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才者得天下,
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之本,
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才之爭”。
在如今復雜動蕩的環境下,選人、用人不僅充滿了挑戰,也變得更加艱難。形成艱難與挑戰的核心問題有兩個:一是如何通過短期交往,進行長期預測;二是如何做到人崗匹配,穩定輸出。只要將這兩個問題解決,企業就會形成凝聚力、戰斗力,就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環境復雜、重大的變化。
——趙玉平
1. 選人、用人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
上面提到兩個問題,簡言之就是選人和用人的問題。想解決這兩個問題,就必須清楚知道管理的本質與核心是什么。
我們以劉邦“三不如”為例。劉邦“三不如”是指:出謀劃策,他不如張良;團隊管理,他不如蕭何;搶占市場份額,打敗競爭對手,他不如韓信。
那劉邦是怎么贏取天下的?因為他能驅動這三位大神,讓他們至死都不變心,這就是劉邦的本事。這段歷史,提醒我們兩個核心觀點:
第一,管理的本質是通過別人完成任務,企業經營者要能調動高人;
第二,看經營者的水平,不是看他做什么事,而是看他用什么人做事!
2. “以人為本”是選人、用人的核心
《三國志》中記載著這樣一段情節,在曹操攻占荊州追殺劉備時,當時眾多荊州百姓爭相跟著劉備逃離。有人曾勸劉備道:“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劉備回答的非常堅決:“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劉備認為如果把“以人為本”的原則丟了,就成不了大事。這也是現代“人本管理”的核心要義。鋼鐵大王卡內基曾說:“帶走我的員工,把我的工廠留下,不久工廠就會長滿雜草;帶走我的工廠,把員工留下,不久我會有更好的工廠。”這句話明確告訴了企業經營者們,企業的核心資源就是人!
3. 如何選人
“通過短期交往,進行長期預測”,是指用較短的溝通時間,快速搜集信息,并以此預測一個人未來三或五年之內的職業行為或表現。
三顧茅廬的典故中,就有兩個實現“短期交往,長期預測”的方法。
第一,低姿態,有收獲。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在他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禮讓賢士的“低姿態”;
第二,觀人觀交。三顧茅廬前,劉備和諸葛亮并不相識,但是劉備身邊的大將、謀士都對諸葛亮認可有加。所以,當你想了解一個人時,就去看他交的朋友和所在的圈子。
此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類似的方法。比如約人約飯,在吃飯時觀察對方,如果他對食物特別挑剔,他就是一個較真的人,適合安排在質檢類的崗位;如果他什么食物都能接受,這個人會比較隨和,更適合做綜合性質的工作。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樣的方法很多,雖成于經驗的凝結,卻缺乏科學理論依據。但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我們擁有了許多經過科學驗證的方法工具,來幫助經營者們攻克選人、用人的難題。
4. 勝任特征
一家農場的貓死了,農場主需要急需找到一個可以解決鼠患問題的“小能手”,農場主聽說外部招聘不如內部選拔。因為內部選拔有信息對稱、風格一致、文化相融等許多優點,于是他請來了三位專家幫忙,想從農場中剩下的“狗、雞、牛”里選出一位捉老鼠。
第一位專家說能力很重要,捉老鼠需要攻擊力、耐力、體力這三大基本能力。于是,他推薦牛,但沒想到牛吃稻谷,毀掉的糧食比老鼠還多!
第二位專家說業績很重要,以前沒有類似的業績,以后的業績也好不到哪去,所以他推薦會捉蟲子的公雞,結果第二天,公雞被老鼠咬死了。
第三位專家說態度很重要,一個人只有能力沒有態度是不行的,于是他推薦狗,因為狗對主人言聽計從,但是狗認認真真折騰了一晚上,老鼠沒抓到,還把自己累昏了。
這時,農場主的老婆抱著一只貓回來,說捉老鼠還是要靠貓!貓的能力不如牛,業績不如雞,態度不如狗,但為什么只有貓能抓老鼠?這說明除了能力、態度、知識、經驗、業績之外,還存在另一種因素——勝任特征。這個因素正是把工作做好的關鍵。
勝任特征是什么?
如果將人看成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是“技能、知識和經驗”;水面之下是“態度、角色、自我概念、個性特質、動機與價值觀”。
水面之下的特征就是勝任特征,是評估一個人的核心關鍵。水面之上的部分,我們稱為技能類因素,水面之下的部分我們稱為動機類因素。動機類因素至關重要,要排在第一位。畢竟天使和魔鬼在技能上的區別不大,但是他們的動機卻完全不同。如果經營者不看動機因素,就很容易將魔鬼請進團隊,造成災難。
企業經營者如何快速鎖定勝任特征?
