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已日益關注到工作情景中的員工壓力及其管理問題。本文就員工壓力管理為大家帶去一些提示和借鑒。
據美國一些研究者調查,每年因員工心理壓抑給美國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50億美元,超過500家大公司稅后利潤的5倍。因此,重視員工壓力管理,已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過度、持續的壓力會導致員工嚴重的身心疾病,而壓力管理能預防壓力對員工造成的這種毀滅性損害,有效地維護、保持企業的“第一資源”——人力資源。員工壓力管理有利于減輕員工過重的心理壓力,保持適度的、最佳的壓力,從而使員工提高工作效率,進而提高整個組織的績效、增加利潤。企業關注員工的壓力問題,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有利于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增強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一、壓力及其來源
所謂壓力,是指個體對某一沒有足夠能力應對的重要情景的情緒與生理緊張反應。壓力所表現出的常見癥狀或信號有:第一,生理方面:心悸和胸部疼痛、頭痛、掌心冰冷或出汗、消化系統問題(如胃部不適、腹瀉等)、惡心或嘔吐、免疫力降低等;第二,情緒方面:易怒、急躁、憂慮、緊張、冷漠、焦慮不安、崩潰等;第三,行為方面:失眠、過度吸煙喝酒、拖延事情、遲到缺勤、停止娛樂、嗜吃或厭食、吃鎮靜藥等;第四,精神方面:注意力難集中,表達能力、記憶力、判斷力下降,持續性地對自己及周圍環境持消極態度,優柔寡斷等。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應敏感地覺察、注意到自己及下屬身上的種種壓力信號,綜合考察各方面壓力源,若發現確實存在過度壓力,則應及時采取壓力管理、壓力控制等措施以達到防微杜漸。
研究還發現,員工的壓力將導致企業的缺勤率增加,離職率增加,事故率增加,工作中的人際沖突增加,招聘、培訓等的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增加,工作積極性或士氣下降,工作效率下降。英國有一個研究表明,壓力造成的損失將耗費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十分之一。對企業而言,盡管壓力的代價難以具體估算,但是對一些壓力和心理干預項目投資回報率的研究表明,這類服務項目的收益往往是很高的,遠遠勝過一般商業投資的回報率。這也從反面證明了壓力和心理問題給企業造成的損失是多么重大。
企業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在實施員工壓力管理活動時,首先要弄清楚導致員工壓力的起因即壓力源。壓力源從形式上可分為工作壓力源、生活壓力源和社會壓力源三種。
1、工作壓力源。引起工作壓力的因素主要有:工作特性,如工作超載、工作欠載、工作條件惡劣、時間壓力等;員工在組織中的角色,如角色沖突、角色模糊、個人職責、無法參與決策等;事業生涯開發,如晉升遲緩、缺乏工作安全感、抱負受挫等;人際關系,與上司、同事、下屬關系緊張,不善于授權等;工作與家庭的沖突;組織變革,如并購、重組、裁員等使許多員工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事業發展、學習新技能、適應新角色、結識新同事等,這都將引起很大的心理壓力。
2、生活壓力源。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赫姆斯 (Helmes)列出了43種生活危機事件,按對壓力影響程度主要有:配偶死亡、離婚、夫妻分居、拘禁、家庭成員死亡、外傷或生病、結婚、解雇、復婚、退休等。可見,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能會成為生活壓力源。
二、工作壓力的管理研究
對于工作情景中的壓力管理,可以從個體、工作和組織三個層面入手。
(一)個體層面的壓力管理
1、認知性自我管理技能。這是指個體通過對自身和壓力源的剖析,減輕壓力反應的技能。這種技能包括認知訓練、運動和呼吸訓練等。認識自己的性格特征、生活習慣和工作狀態,聆聽自己的壓力信號,審視自己對每日生活中面對壓力付出的代價,注意可能引起高壓力的個人嗜好、特殊生活習慣和工作情況,找出壓力來源——人物、地點,并積極地減少或消除壓力。另外,也可以通過運動放松和呼吸訓練來減輕壓力體會。
2、應對性自我管理技能。這是指個體在感覺到很大的壓力時,如何通過工作和時間的調整,使自身從過分緊張狀態恢復到樂觀放松心態的技能。有效的時間管理是一個非常好的手段,也就是將任務根據緊急和重要兩個維度分類。時間管理的原則可以概括為:列出每天要完成的事情;根據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對事情進行排序;根據優先順序進行日程安排,努力確定所有任務中最關鍵的20%;了解自己日常活動的周期狀況,在自己最清醒、最有效率的時間段內完成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3、支持性自我管理技能。這是指個體在面對較大壓力時,通過尋求外部支持性途徑排遣壓力的技能。建立并擴大社會支持網絡是應對壓力的重要途徑,它使個體之間可以交流挫折和不滿,得到建議和鼓勵,并體驗到情感上的聯系,提供應付壓力事件所需的共鳴和支持。
