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后,歷史書上說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因此宴請一起打天下的幾個舊部,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他們交出兵權——這就是大家熟知的 “杯酒釋兵權” 的故事。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宋太祖的做法是卸磨殺驢,過河拆橋。 但從管理上來看,他當時的做法是很有智慧的。史書上也有相關記載,宋太祖雖然收回了兵權,可也沒有虧待這些舊部,每個人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宋太祖不但有情商,而且很有遠見。他意識到這些一起打江山的一介武夫,講義氣,但思想比較狹隘,手上有重權后多是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全大局。同時,考慮到子孫的江山穩定,他們會命從趙匡胤,但不會聽命自己的子孫。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一部分制造型民營企業得益于早期的勞動力紅利,發展成為中等規模的企業,但其中許多企業仍舊是家族式管理或半家族式管理。 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舊情難舍,老板帶著親戚和一幫忠誠的跟隨者一步步將企業做大,出于感情和道義,不想放棄舊部,即便是明明知道有些舊部已經不合適未來發展;二是新人難留,有前因也必有后果——即因舊部重權在握、手眼通天,新的職業經理人就算是有三把刷子,未等第一把刷子耍玩,就被排擠出門;三是放不下的“團結心”,企業出現危難時,舊部們一定會團結一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而這種團結心更讓老板不愿輕易冒險去代換舊部。
迫于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許多企業開始嘗試推行精益生產管理,但大家卻忽略一個重要因素:精益生產管理成功的前提是組織變革管理。這是一個新的生產管理模式,需要有創新精神和接受變革的管理組織。
舊部組成的管理團隊有以下幾個特點:1)幫派化。由于對未來的缺少安全感,往往喜歡抱團,比如把自己親戚朋友介紹到企業中或提拔親信,久而久之就在企業內部形成各種小幫派。2)固步自封。過去的生產方式讓企業生存和發展過,而他們也花費了很多年才對現有的管理方式了如指掌,不愿再輕易去嘗試新的方式。3)信仰計件制。多數制造型企業的薪酬管理都是計件制的,這樣管理起來比較簡單容易。 這些特點對精益生產的推行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
一、“幫派化”與精益的“流程化”相克;
二、“固步自封”與精益的“持續改進”相克;
三、“信仰計件制”一直是精益后期推行“標準化作業”“質量管理”“單件流”等的天敵。
若要取得精益生產的成功,老板必須要忍痛割愛重新建立新的管理組織。正如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中一樣,長痛不如短痛,替換這些不愿變革的老臣子,補充職業經理人,讓企業走向職業化管理,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或許會有些許倒退,但是這樣的倒退的短期的,只要有足夠的決心,管理得當,即使有些許倒退企業但是從長遠來看企業會發展的更快,路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