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二師兄”飛上天,豬肉的價格暴漲,有人說是非洲豬瘟鬧的。但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非洲豬瘟全國捕殺生豬155萬頭,實際全國每天生豬消耗量128萬頭,也就是因為豬瘟宰的豬不夠全國人民一天吃的。
到底豬肉價格上漲是什么原因?有人問豬肉價格上漲是豬的問題還是人問題?其實都不是,是驢的問題,是有人像驢一樣愚蠢,做了很多不合適的管理措施。
通過豬瘟的事件,一個非常可怕的“灰犀牛”你并沒有看見,這個灰犀牛是什么?這個灰犀牛就是滯漲開始了,經濟停滯,通貨膨脹,經濟學上叫滯漲。從去年二季度,我們開始進入滯漲期間。
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中央提出了六個穩。
第一個穩就是穩就業。那么現在就業穩不穩呢?
2019年,百度找工作和招聘指數直線上升,分別達到2854萬次以及1660萬次,我們從數據中可以到很多人在網上找工作信息。
在金融行業,春節前,我到北京一個著名的金融辦公區,其中一個經理對我說他們的寫字樓電梯以前到上班的時候人滿為患,現在不用排隊了,很多寫字間已經騰空了。他說以前空置率是3%,現在是10%左右,在他的記憶中,2008年次貸危機空置率也沒有這么高,可見現在就業形勢嚴峻,更何況疊加了2020年的疫情呢。
在制造業,這幾年騰籠換鳥也好、去產能也好、新舊功能轉化也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好,轉型升級也好,總之,很多傳統制造業長期低迷。
產能不足就帶來制造業從業人員數量大幅度減少,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18底第二產業就業總人數17256萬人,比2013年第三次經濟普查減少了2005萬人。
所以有人提出要去工業化,轉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第二產業5年減少了兩千多萬人,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口紅利減弱,更多的原因還是產業低迷。2019年,中國制造業采購經濟指數(PMI)為50.2%,PMI指數的50%是一個分水嶺,高于這個數字,經濟處于繁榮通道,低于這個數字,經濟處于緊縮通道。
在之前的12個月中,我國PMI指數有8個月處于50%以下,尤其是去年的下半年,連續5個月PMI指數都處于50%以下,可以看出經濟信心嚴重不足。
第二產業就業人數減少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新生代農民工數量直線下降,制造業缺乏新鮮后備血液,到2018年,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基本宣告結束,農民工老齡化,50歲以上農民工從2009年的12.2%上升到現在的22.4%,30歲以下農民工比例從44.3%下降到27.6%,2018年新增農民工數量僅僅是可憐的184萬。
按照現在大學生和新生代就業意愿調查,其中有48%的人不想就業,也就是說主動失業。
數據顯示,個體戶的就業人數從2013年的9013萬,劇增到2018年的14931萬,足足增加5918萬人,所以換個角度講,將來賣衣服、做網紅、刷盤子可能成為中國將來年輕一代最可能的就業方向,當然職業無貴賤。所以未來即便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我們判斷個體戶將成為新增崗位的主力軍。
本文來源于視頻《最怕大勢將至,你還渾然不知》——滯脹來臨
《最怕大勢將至,你還渾然不知》系列視頻由著名實戰派管理學者,集團管理權威學家,中國頂級管理咨詢機構——仁達方略董事長王吉鵬講授,希望通過一系列的課程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讓我們一起洞察時局,順應潮流,放棄概念,回歸本質,面向體系,頂層設計,探索未知,勇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