看圖講故事
企業經營者在測試勝任特征時,會面臨一個挑戰——無法收集全面的信息。大家只能通過收集到的一些典型信號行為,來檢驗一個人是否具備職業習慣。
在測試勝任特征時,我推薦“看圖說話”的方法,即找一張跟工作場景相關的圖,比如面試時,隨手拍張工作現場的照片或者工作現場的互動照片,讓應聘者對著照片講故事,讓他猜猜照片里面的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如果他說的內容與本職有關聯,說明這個人具備職業習慣,責任感和投入程度是到位的。如果聊了半天,說的與本職工作基本無關,說明這個人對工作的投入度不高,責任感要打問號。我父親曾說過一句話,他說好的老師三句話不離本行,聊五分鐘就像在講課!這就是信號行為反應出的職業習慣。
五點提問法
當我們要看一個人的勝任特征時,可以在面試中問五個基本問題。一問成績,二問失誤,三問轉變,四問自我描述,五問經歷回顧。一個問題3-5分鐘,在半個小時以內,就能讓我們迅速掌握此人的經驗、技能、自我認知、工作態度、價值觀等等一系列的信息,這樣做出來的勝任特征分析結果也最為準確。
三種日常行為特征
許多企業家都有這樣的困惑:招聘時員工表現挺優秀的,為什么干了兩年后發現都是平庸之輩,是什么導致他們后來的表現不好了?優秀的員工到底是什么樣的?
第三個方法,來源于我們曾做過的一場近萬人訪談。其目的,就是為了了解“優秀的員工到底什么樣”!如果經營者們都了解到位,招聘時就會格外注意,提前將優秀人才鎖定。經過訪談發現,優秀員工有三種特征很顯著,第一持久性特征、第二溝通性特征、第三情緒性特征,其中持久性特征最為重要。
持久性特征,是優秀員工身上最穩定、最持續的特征。選人時,首要看他的持久性特征。怎么去了解呢?僅需知道他最近半年內,有沒有每天都在堅持做的事情,又是怎么堅持做的。如果有,可以說明他的持久性很好,在一個普通崗位或者管理崗位,都能充分發揮和投入。另外,經營者們在培養人時,首要培養的也是員工的持久性特征。比如,與員工相約每天做一件小事兒,如果員工能夠長期堅持,說明他是一個可造之才。
溝通性特征,是指一個人能否與別人順暢溝通和交流,擁有高效溝通能力的人,往往很容易成為優秀員工。
情緒性特征,是指一個員工的情緒特別穩定,遇到問題不會發脾氣,只會想辦法解決問題,那么他也會成為一名優秀員工。
以上三種特征,被稱為“三種日常行為特征”,可以構建出一個優秀員工的基本心理面貌。
建立勝任特征模型
如果想讓選人變得更有效率,需要建立核心崗位勝任特征模型。比如財務核心崗位、市場營銷核心崗位、后勤核心崗位等等,在核心崗位里,我們根據優秀員工身上的特點,建立勝任特征模型。
就像戰場上大家公認指揮能力高、取得勝利次數多的統帥,我們可以根據他的心理特征、素質特征,形成一個核心統帥的勝任特征模型。有了模型后,將來我們選擇后備人才時,就可以按照這個模型去選拔。
如何選擇優秀管理者
企業經營者在選用管理者時,不僅要從勝任特征上判斷,還要結合優秀管理者的四大優點和三大致命缺點,以及一致性進行選擇。
四大優點,一是遠見、二是果斷、三是大度、四是責任。如果四缺一,三個輪子還能向前走,但如果缺兩點以上,這個人就不能進入管理者的隊伍,需要進行再培養。
三大致命缺點,一是缺失公平的偏袒,二是無法接受不同聲音的狹隘,三是決策時無主見、飄忽不定的猶豫,一個管理者有兩個以上就是‘要命’。
最后,還要看管理者在人前與人后,說話與做事,名氣與能力的一致性,如果名不副實,言行不一,兩面三刀,這樣的人放在管理者的高位上,也會為日后埋下隱患。
4. 如何用人
許多企業家都有這樣的想法:選人就選最有本事的人,用人就用最優秀的人。但是,這樣的思維是錯誤的!
