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HR理解業務和財務的兩條主線)
第一次來三茅分享,話不多說,依照這圖,直接開講!
圖示的第一層面,對業務部門的績效考核指標中,凈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無疑是權重最大的。這兩個指標以會計科目的形式直接列示在“利潤表”中。所以,我們就能解釋業務部門是老大,是利潤中心,即為企業直接創造利潤的部門,怪不得平時總是那么牛!
第二層面,對HR部門的績效考核指標中,人工成本的下降是老板最關注的指標。按照我國會計準則的規定,應付職工薪酬是以會計科目的形式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中,但它如何進入“利潤表”呢?在實踐中,它是以管理費用(如中高層管理人員工資)和制造費用(如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歸集到“利潤表”中的。所以,應付職工薪酬是間接進入“利潤表”的,這也能解釋為何HR部門是成本中心。
因此,HR懂些財務知識相當重要。但可惜的是,我接觸過很多的HR(包括大部分的人力資源總監),他們看不大懂財務三張報表,更不要說三張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了。如果不懂財務的話,HR不可能與老板同頻對話,晉升通道和發展空間就會受限,于是HR邊緣化與低價值化就成為必然。
我再說一下HR部門與業務部門的關系。1960年道格拉斯·麥格雷戈(X-Y理論的提出者)在其著作《企業的人性面》中,用了兩章的篇幅專門討論了業務部門與職能部門(特別是HR部門)的關系,他認為若兩個部門有效協作,就會產生這樣的關系:專家和客戶。后來戴維·尤里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HR管理的價值新主張,他認為價值是由接受者而非提供者決定,并首創了我們今天HR耳熟能詳的概念——HRBP。
在企業實踐中,我們知道HR部門與業務部門越來越融合,于是人力資源業務合作伙伴(HRBP)走上了歷史舞臺,這就如同電視劇《亮劍》中的李云龍和趙剛的角色。阿里巴巴把HR的角色定義為“政委”也正說明了HRBP是未來人力資源的發展方向。
其實HRBP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即客戶導向,HR部門以業務部門為主線開展工作,站在業務部門的角度來設計HR的工作和流程,而傳統的六大模塊在互聯網時代則顯得格格不入、蒼白無力。
據不完全統計,53%的全球500強企業認為HRBP推行不成功,有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遺憾!而國內企業的HRBP基本上由資格尚淺的HR擔任,只是做些基本性的HR工作,他們沒有能力從人效提升的角度來支持業務的發展,更不用說其工作的質量得到業務單元(Unit)老大的認可了。我認為真正的HRBP要接地氣,就要了解業務的性質(包括產品的毛利率、競爭對手情況等)與人員工作狀態,俗稱“走動式管理”,HR不要“居廟堂之高,而不知江湖之遠矣!”
請大家思考一下:為何HR部門經常說要成為業務部門的合作伙伴,而財務部門、IT部門、辦公室、戰略發展部門等從來不提這個概念呢?HRBP是好東西,就怕被“歪嘴和尚”念歪了。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