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學習型組織專家葉延紅
學海無涯“樂”作舟
《中外管理》:您對于江淮汽車進行過個案研究,給您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葉延紅:江淮的學習型組織有兩個特點:第一,它能變成全體員工的自覺意識,能成為管理者有效地幫助員工成長的方法和工具,變成企業的氛圍和文化。第二,能幫助員工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成為從內心自發成長的需求。江淮的學習型組織一直能深入到車間,深入到企業的最基層。
《中外管理》:在您看來學習型組織對企業最大的幫助是什么?
葉延紅:有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幫助企業從內心自發地成長。我們講到管理的時候,都是制度、考核,都是外在的、強迫的,跟自發的進步是兩個層次。我們說“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型組織恰恰相反是“學海無涯樂作舟”,按照人性的規律去發自內心地成長。
第二,從管理走向領導。在中國的企業里,很多企業都有愿景,但是沒有到員工心目中去。只有通過溝通,才能增加我們團隊的凝聚力。這里講的“溝通”,不是為了溝通而溝通。溝通不在于領導說了什么,而在于員工聽到了什么。而學習型組織能建立更多的渠道,使這些聲音被更多的人聽到,是雙向的。
第三,學習型組織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通過知識分享、反思,進而團隊的凝聚力也就越來越大。
《中外管理》:采訪江淮時我注意到,他們有一項品格訓練。您認為企業應該承擔員工“品格”方面塑造的責任嗎?
葉延紅:很多企業把學習型組織停留在學技能學理念上,而江淮把品格訓練也納入到了學習型組織里,這是很好的。很長時間我們的企業就講生產力,而不講品格,致使企業中出現大量問題,我認為是很多人沒有想過“先做人后做事”這個道理。
區別一時成功和一世成功的根本因素,就是品格。
有人認為品格很虛,其實并非如此。品格是誠信,也是一種規律,是對人性的尊重。你尊重這個規律,你就不會犯錯誤,它就是生產力的一部分。
就像種莊稼,急什么
《中外管理》:您認為學習型組織的發展容易在哪些環節遇到瓶頸?
葉延紅:事物的發展不是直線的,是拋物線,在一段時間之內是看不到效果的。企業是一個生命體,在發展緩慢的時候,不要急于認為自己遇到瓶頸,急于找方法。
企業不要急于希望見到成效,要多一點農民的生物學觀點,少一點“管理學家”的觀點。
我們什么時候見過農民罵莊稼:你怎么還不長?!學習型組織要做的就是:實事求是,潛移默化,厚積薄發。
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