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到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擅長賣發動機、大型設備的通用電氣公司(以下簡稱GE)會和IBM在市場上狹路相逢嗎?這不是空想,這兩家過去在商業領域涇渭分明的公司現在正以不同的路徑彼此靠攏,而將他們聯系在一起的就是“互聯網”。
在GE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看來,工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劃分已經是過去時了。未來,每一家工業企業也需要是一家軟件分析企業,而他正領導著GE從工業企業向一家具備軟件分析能力的工業公司轉型。
“回顧過去,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公司主導了互聯網浪潮,工業企業并沒有參與進來,這確實是我們的錯誤,沒有成為完全的參與者,接下來我們迎來的是工業互聯網,GE將積極參與其 中。”伊梅爾特表示。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GE在2012年提出,用通俗的語言理解就是通過感應器、大數據和云平臺,把機器、人和數據連接起來,通過實時數據分析使得企業可以更好利用機器的性能,以實現資產優化、運營優化的目的并最終提高生產率。在伊梅爾特的愿景中,包括飛機發動機、風力發電設備以及核磁共振等大型設備在內的工業產品將在傳感器、軟件和互聯網的連接下成為一臺臺計算機,而借助軟件和硬件結合的平臺,工業互聯網還將改變工業企業的商業模式,創造出全新的服務模式。
工業世界的技術推動力也發生重大改變。過去工業產品主要依靠物理科學推動,現在則是物理科學加上控制科學、傳感器,這樣會帶來大量數據,工業云應運而生。而隨著云計算的普及,軟件也將在工業企業越來越普及,工業企業將以前所未有的形式使用軟件。而移動連接的普及也會使很多創業公司參與到這個進程中。因此無論對于GE還是所有工業領域的合作伙伴,這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不僅需要對行業的深刻了解,還需要具備以大數據管理、分析為特征的“軟實力”。
在伊梅爾特看來,相對于工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是橫向的,是關于數以億計人的連接,而工業互聯網則是垂直的,是指將行業深度經驗,轉化為未來有用的知識,比如醫院的電子病歷,通過互聯網將患者數據與診斷、決策以及預防結合就會產生更大的價值。因此相對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對行業技能和實踐至關重要。而在對數據的管理上,工業領域數據與消費領域數據也非常不同,它更加復雜而且需要不同的結構。
這是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時代,要完全參與到這樣的變革中工業企業需要有自己的數據分析人員、軟件工程師以及科學家,在2012年GE提出向工業互聯網轉型的計劃后,3年后,這個規劃已經落定為超過12000人的軟件團隊和一個以大數據應用為中心的平臺。
但與消費互聯網相比,工業互聯網落地仍有挑戰。
首先是數據儲存。消費互聯網領域數字儲存是TB級,但在工業領域這個數據是ZB(zettabyte)級。因此儲存數據量對于IT技術本身就是一個新的挑戰。其次傳統的工業企業本身IT水平有待提高;最后工業互聯網落地涉及到很多工業領域的獨特應用。需要一些獨特的對行業本身的理解,比如運作流程,資產如何配置等。
工業互聯網如何運作?工業化時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標準化,工業化大生產的特征之一就是大規模、可復制從而提高投資回報率。但互聯網帶來的最大的轉變是個性化成為可能,比如無論是飛機發動機還是核磁共振,在工業大生產時代性能是平均的,但是現在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互聯網,允許每個產品結合自身環境特點將能力和績效最大化。未來每一臺發動機引擎、每一個燃氣渦輪機都會有自己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比如內燃機車通過數字化解決方案,可以將數據轉化為實時的決策,而在數字化風電場,通過軟件+控制,可以提升任何一個風電場的發電輸出,最高可達20%。每一臺飛機發動機也可以通過單獨分析來提高它的性能。對于中國航空公司而言,在不同環境之下對不同發動機性能的分析非常重要。比如如果能知道這個發動機在惡劣環境之下的性能就可以有效控制燃油。
工業互聯網與工業4.0的概念比較有相同的地方,比如工業互聯網也是通過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構造一個產業鏈提升核心競爭力,但是區別點也很明顯。工業4.0更注重在制造領域,而工業互聯網專注在生態鏈,從工業制造到生產、銷售、客服。其次工業4.0更注重在制造領域的橫向聯系,比如工廠與工廠之間,從實施的手段來講也有不同,工業4.0更多是在“硬”上面的投入,而工業互聯網則是在“軟”上面投入。所謂“硬”上的投入,就是會在精密制造上有更高的要求,而工業互聯網更多是利用現有資產,通過已有的系統或者流程所產生的數據,利用信息化手段、大數據分析。這些“軟”的東西能夠發現現有流程里面的誤區、瓶頸,然后去改進。
在伊梅爾特看來,工業互聯網落地,不僅是技術創新也是商業模式創新。“過去工業領域的變革,可能中間某種技術或者某幾項技術是主導,但是這一輪變革商業模式創新特別的重要,企業需要優化自己的組織結構,重構商業流程,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對于工業企業,工業互聯網將是一個全新的產品服務,它將改變工業企業的商業模式,從過去賣機器到未來賣方案。
但要想實現工業互聯網的愿景,GE也需要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互聯網要發揮作用唯一的出路就是開放的生態系統和開放的生態鏈。”伊梅爾特認為,GE更了解機器,而在互聯網領域,GE也希望能夠與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比如從電信網絡、數據存儲和傳輸,到技術設施、安全保證,再到與工業伙伴聯合開發技術,GE也要構建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工業互聯網中國生態圈。
目前,中國電信、海爾、華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中國企業和機構已經加入GE倡導的全球工業互聯網聯盟(I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