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制造企業的運作效率提升有三個方向:一技術工藝改善,二生產現場改善、三是 供應鏈 優化(圖表 1 企業運作改善方向)。在運作效率提升的這三個方向上,供應鏈優化由于涉及供應商、外包方、經銷商、代理商、最終客戶等多重主體、多重利益,實施難度較大;技術工藝改善,則是需要長期投入,必須經長時間積累才能實現有效的提升。
相對供應鏈優化與技術改善而言,現場改善由于僅涉及生產現場部分,改善對象與主體都非常有限,且都屬于內部要素,企業自身具有較大的主導權,因而普遍認為是唯一能夠短期明顯見效的工作方向。正是基于上述判斷,國內很多企業都推動了現場改善活動,試圖通過生產現場的改善快速提升運作效率。
然而在現場改善項目的運作中,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大多數企業推進現場改善項目后,生產效率、在制品庫存、生產周期、不良品比率均沒有顯著改善,有的僅僅是衛生狀況變化,而且不久又恢復了原來的臟差亂。國內管理者在反思這一現象的背后原因時,有的歸因于國內工廠基礎條件太差,有的歸因于員工本身素質問題,更有管理者抽象的認為是國際先進管理經驗的水土不服。
正略鈞策認為:生產現場改善是一個綜合性、操作級、全民運動型的項目,能否取得效果主要取決于項目團隊以及所依賴的方法論,與工廠現有條件、工廠員工本身素質不直接相關,甚至從根本上來講,正是由于工廠條件欠缺、員工本身素質低下等客觀條件,才使得現場改善有了顯著意義,也只有這種條件才能使現場改善的效果最大化。
正略鈞策生產現場改善的實踐經驗也表明,對傳統的國內生產現場進行改善,將在人員、產能、在制品、生產周期、不良品等方面實現大幅提升。
生產現場改善要取得上述指標性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眾多企業的生產現場改善案例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正略鈞策認為:現場改善項目取得良好效果,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實施團隊與應用科學的方法論。
實施生產現場改善的團隊與傳統管理咨詢團隊有著根本性差異。傳統咨詢自馬文•鮑爾在麥肯錫推行精英研究法以來,大部分咨詢公司都傾向于招聘國內外知名學校的優秀MBA學員,由這些MBA組成的實施團隊具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和極強的體系研究能力,因而在傳統咨詢項目中能夠取得突破性成果或結論。然而對于現場改善,由于項目內容既涉及設備布局、工位器具、滑道、貨店等物理基礎建設,同時也包括生產流程、工藝、操作等大量的日常工作活動,缺乏現場經驗的團隊成員將無法理解現場的系統性與復雜性,也就是說具備企業現場實踐是團隊成員的首要條件。
現場改善對項目經理的要求更為關鍵,在國內現場咨詢慣例中,咨詢方往往強調項目經理的知名公司背景,而對于現場改善案例則一筆帶過,正略鈞策認為:僅僅強調來源于知名企業現場,并不能說明能夠勝任現場改善經理,知名公司的從業經驗僅僅說明對日常工作細節方面有所了解,并不能說明理解物理改善的意義或者具備物理改善的膽識,現場改善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難度在于物理改善,如果沒有對設備布局、工位器具、滑道、貨店等物理基礎的深刻理解,將無法結合工廠實際狀況進行改善,這正是國內大部分現場改善項目效果不佳的原因。
在現場改善的方法論上,正略鈞策認為應關注以下三點:一項目效果上必須堅持以具體指標為導向,二是項目實施上必須執行以點帶面操作方式,三整個項目過程必須注重對員工的教育和灌輸。
在項目效果問題上,鑒于現場改善效果的漸進明晰性,如何在項目初期設定目標、描述項目價值,降低企業的項目投資風險呢?正略鈞策認為:
1、首先在理念上必須將生產現場項目定義為效果導向型項目。將項目效果做為判斷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咨詢項目組與企業全體員工必須在這一點上保持高度認同,這是保障項目實施效果前提。
2、 在項目方向的選擇上,必須多路出擊,力求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為確?,F場項目的實施效果,要求項目組圍繞多個主題開展項目活動。如:生產線改善、5S、6西格瑪、設備改善、 生產管理 改善、模具標準化建設、“三不”改善、量交期研究,這些既是可能的突破口,也是生產全面提升的必由之路。
3、 在項目方向確定后,應根據企業實際狀況設定改善指標。由于現場項目前期問題的不確定性,導致項目開始時無法設定具體指標,我們建議在確定方向與界定問題之后,必須馬上設定該方向的指標,并以該指標作為考核依據。
現場項目在操作方式上必須堅持以點帶面。項目開展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企業現實的改善標桿,然后總結經驗、完善方法論,再在全廠進行宣傳推廣。這一方式的好處一是解決了企業的顧慮,能將企業生產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同時又能結合工廠實際情況對方法論進行改造,使之更適合于企業。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一旦建立了企業認可的標桿,現場項目就成功了80%。
現場項目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通過教育與灌輸建立員工認同?,F場項目是全民運動型的項目,全員主動參與是項目成功的基礎,然而在如何保證員工的參與度上,東方的人文管理與西方的科學管理有著根本區別,東方管理強調員工思想改造,西方強調職責要求制度規定。正略鈞策的現場經驗表明,改造現場員工的思想是最佳工作方式,通過實際問題解決會、業務思想討論會、培養與宣傳典型、征文等一系列思想改造活動,員工在對待現場改善、接受現場改善并且主動參與改善上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場改善項目只要能夠選擇實施團隊與抓住實施方法論的3個關鍵點,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能實現指標的大幅提升。實施企業也就能夠建立生產現場的競爭優勢,為建立武藏曲線模式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