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
以戰訓戰、沙盤模擬、及時復盤
所謂戰訓結合,其實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筆者在碧桂園工作的時候,曾面臨營銷條線組織快速裂變、營銷項目總供給不足等問題。為了加強組織的造血功能,公司急需一種比課堂培訓授課更加快捷有效、能讓學員盡快掌握一線項目的營銷打法。經過內部大量的討論,決定每季度選取一批待開盤項目,在項目開盤前一周,將新入職的項目總經理安排到待開盤項目作為第二梯隊,用以戰訓戰的方式來培養他們。在此,筆者以碧桂園的一個案例為主,聊一聊戰訓結合式行動學習的操作思路。
首先,當時面臨的背景和項目框架思路如表1,按照表1的思路,我們就需要選取當期待開盤的項目來作為實訓基地,每季度由學院對接不同的區域,了解各區域項目的開盤時間,然后匯總成《待開盤項目匯總表》,向各區域發出“英雄帖”,告知各區域負責人,各區域可以安排本區域新入職的項目總經理到成熟區域的待開盤項目進行實訓。
報名結束后,學院安排專人在開盤前一周帶領新學員到項目現場進行為期一周的戰訓結合項目培訓。
戰訓結合,就是進一步加強新入職管理人員對某一項目模式,特別是開盤模式的理解,使其通過實地參加訓練、現場實地講解、團隊研討學習、總結報告撰寫等復合訓練方式,掌握精髓打法,快速提升實際操盤能力。
那么,單期戰訓結合項目又是如何操作的呢?接下來筆者結合案例來展示一下整個操作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被派到現場的學員,其身份是第二梯隊,他們以學員的身份參與會議、研討、開盤準備等過程,但不能替代老員工去工作。當他們的學習結束之后,通過復盤總結,向派出單位的區域負責人匯報,然后帶著經驗回到自己的新項目當中去任職。這樣,在其任職之前就得以通過戰訓結合的方式,快速學習“開盤”這一房地產營銷過程中的關鍵運營動作,積累了足夠的項目開盤經驗,并反哺自己參與的項目,減少甚至避免新任項目總經理因不熟悉打法而出現失誤。培訓的目的就是學習經驗、避免犯錯。而復制優秀的經驗,不僅可以減少犯錯的概率,還可以減少企業的運營成本。這就是戰訓結合最有意義之處。
不僅是碧桂園這樣的房地產企業,其他企業在運營過程中也存在很多需要讓新員工或新晉升管理者快速掌握的“關鍵動作”。類似的動作、場景都可以用戰訓結合的方式來操作,其時間長短視項目的難易程度而定。比如,零售行業的新店籌備、金融行業的新支行開業、手機終端賣場籌備開業、生產型企業商品盤點、大型企業開拓海外新區域等等,都需要新員工通過實戰快速習得系統性的技能。通過選擇實訓基地、在現場邊實踐邊學習邊總結的培訓方式,可以使人才以最快的速度成長。
當然,戰訓結合的行動學習與一般的人才支援、輪崗實踐是有著明顯區別的:
首先,參訓學員只能作為第二梯隊存在
戰訓的本意是通過本公司的真實項目來培養人才,本公司的項目就是學習過程中的“沙盤”。如果讓新員工或新晉升管理者直接以新項目進行演練,那么一旦項目失敗,后果將是極其嚴重且不可逆轉的。這就像戰場上用一群新兵去和敵人的特種部隊搏殺一樣,無異于以卵擊石。所以,作為第二梯隊的參訓學員就是要在成熟項目基地老老實實地學習,不要插手第一梯隊的具體工作。這是戰訓結合的行動學習和人才調用的本質區別。
其次,培訓時間要短,要集中在某一關鍵業務動作即將發生的階段
一個培訓搞半年,那就不是培訓而是輪崗了。戰訓的目的就是直接到打仗的地方快速學習,所以進入部隊、快速戰斗、及時復盤是非常重要的,切不可拖泥帶水。回到上文房地產行業的例子,實際上一個房地產項目從拿地、規劃、建造到營銷、開盤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如果我們只需要快速打造新項目管理者的開盤能力,那么就抓住開盤能力這個關鍵動作,待到開盤前期趕赴戰場即可。如果其他階段的關鍵動作也需要學習,那么本項目的老員工、HR都可以事先安排,不需要學員提前介入。
以上就是筆者關于戰訓結合行動學習方式的實踐總結。
旅行社、旅游路線、經營意識
最后,筆者再聊聊第三種原創行動學習形式:ALRM——實戰式行動學習地圖。
春節假期,筆者的微信朋友圈被一群巡游世界的朋友給刷屏了,大家在不同的線路演繹著不同的精彩,美食、美景、美物令人目不暇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游既是娛樂,又增長見聞。試想,企業大學是不是也能通過旅行社的項目運作模式得到一些啟發呢?