人崗匹配
西游記中,最有本事的是孫悟空,如果將所有角色都換成孫悟空,那就變成了耍猴!用人就像十根手指,有長有短才健康,能用豬的地方不要用猴子,能用白龍馬的地方就用白龍馬,所以人崗匹配特別重要。企業經營者在人崗匹配上,一定要避免兩類錯誤,一是高崗低用,讓人才無法發揮價值;二是低崗高用,德不配位,給企業造成損失。
制約機制
看西游記幾位主角的帽子,八戒、沙僧都是普通的帽子,只有孫悟空被帶上了緊箍咒。為什么?因為八戒、沙僧屬于普通員工。取經隊伍離開八戒和沙僧還能繼續前行,但是離開了如頂梁柱一樣的孫悟空,他們分分鐘就會變成妖精的早餐。所以對有能力的人,一定要設立約束機制,這個思路叫做給能人帶緊箍,給庸人畫餅。經營者們要記住,風箏再高都要拽緊風箏線,千里馬再好也要緊緊抓住韁繩。
分清團隊五種人
在西游記這個團隊中,一共有五種人,在企業里也是。
第一種,唐三藏。有思想、有境界、有投入感、有奉獻精神。這樣的人,我們稱為“人物”,對于人物,我們要充分信任,大膽使用,重點培養;
第二種,孫悟空。有能力、有資源,但是經常耍態度,鬧脾氣,這種人,我們稱為“人才”,對于人才,我們不僅要給待遇,還要給認同,更要給感情;
第三種,豬八戒。能力有一點,精于算計,多得多干,少給少干,不給不干,并且經常慫恿別人不干,這種人,我們稱為“人精”,對于人精,我們要合理待遇,合理實惠,合理監控;
第四種,沙和尚。忠厚老實,積極肯干,但是能力有限,態度無限。這種人,我們稱為“人手”,對于人手,我們要合理使用,劃定邊界;
第五種,六耳獼猴。有孫悟空的本事,但三觀不正、品行不端,這種人,我們稱為“人渣”,對于人渣,我們要借助外力迅速清除。
一個團隊里,每一類人都要認清形勢,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如果人人都想做孫悟空,企業必然會面臨一場災難!
管理中的“溫柔一刀”
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里藏著諸葛亮的一個小心機。諸葛亮為什么揮淚?除了因失去愛將而心痛,他還想通過眼淚來獲得將士們的認可。
領導者在日常工作中,會面臨一個挑戰:如果下狠手,權威性會上升,親和力會下降;如果你不下狠手,親和力會上升,但權威性會下降。那該如何保證權威性上升的同時,親和力還不會下降呢?
諸葛亮就給我們展示了一種手段——“溫柔一刀”。即嚴肅紀律,強化感情,用溫柔手段做冷酷的事情。
留有余力,努力不竭力
三國中有一段經典故事——“黃忠刀斬夏侯淵”。曹操曾寫信給夏侯淵說:“你的優點是勇敢,你的缺點是太勇敢,有優點時,要留有余地,防止敵人利用你的勇敢做陷阱。”在定軍山作戰時,勇敢的夏侯淵把手下部隊全權交給張合,自己就帶了一個警衛去追擊敵人,結果遭到老黃忠與五千生力軍的伏擊,做了刀下亡魂。
所以,大家要明白,一個人最大的缺點,是發揮優點的過程中過了火。發揮優點要留有余地,要懂得適可而止,努力出精彩,竭力出災難!
用人四策
在人事安排上,水泊梁山有四個口訣。
重而不用——重,指地位高;用,指權力大。對美譽度高,對公司品牌形象樹立起到關鍵作用的人,要重而不用;
用而不重——對能文能武,能帶兵打仗的能人,要用而不重,不斷觀察,干得好就提升;
厚而不薄——對非主流型技術人才,不給高職,不放大權,但要給予豐厚的待遇;
忙而不亂——讓人人有事做,人人忙起來,大英雄做大事,小英雄做小事,閑中易生亂。
最后,趙玉平老師總結道:“如果將三國里的司馬懿放在現代企業中,位置大致是副總級別。但是無論何時,他對待工作是勤、謹、忍。即端茶倒水的日常小事也會勤勞去做;工作中再小的事情都會謹慎做好;遇到問題不發脾氣,馬上去解決問題。平時待人接物是謙、溫、密。即為人謙遜、待人溫和、嚴守秘密。無論你是想要成為優秀的管理人員,還是想尋找一名骨干成員,都可以參考司馬懿身上的這個‘六字箴言’。但也請企業家們謹記一個道理,人無完人,要學會給人才成長的空間,以后的合作才可能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