總結一定會有價值,并且價值會比你想想的大的多。
出于對PMCAFF用戶的尊重,任何在PMCAFF產品經理社區發布的內容,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不得在任何平臺被直接或間接發布使用或被用于其他任何商業目的。如有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