4、保護性自我管理技能。這可以增強個體的適應能力,從根本上減少過度壓力反應的機會。這些措施包括精神構想、放松技巧、合理膳食和運動調節等。個體應注意自身良好的心態和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培養,努力增強自身實力,如知識、技術、人際交往等技能,可有效減少因自身能力不足而體會到壓力的可能性。掌握運用各種放松技巧,如自我調節、催眠、生物反饋等方法;注意科學、合理、均衡的飲食習慣;保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時間;營造舒適放松的生活空間,堅持定期運動等方式都可以有效地緩解壓力。
(二)工作層面的壓力管理
1、合理的工作安排。工作安排是指根據具體工作的重要性和難易程度對任務進行合理的安排,有效的工作安排可以緩解過多的壓力。根據普瑞馬克定律,先做不喜歡的工作,然后再做喜歡的工作的整體效率要比先做喜歡的工作,后做不喜歡的工作效率高。
應用普瑞馬克定律進行工作安排時,需要對雇員工作偏好等級的性質加以確定。首先,可以詢問員工喜歡做什么工作,不喜歡什么工作;其次,就是觀察員工的選擇,了解其工作偏好后,有的放矢地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進行工作再設計。調查顯示:工作環境和工作滿意度是影響員工工作壓力的兩個重要因素。所以有必要對原有工作進行再設計,有三種可以選擇的方案:工作輪換、工作擴大化和工作豐富化。
工作輪換是指當員工覺得現在的工作已經不再具有挑戰性時,就輪換到同一水平、技術要求相近的另一崗位上工作。工作擴大化是指增加員工的工作數量,豐富工作內容,在克服專業性過強、工作多樣性不足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工作豐富化是指對工作的縱向擴展,可以增強員工對工作計劃、執行和評估的控制程度,使員工所做工作具有完整性,提高員工的自由度和獨立性,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并及時提供工作反饋,以便員工了解自己的績效狀況并加以改進。
(三)組織層面的壓力管理
組織應承擔在減輕工作情景中的壓力以及降低這些壓力對員工的行為、情感、績效方面負面影響的責任和義務。
1、壓力源管理。壓力源是壓力結果的直接來源,通常所講的過高的工作壓力主要就是指壓力源因素是呈高壓態的。在對壓力源進行全面調查測量的基礎上,找出過高壓力的主要誘因,進而擬定并實施針對性的壓力減輕計劃,從源頭上消除引起消極壓力結果的因素。比如不良的工作條件如果是引起消極壓力結果的主要壓力源因素,那么對該因素的調整就表現為:通過改善設備的質量、重新布置格局、播放背景音樂等措施,使員工在工作中體驗到愉快的感覺,從而減輕壓力、提高工作績效。同時,組織必須評價這些措施的執行結果,以確保措施的有效性。
2、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從組織因素看,降低壓力水平的努力始于對員工的甄選,企業應確保員工具有與職務要求相適應的能力。通過識別員工的人力資源特點、職業錨類型和所處的壓力環境,使三者合理匹配。在個體所處的不同職業錨階段,或者針對不同職業錨類型的個體,需要進行不同的人力資源配置,或采用不同的培訓方法,這對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個體的認知資源是十分重要的。
3、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職業生涯管理體系包括自我評估、實際檢驗、目標設定、行動規劃四部分。自我評估指員工通過各種信息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價值觀和行為傾向,以此作為設定職業生涯目標及策略的基礎。實際檢驗指員工從公司獲得信息,了解公司如何評價其技能和知識,以及他們該怎樣適應公司的計劃。目標設定指員工形成長短期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這些目標通常與理想的職位、技能的運用水平、工作安排或技能獲取相聯系。行動規劃指員工為達到長短期職業生涯目標應采取的措施,包括參加培訓課程和研討會,提高自身技能或申請公司內的空缺職位。
4、強化組織溝通。角色的模糊性和角色沖突會增加不確定性,從而產生遭遇性壓力和情境性壓力,因此加強組織內的溝通是壓力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消除遭遇性壓力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建立廣泛的社會支持體系;二是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加強交往。
組織中可以形成兩類社會支持體系,一類是良師益友的關系,通過承諾、信任和合作有效地幫助員工避免不必要的壓力,提供應對壓力的支持;另一類是團隊建設,高結合性的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會使員工產生更少的壓力,取得更好的績效水平。
