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企業戰略與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公司治理》 提供專業企業內訓,政府培訓。 13439064501 陳老師
      2019年07月26日    寧向東 領教工坊     
    推薦學習: 投資是認知變現,提高認知能力就是財富增長的關鍵點。熊曉鴿、徐小平、李開復、朱嘯虎、閻焱、劉晝、鄧鋒、陳瑋等數十位國內最知名投資大咖親自授課,九大模塊,課時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權投資黃埔12期>>
    領教導言
    打麻將也可以識別高人?是的,你沒有聽錯。寧向東教授這篇精彩的短文,為管理的藝術性做了完美的注解。當MBTI、DISC等代表理性的測評工具,在企業招聘大行其道之時,寧老師提醒道,我們是否忘記了感性知識在識人方面的神奇力量?
     
    看興趣愛好等非職業活動,往往能從另一角度判斷人的個性和能力,讀出豐富的信息。尋找可造之材,下次可以試試跟他打幾圈麻將、下幾盤圍棋或者邀一場籃球,一番折騰過后,也許你就能看出他的頭腦、城府和潛質。
     
    管理工具是為實踐服務的。如果教條化地套用科學工具來面對復雜的現實,伯樂恐怕永遠也找不到千里馬。這可能就是麻將桌上選高人的真正含義吧。(楊朦晰)

    有句老話,叫做“淘氣的孩子聰明”。道理是什么?我覺得無非就是淘氣的孩子想法多,而且不按大人規定的套路行事。但用今天的時髦概念來說,也可以說成是:有探索性,善于創新,喜歡逆向思維。這個東西或許和人的某種基因相關,類似于D4基因(所謂“追求新鮮感基因”)的東西。腦科學、心理學,我只是愛好者,所以,沒有資格瞎說。

    孩子長大了,懂得遵守一些基本的規矩了,還會不會淘氣呢?我猜還是會,因為那些內在的影響機制還在,只是他不再是進行過去那種簡單的淘氣。他的“淘氣”特質,可能在專業或職業以外的某些愛好中更容易被發現、被觀察到。

    比如在他喜歡的運動中,包括下棋、打麻將之中,甚至某些不良嗜好上,都可以看到“淘氣”的氣質痕跡。所以,從一個人的非職業活動中去判斷個性和能力,其實應該成為企業、組織識別人才的一個另類角度、一個參考角度。

    識人這件事,十分重要。以前曾經聽過尹衍梁靠吃飯識人的說法。尹衍梁是臺灣著名企業家,潤泰集團董事長,我想在中國大陸知道這個人的不多。但是,有一個學院大家應該都知道:光華管理學院。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尹先生拿著1000萬美金要在大陸捐資辦學,據說首選的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后來又聽說因為清華經管學院不可能因為捐款而改名,也不可能改變管理結構,所以,錢就去了北京大學。這個故事我是在北大聽說的,講故事的人也是大名鼎鼎,所以,應該言之不虛。尹先生那個時候就開始到大陸來參與發展商學院,很有眼光,所以,他在我心目中是個大牛人。

    尹先生曾說:辦企業,需要四種人:保護的傘;鎮山的虎;叼肉的狼;和看家的狗。打市場,攻城略地的,就是所謂的狼;做內控、管財務的,就是所謂看家的狗。尹先生看人吃飯的快慢:據說狼吞虎咽的,成為好狼的概率大;而細嚼慢咽的,據說容易成為好狗。因為知道了尹先生的話,所以,每次和同事一起吃飯,都注意觀察會計系教授和營銷系教授的差別。當然,這是笑話。

    講了這么一大段。其實,我是想對現在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提點建議,招聘學生的時候能不能也搞點花樣。除了正兒八經地筆試、面試之外,也注意考查一點愛好之類的東西。我堅信,從愛好方面所能看出來的,應該不會比正兒八經的過程中所觀察出來的信息少。對于識別骨干人才、特別是突出人才說不好更有價值。

    我曾經和一些企業的負責人說過:我希望你們在招聘的時候,在旁邊的房間擺出一副麻將桌,擺上車馬跑,擺上一盤圍棋。在專業背景相似的情況下,有膽量坐上去玩一下的人,可能更有培養前途。如果選人者更加用心,幾盤棋和四圈麻將打下來,一個人的潛質,說不定可以看得更通透。

    我一直覺得下棋和打麻將,都是很好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不影響學業。前不久和我的一位老師閑聊,談起了80年代我們讀書時候的一些舊事,比較起了某兩位同學的聰明程度。一位同學是班里學習成績常年第一,大家覺得智力超群;另一位則是班上的第五名,各種逃課和玩鬧集于一身。我的這位老師比我高五屆,是少有的聰明人,俯身看學生,自然看得分明。他回答,肯定是后邊那個兄弟聰明啊!