如果我們將學員看作游客,將企業大學里的各個培訓項目看作旅游景點,那么具有不同優勢的各種項目是不是可以合成一條優勢學習的“旅游線路”呢?我們經常強調向外參訪交流、向優秀企業學習,可是如果企業規模擴大之后,內部建立起不同的區域、項目和產品線,這些區域和項目之間是不是也可以相互交流呢?如果不同的項目又恰好分布在不同城市,那么企業是不是就可以規劃出一條學習型的“旅游路線”呢?
帶著這個想法,筆者跟學院同事討論之后做出“XX學院ALRM地圖設計思路樣例”:
為提升內部學習針對性及業務能力點的完備性,XX學院開展“向優秀項目學習(升級版)”——ALRM實戰行動學習地圖。
設計思路:
像旅行社運營旅行團那樣運營培訓項目,不同“能力點”組合學習,建立業務能力實戰行動地圖。
參訓學員:
整體面向區域/項目負責人,學員與學習對象“能力點”匹配。
運營模式:
1.由相應職能部門依據“能力點”推薦優秀項目;
2.建議對應能力較弱的區域/項目作為參訓學員,有針對性地加強能力點的學習;
3.線上、線下多種學習形式組合,完成完整的“能力點”學習鏈。
然后,筆者安排對接不同區域的同事,與區域的業務線詳細交流,結合業務管理的關鍵能力,將能力與公司項目優勢匹配,構成了一條ALRM行動學習地圖線路。
從這個價值鏈里可以看出,我們精心了解并抽取出不同區域、項目的優勢能力,構成了多條“旅游線路”,當有新員工或管理者入職,或者老員工希望提升自己某方面能力的時候,就可以在各條“旅游線路”里選擇自己想要提升的關鍵能力,然后根據能力所匹配的公司項目,加入一條“學習路線”,定期開班、發布公告、組團參加,像運營旅行社那樣運營培訓項目。
學員被派到不同的業務線現場學習之后,還需要進行工作復盤,做好后評估并及時推動優秀案例的延伸,確保對學員所在項目有所啟發(見表3)。
學員在學習現場參觀、交流,并且和當地的管理人員座談、答疑,還可以自發組織“旅行團”內部的研討會。企業大學幫助學員整理出問答手冊、復盤材料,推動他們到學習群、在線學習平臺跟更多的人交流。同時,參與“旅游”的人員,最終都要回歸自己的項目做轉訓,將自己的所學、所感交流給本項目的同事們,帶來新一輪學習的轉化。
就像旅行社需要宣傳旅游線路一樣,為了使ALRM獲得更多的關注,我們也嘗試了多種形式的內部宣傳,進行了企業號、公眾號、錄制視頻、發放問答手冊、案例60秒等一系列嘗試。這也是對培訓工作的一種商業運營思考。
培訓也是一門生意,盡管我們是企業內訓管理人員,但經營意識必不可少,客戶在哪里,宣傳就應該做到哪里。至于如何宣傳,套用一句廣告語,就是“別看廣告,看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