提高人際溝通能力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持續的雙向的溝通,在免除或減輕員工不必要的期待性壓力的同時,還可以使員工與組織共渡難關。
5、實施員工幫助計劃。按員工的需求屬性劃分,員工幫助計劃可分為六大類:1)咨詢類——工作調適、生活問題、身心健康困擾及職業生涯發展咨詢;2)教育類——新進員工培訓、心理衛生知識推廣、員工社團運作;3)申訴類——采用書面、電話或面談等方式處理員工的不滿或意見;4)福利類——急難救助、獎助學金、托兒、托老服務等;5)休閑類——組織休閑、聯誼、娛樂活動;6)其他——各種協調工作和組織發展工作。員工幫助計劃的運作模式會因企業經營狀況、規模與目標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一般可分為四種:內部模式、外部模式、聯合模式和會員制模式。
三、減輕員工壓力的措施
企業領導者和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充分關心、關注、調查、分析員工體會到的壓力源及其類型,從組織層面上擬定并實施各種壓力減輕計劃,有效管理、減輕員工壓力。
(一)改善組織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減輕或消除工作條件惡劣給員工帶來的壓力。
2、確保員工擁有做好工作的良好的工具、設備。如及時更新陳舊的電腦、復印機、傳真機等。
(二)從企業文化氛圍上鼓勵并幫助員工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學會緩解壓力、自我放松。
企業可開設宣傳專欄,普及員工的心理健康知識,有條件的企業還可開設有關壓力管理的課程或定期邀請專家作講座、報告。可告知員工諸如壓力的嚴重后果、代價(如疾病、工作中死亡、事故受傷、醫療花費、生產率下降而造成潛在收入損失等);壓力的早期預警信號(生理癥狀、情緒癥狀、行為癥狀、精神癥狀);壓力的自我調適方法 (如健康食譜、有規律鍛煉身體、學著放松和睡個好覺、發展個人興趣愛好等)……讓員工筑起“心理免疫”的堤壩,增強心理“抗震”能力。
2、向員工提供保健或健康項目,鼓勵員工養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些企業建立了專門的保健室,向員工提供各種鍛煉、放松設備,讓員工免費使用,還有一名專職的健康指導員去監督鍛煉計劃和活動,美國一些著名公司還為有健身習慣的人發放資金從而鼓勵健身。通過健身、運動不僅保持了員工的生理健康(這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而且還可使員工的壓力很大程度上得到釋放和宣泄。
3、企業可聘請資深專業人士為心理咨詢員,免費向承受壓力的員工提供心理咨詢,使員工達成一種共識:“身體不適,找內外科醫生,心理不適,找心理醫生”。心理咨詢在為員工提供精神支持與心理輔導、幫助其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緩解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確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科學方法。
(三)組織制度、程序上幫助減輕員工壓力,加強過程管理。
1、人力資源招聘中:注意識別人力資源的特點,選拔與工作要求(個性要求、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相符合的人力資源,力求避免上崗后因無法勝任工作而產生巨大心理壓力現象。
6、保障制度:完善員工保障制度,向其提供社會保險及多種形式的商業保險,增強員工的安全感和較為穩定的就業心理,減輕其壓力。
7、向員工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并保持企業內部晉升渠道的暢通等,有利于幫助減輕或消除社會壓力源給員工帶來的壓力。
當然解決員工壓力和心理問題的最有效、最全面的方法還是EAP,也就是員工幫助計劃。EAP是一個企業壓力和心理問題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圍繞著職業心理健康,由專業的心理服務公司設計提供包括企業心理問題的調查研究、組織管理改進建議、宣傳教育、心理培訓、心理咨詢等各個方面服務。國外的EAP服務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發展得很成熟,證明EAP行之有效并且企業能得到很高的回報。國內也在逐漸地開展這樣的服務。
四、員工幫助計劃(EAP)
EAP(員工幫助計劃)由美國人發明,最初用于解決員工酗酒、吸毒和不良藥物影響帶來的心理障礙。新創企業在機構設置、薪酬方案等諸多方面都處于“試水”階段,此時用EAP來調整所有人的心態、生態、形態和狀態,堪稱萬全之策。
(一)EAP:實施與操作
EAP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直譯為員工幫助計劃。它是由企業為員工設置的一套系統的、長期的福利與支持項目。通過專業人員對組織的診斷、建議和對員工及其直屬親人提供的專業指導、培訓和咨詢,旨在幫助解決員工及其家庭成員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提高員工在企業中的工作績效。