    老師說:第五名花了多少時間學習呀?第一名花了多少時間學習呀?我一想,也對。第五名最多也就花了一半的時間用來學習,他就能在30多人里面排到第五名;而第一名每天都早出晚歸去教室自習,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這一件事情上,也就第一名。雖然這不意味著第五名如果全力以赴地學習,就一定會成為第一名,但時,如果從第五名所學的東西就夠用了的角度看,毫無疑問后者更聰明。30年過去了,第五名的今天比第一名好太多了。

    其實,第五名的今天很好,當年也很好。比起我們,他的學生生活相當豐富。他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課外各種有趣的事情上,包括下棋和打麻將。大家不要以為清華都是一群書呆子,至少在我們那個時候,小房間住五、六個人,大房間住八、九個人。很多宿舍的桌上,都是長年擺著圍棋、象棋,或者麻將的。

    當然,麻將屬于“不健康”的項目,在本科生階段還不敢大張旗鼓,而到了研究生階段就囂張多了。那時,方桌上放一個毛毯,麻將牌從來不收。老師來了,四個角一提,或放在箱子后面,或放在衣柜里,而平時老師不來的時候,麻將牌就大搖大擺地站在桌上。人手一齊,立馬開戰。我自己雖然不太打麻將,但對各路“麻圣”還是很尊重的。因為我一直覺得:麻將是個很鍛煉腦力的活動,只是感覺有點不夠高雅。

    十幾年前,我去臺灣訪問,承李志文教授的面子,司徒達賢先生和我喝了一個下午的咖啡。司徒先生是臺灣留學美國的第一個戰略學博士,做過政治大學的副校長,有司徒大師的美譽。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們見面之后先談了半個小時的竟是麻將。司徒大師先問我會不會打麻將,而后面的交流,很多都是借助于麻將作例子。

    真不要小看中國人的這個方城之技,其實,所有的戰略問題,在麻將中都有體現。抓上一副牌,先要看自己手中的這副牌,然后就要盡快在頭腦中生成一幅牌,那就是你要努力的方向,就是所謂的“愿景”。在打牌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著“內部資源能力分析”,再看其他三家的打法和路數,進行“競爭對手分析”。頭腦有“愿景”,手中有“行動”,留意著各種潛在的“機會”。

     

    “愿景”一旦形成,不能僵化不變,但變化太快也會自亂陣腳。所以,一個人在前面打麻將,你在后面看他打牌,這個人的腦袋里面究竟裝了多少面粉、多少水,很容易判斷。人的這個能力,在程序化作業里面常常被掩蓋,但是,處理意外問題時,高下不同,結果會天壤之別。

    總之,麻將里面的學問實在太大。打麻將時的很多決策,和企業里的競爭決策其實在情境上非常類似。所以,我很難想象:一個麻將打得好的人,會經常犯戰略性的錯誤。

    頭腦清楚的人打麻將,有很明確的策略,穩定地指導著手上的行動:吃著上家,餓死下家,防著對家,一招一式都很有針對性。而腦子糊涂的人卻完全不知道他的行動所產生的后續影響,胡打一氣。聰明人可以明白地知道自己為什么輸,而糊涂人贏了都不知道贏在哪里。一個人坐在莊上,牌打到臨近結束,是決定博最后幾張余牌中的機會,還是索性放棄希望、只求不點炮、輸大錢,這個決策其實完全可以用來推斷人在做事時的風險取向。

    麻將也是看人城府的好地方。李錦記的家業大興是在第三代李文達手中。李先生最喜歡打麻將,他和我說,他對人生的很多感悟都是來自麻將桌上。有人不露聲色,有人喜形于色。所以,李先生打麻將時一半看牌、一半看人。

    總結一下,我總覺得企業在當下的選人機制太死板,太教條,會影響企業找到真正有潛質的人。所以,我建議企業應該在正兒八經的筆試、面試的同時,也組織應聘者搞個籃球賽,下下象棋圍棋,或者直接打上四圈牌。這樣,說不定可以發現更多的可造之材。至于用人單位的選拔內容還會影響到學生的愛好發展,如果大家有興趣,我以后再說。

    作    者寧向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企業理論、公司治理理論以及中國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問題。

    來    源|寧向東課外的話(ID:ningxiangdong_qh)

    導    言|楊朦晰,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一份記載失敗的成功者簡歷》
    這是一位偉人的簡歷。
    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生意又一次失敗;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爭議員;31歲,競選選舉人失敗;34歲,競選參議員失敗;37歲,當選國會議員;39歲,國會議員連任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兩次失敗;51歲,當選美國總統。
    他就是美國總統林肯。可以看出,在林肯的一生中,失敗占了大多數,但最終他卻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管理故事哲理
    任何人的一生都充滿了坎坷與機遇,成功的關鍵在于你是否能越過坎坷,抓住機遇。而我們能否跨越必然經歷的失敗,就在于我們能否從心態上把失敗當作我們奮斗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的句號才會是成功。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寧向東觀點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re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日韩成人亚洲丁香婷婷| 精品三级内地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五月尺|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网| 国产极品白嫩精品|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app|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日韩丰满少妇无吗视频激情内射 |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2021日韩麻豆|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精品| 国产玖玖玖九九精品视频| 97视频在线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日韩精品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