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改革開放,中國企業,從創業期,到成長成熟,漸次到“更年期”,人力管理,亦出現諸多新問題。“以前是驕傲,現在是煩惱”。這是我接觸的很多老板,談到老員工時的共同心聲。
創業伊始,跟著老板打天下,沖鋒陷陣,勞苦功高。企業稍有成就,激情退化,干勁消失,精神懈怠,人還是那幫人,狀態卻已云泥之別。
“不用他,我沒有今天;用了他,我沒有明天!”老板面對這些從前的老革命,今天的老油條,常常無奈而糾結。
砍掉?不敢。會落得卸磨殺驢之惡名,授人以柄,擾亂人心。更會引發動蕩,危及業績安全和團隊穩定。重用?不能。德不配位,會阻斷新人融入晉升,更會阻礙企業成長團隊優化。何去何從,進退兩難。
怎么辦?不妨設三問,理清思路。很多時候,問題即是答案。
一問:創業元老為什么會蛻變?
創業元老由老革命到老油條,由中堅力量到保守勢力,有其必然成因。
首要,在追求。很多民企,是一個瘋子帶著一群傻子裸奔出來的。瘋子是老板,有魄力有眼光。傻子是員工,跟著老板埋頭苦干,不做他想。而裸奔,更是指諸多民企,大都因脫貧創富動機而興。
光腳赤貧時,自然義無反顧。但有鞋有衣時,小富即安,不思進取,吃喝玩樂,幾是普遍趨勢。別說創業元老,很多老板也好不到哪去。別說兼濟天下之追求,為企業持續發展而未雨綢繆,可能都是奢談。
其次,在能力。初創之時,盤小事簡,幾個人敢想敢干,便能闖出一片天空。個人與團隊能力缺陷,未必突顯。但盤大事雜后,刷小盤的經驗,已是刷大盤的桎梏。因力不從心,而受挫自卑,由自卑而自閉,漸對新生力量,生出本能抗拒和抵制。
再次,在學習。原始資本積累進程,關注業務,忽略人力,人力資本保值增殖投入不足,缺少應有學習之機會,更加劇了能力與崗位的矛盾。
還有一重要原因,不容忽視,即常見的傳統慣性思維——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史上,諸多英雄于新朝建立后,便不再英明神武,未必是真墮落,而是怕皇帝猜忌惹禍上身。只好先自廢武功。
企業亦然。創業元老總在擔心,老板是不是要解決我了?提心吊膽,茍且偷安,如同精神自殺。還有一種“他殺”,為在老板面前表忠心,爭功勞,以琢磨老板心思為能,勾心斗角,導致業務荒廢,正事不足,敗事有余。
二問:創業元老的消極表現有哪些?
惡意抱團:為保護自身利益,結黨營私,拉山頭,搞宗派,沒有是非,只有你我,對己有利即支持,與己不利則對抗,甚至陽奉陰違,局部代替整體,成為企業利益巨大黑洞。因其位高權重,影響廣泛,危害深遠。
固步自封: “老子打江山時他在哪”,心態失衡,卻又不思學習,封閉保守,嫉賢妒能。優秀人才進不來,留不住,空降兵總會水土不服,此因甚多。常會誤導老板,新人養不熟,還是要靠老兄弟。惡性循環,積重難返。
貪權戀棧:舍不得放權,更不愿意交權。前蘇聯時期,勃烈日涅夫晚年昏聵癡呆,非但不交出權力以獲解脫,相反,已為最高領導的他,卻不斷給自己加官授勛。權力是男人的春藥,越不自信,越是貪權。占其位不能謀其政,自然內耗叢生,效率低下。
消極怠工: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做事。不作為,不擔當,做“太平官”、“躲事佬”,不思進取,消極應付,按部就班,嚴重缺乏創新開拓精神,常常成為組織進步的“腸梗阻”。
三問:如何對待創業元老?
如何解決創業元老的消極影響,很多企業煞費苦心,做了有益之嘗試。
馬云在阿里巴巴引入“合伙人計劃”,創業十八羅漢,有在權力中心,有任顧問虛職,有已賦閑回家,各有所安。
中糧并購蒙牛,用三年時間完成“從牽牛繩到執牛耳”的目標,當年隨牛根生出走伊利,聯手打造“牛時代”的“乳業最硬的十個腦袋”,漸次退出管理層,悄然謝幕。
聯想柳傳志對創業元老實施“軟著陸”,以盡量減少震蕩。美的何享健讓參與創業的元老獲得股份,然后把他們請出領導崗位。奧克斯分離部分業務,交給創業元老重新創業,讓其重燃激情,也減小對現有體系的影響。還有企業對元老進行改造、培訓,重新委以重任。等等。
沒有一定之規。但有規律可循,值得總結。
其一是捆綁。重新定義元老價值,挖掘潛能,與企業成長緊密捆綁。換崗位,換身份,換機制,新目標,新刺激,新挑戰,新狀態。
其二是隔離。積極的人痛快干活,消極的人一邊呆著。“杯酒釋兵權”,給他待遇,給他面子,但堅決不給權力,不給位子。顧及情義,保證大局。
其三是切割。當斷不斷,必受其亂。以企業利益為根本,如同切除人體病變組織,難以治愈,便痛下殺手,剝離清除。
解決之道,關鍵還是在于老板之意志決心。“過河拆橋”不等于“卸磨殺驢”,對消極員工的姑息,可能就是對企業的犯罪。舍小取大,激濁方能揚清,而不是簡單做一個“好人”。不必過多顧慮外,護持住內在本心,不懷私念,但可仗劍直取,縱千里不留行,亦不犯殺生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