截至1994年,世界財富500強中,有80%以上的企業建立了EAP項目。日本企業在應用EAP時創造了一種被稱為“愛撫管理”的模式。一些企業設置了放松室、發泄室、茶室等,來緩解員工的緊張情緒;或者制訂員工健康修改計劃和增進健康的方案,幫助員工克服身心疾病,提高健康程度;還有的是設置一系列課程進行例行健康檢查,進行心理衛生的自律訓練、性格分析和心理檢查等。
完整的EAP包括:壓力評估、組織改變、宣傳推廣、教育培訓、壓力咨詢等幾項內容。具體地說,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針對造成問題的外部壓力源本身去處理,即減少或消除不適當的管理和環境因素;第二是處理壓力所造成的反應,即情緒、行為及生理等方面癥狀的緩解和疏導;第三,改變個體自身的弱點,即改變不合理的信念、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如今,EAP已經發展成一種綜合性的服務,其內容包括壓力管理、職業心理健康、裁員心理危機、災難性事件、職業生涯發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糾紛、理財問題、飲食習慣、減肥等等各個方面,全面幫助員工解決個人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核心目的在于使員工在紛繁復雜的個人問題中得到解脫,管理和減輕員工的壓力,維護其心理健康。
據統計,目前在美國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業員工常年享受著EAP服務,大多數員工超過500人的企業目前已有EAP,員工人數在100-490的企業70%以上也有EAP,并且這個數字正在不斷增加。
(二)新企業上EAP:從開始就做好
一般說來,新創企業在機構設置、薪酬方案、業績考評、人事變動、員工協作、管理效率等諸多方面都處于“試水”階段,要經過不斷的“適應性”探索才能初步確定上述與每個員工都息息相關的問題的過程中,這個時期里各種不穩定因素都在考驗著新企業非常脆弱的神經,而處在決策層的企業神經中樞也許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于是,靠EAP來調整所有人的心態、生態、形態和狀態,是萬全之策。
新創企業的員工,主要的心理壓力有三方面:第一,剛剛擺脫了就業壓力下驚慌未定的心境,立刻又被一種前途未卜的新恐懼所籠罩;第二,面對新環境特別新的人際關系所產生的種種不適應,以及企業文化的陌生感所造成的心理區隔;第三,對業績成長的憂慮,對個人發展的困惑和對企業發展走向的擔憂所形成的不可名狀的心理暗示。
除了這種與企業草創造成的“外在型”心理壓力外,還有一種潛在的“背景式”壓力,諸如來自于婚姻、家庭和人倫關系的不幸不快和突發事件,來自于酗酒和濫服藥物等不良嗜好,來自于法律糾紛和家庭暴力長期性隱憂等問題,也是員工心理健康的隱秘殺手。
這兩種壓力的合圍,就會造成例如缺勤率、離職率、事故率、體力衰竭、精神恍惚、效率缺失、組織效力低下、抑郁癥和自殺等一系列心理的和病理的后果,使企業無端地感染“精神病毒”甚至“死機”。
為了保持和提高員工心理健康度,一些企業要求員工定期接受心理咨詢,并把這作為制度化的福利措施;同時運用行為療法對員工的不良行為進行改善;而在選擇中高層管理人員時用心理學方法對候選人已具備的能力、發展潛力進行全面了解,由于企業能夠正確用人和用最好的人,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
(三)EAP:心理管理技術
第一、進行專業的員工職業心理健康問題評估。由專業人員采用專業的心理健康評估方法評估員工心理生活質量現狀,及其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
第二、搞好職業心理健康宣傳。利用海報、自助卡、健康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樹立員工對心理健康的正確認識,鼓勵遇到心理困擾問題時積極尋求幫助。
第三、對工作環境的設計與改善。一方面,改善工作硬環境——物理環境;另一方面,通過組織結構變革、領導力培訓、團隊建設、工作輪換、員工生涯規劃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軟環境,在企業內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環境,豐富員工的工作內容,指明員工的發展方向,消除問題的誘因。
第四、開展員工和管理者培訓。通過壓力管理、挫折應對、保持積極情緒、咨詢式的管理者等一系列培訓,幫助員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質的基本方法,增強對心理問題的抵抗力。管理者掌握員工心理管理的技術,能在員工出現心理困擾問題時,很快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法。第五、組織多種形式的員工心理咨詢。對于受心理問題困擾的員工,提供咨詢熱線、網上咨詢、團體輔導、個人面詢等豐富的形式,充分解決員工心理困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