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8·12”爆炸事故發生已經七天。我們在沉痛悼念亡者的同時,更應深刻思考?為何會發生如此慘痛的事故?究竟該怎樣才能避免類似的災難?化塑匯創始人智建鵬站在行業角度闡述了他的觀點:電商會讓行業更公開、更透明,也有望成為解決行業頑疾的利器。
天津港特大火災爆炸已經過去7天了。作為民間傳統意義上的頭七,是要寫一個文章來總結一下了。雖然災難發生背后的原因還在逐步顯露,但是此次事件絕非天災,實為人禍,這個定性應該是不會錯的。馬后炮的總結并不能慰藉那些在災難中過早失去生命的年輕消防戰士和無辜群眾;唯愿引起相關人士的重視,讓更多世人關注化工、關注安全。
諱疾忌醫、因噎廢食是不對的。相關數據顯示,化工行業總產值已經達到14萬億,占GDP超過10%,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味盲目排斥化工是不可取,也是不現實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來看看在人口非常密集的新加坡,化工行業是怎么做的?
新加坡是怎么做的?
作為全球最大的煉油中心之一,新加坡化工行業集中布局在西南部的裕廊島,其中包括埃克森美孚和殼牌等世界級石化巨頭。我們來看看新加坡在規劃化工項目、管理危險化學品,以及預防事故的一些主要措施。
規劃:必須遠離人們的居住區。新加坡對化工項目布局有整體規劃化,煉化設施大多集中在距主島不足兩公里的裕廊島以及附近一些島嶼。
監管:“細心保護”危險化學品。在具體的危險品存放上,新加坡規定,企業必須為所有有害的化學用品或者易燃易爆品建立合適的系統存放,要綜合考慮到化學物質的屬性是否相容、存儲數量以及操作守則。
預防:消防局平均每年演練多次。為預防事故發生,裕廊島消防局將裕廊島分為6個區域,每個區域由一家較大的公司牽頭組織制定應急互助預案,組織制定了工業伙伴應急預案、資源互助預案、災難應變預案和企業內部應急準則;要求各企業將生產危險性、災害特點和處置措施等,用文字、圖表和計劃書的形式提供給消防局和有關單位。消防局每2個月與企業進行1次演練,全年共6次;每年2次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演練;2年1次大型聯合演練;在島內力量明顯不足的情況下,有其他民防部隊力量和社會力量支援的預案。
化工企業經營需要人才沉淀和尊重科學
化工生產、運輸、倉儲經營企業,需要有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國家對于企業安全的要求也比較嚴厲,為什么今年以來依然會出現很多化工廠事故?我這里先不講災難案例,而是想講一個近期了解到的負責任的公司:晉煤集團。在前幾年煤炭行業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晉煤集團發現下游的化肥產業非常不景氣。化肥農資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化肥行業的優秀人才如果流失也非常可惜,因為國家培養這些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晉煤集團決定收購部分化肥企業。這在當時是非常有風險的事情,但是正由于這一系列的收購,不僅保留了大量優質的化肥資產,也留下了非常寶貴的人才。在近兩年煤炭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煤化工產品一路高歌,反而大大地支撐了晉煤集團的業績。
這樣有遠見的化工和化工相關行業企業,其實在中國也是非常多的。行業起起伏伏,人才難能寶貴。反觀天津港火災、或者其他類似的化工災難事件,如果有足夠多的技術人員、科學有效的管理,很多災難其實完全是可以避免的。非常難過的是,不尊重人才、不尊重科學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之大。
隨著媒體對天津港重大火災事件報道的不斷深入。我們又看到很多“中國式災難”的必要因素。在媒體曝光的文章中:“在4萬平米的占地空間上做出了對手中化濱海13萬平米的業績”這段話令我非常恐懼。化工產品的倉租,不是一味可以追求高業績的。沒有科學支撐的容積比,本身就是巨大問題。而如此高級別的危險品倉庫,居然離人員聚集區那么近,更是巨大隱患。
天津港有經營危險品倉儲資質的近有三家:中化天津物流事業部所屬濱海物流公司、中化和天津港合資的津港中化物流公司以及瑞海國際。為什么不能正規地引入民營企業競爭,從而把經營水平和風險控制都做好?有“額外付出”的牌照,必定有為了攫取超級利潤而帶來大巨大隱患!
隨著習李新政的推行,企業如何盡快從“經商必走紅頂路線”的怪圈中尋找到新的平衡,這是考驗企業經營者智慧和勇氣的重大課題。從國家發展上來看,把經營更多地推向市場,管該管的事情也是發展趨勢。只有一家中化物流的天津港,在我們看來依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B2B電商可以幫助重資源行業減少庫存,盡量防御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