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人都會有經歷過職業空白期,少則半月,多則數年。有人是因為“瀟灑”辭職導致的,有人是因為“被迫”辭職導致的,有人是因為“晉升”原因導致的,有人是因為“遠方”導致的??傊霈F職業空白期的原因千萬總,我們不必去深究。接下來,我們聊聊,在求職面試中,如何處理職業空白期。
長期出現職業空白期的危害
在瀟灑辭職的那一瞬間,大部分人都是自信心“爆滿”的,自我狀態猶如是即將去“指點江山”般。然而,在現實真正到來的那一瞬間,一切并非如“初想”時,大部分人的內心開始“破碎”。由于前期各人的心理/精神狀態是不同的,所以出現職業空白期后,各人的狀態是不同的,但是大致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生活壓力大
在靠不了爹,找不到“干爹”,沒什么背景,也沒什么良好的學校條件,更沒有什么優質的人脈時,我們只能靠自己。然而,對于大部分的人打工族來說,職場收入基本上是他們的百分百收入,沒有了它,生活水平馬上直線下降。沒了收入,便無法支付房租、水電費、吃喝玩樂等日常需求,所以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甚至也是“致命”的壓力,因為人,可以不“玩”不“樂”但是不能不吃不喝。因此,此時開始真正感受到現實生活的壓力。這也是一部人因為生活壓力而不得不對工作妥協,大部分隨便找一份工作的人,均是因為生活壓力太重了,也怕了吧。
精神焦慮
因為資金的不足,可能會導致生理需求的消費水平下降,日常生活消費水平也會隨之下降,從而導致精神世界的緊張,引起精神焦慮。短期的焦慮可以自我修復,但如果是長期的焦慮,足以讓人精神崩潰。萬一精神世界真的出現“異常”,后果你懂的。
自信心直降
長期出現空白期,更多的可能是因為個人在求職路上不順利導致,如經過網上“海投”后遙遙無“音信”,面試后一直沒收到“反饋”,好友介紹的工作又不“合適”等,在多重打擊之下,個人僅剩的自信心早已無法支撐內心世界的正常運作。隨機會產生“自憐”“自嘆”“自悲”等情緒,從而無意識地加速消減僅剩的信心。
自我懷疑加重
在求職路上“四處碰壁"后,原本自我”認可“的東西現在被”不認可“了,原本自我”堅信“的東西,現在被”拒絕“了,原本自我”追求“的東西,現在被批為”夢想“了等,然后就會引起一系列的”自我懷疑“類情緒,如我錯了嗎?我有問題嗎?難道真的錯了?是我的不對嗎?是我的問題嗎?所以自我懷疑加重,內心矛盾加劇。
面試官在擔心什么
你要知道,如果一個人在擔心,思考的方向基本上都是負面性的,或者是說惡意猜測方面的。即便他原本也是無意的,但事實上他卻是這樣思考的。其實,更多的時候都是偏向無意識的活動,所以也不能說完全是他的錯,畢竟面試官也不是完人嘛。
另外,特別提醒一下,如果你被面試官同時貼上以下標簽,在面試過程中你基本上是必敗無疑了。除非你有一個特別的亮點,反敗為勝。
另外,亂入一下,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下面的標簽成立,你會愿意和他做同事嗎?說真的哦。
以下為可能出現的猜測。
工作能力低下
這么長時間,沒有工作,是因為工作能力問題嗎?還是因為眼光太高了?難道之前是被辭退(如現在互聯網公司辭退人員太正常了)的?工作業績太差?缺乏拼博精神?
性格怪異不合群
難道性格有缺陷?不合群?與團隊成員協作不暢?跨部門合作成功概率為零?很難相處?這樣的人和我配合,會不會太難了?這樣的同事,和其他人相處會不會太難了?萬一我把他招進來,會不會有很多后續問題呢?等等一系列懷疑類的問題。
敬業度過低
工作隨意換,敬業度會不會太低了?從簡歷上判斷,此人的思考方式,會不會是這樣的?負面情緒會不會太多?如果加班,他會愿意嗎?如果通宵,他會努力工作嗎?
雖然加班,理論上不是敬業度的核心衡量標準,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很核心的標準之一。
職業素質偏低
工作有責任心嗎?如果工作不能按時完成,他會不會放棄不做了?如果出現人手不足,他會不會沒有擔當?他的職業行為會不會太低呢?他的職業道德會不會無底線呢?
那你怎么解決面試官的擔心
其實,面試官的這些擔心也不無道理,因為一個人長期出現職業空白期,更多的可能是擁有負面的情況在里面,所以面試官也是按正常人的思維去判斷而已,并沒對錯之分。
在解決面試官的擔心之前,我們需要明確一下我們為什么要解決面試官的擔心。目的:得到此份工作。
面試官在本崗位上,有什么難處嗎?有什么自己的考慮點嗎?或者有什么是公司的硬性要求?
關于硬性標準,這個基本上你可以在網上一目了然,不多說了。
接下來,我們重點說說面試官的難點何在。
面試官的目的:
-
招到合適的人?
-
擁有什么技能的人才合適?
-
如何準確判斷此人合適公司?
其實,通俗地說,就是是否具備公司所需要的本崗位核心工作能力和心態素質是否符合公司文化。再簡單來說,就是工作能力和心態。因此,接下來,我們只要重點處理這兩方面的事情就好。
總的來說,不管你做什么,怎么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如何表現出你能勝任工作和良好的態度。接下來舉例說明一下。
加入新學習計劃
學習?很多人都說喜歡學習,可是如何證明呢?難道一年看一本書就算好好學習了?
首先,如何才能證明你學習了。證書、培訓證、資格證書,別人推薦等,均可證明。當然,這些證書最好不是隨便一個機構發的,最好是人保局方面的,即資格證書網或國家培訓網可查詢的,簡單來說,就是國家承認的,而不是某個機構承認的。
其次,如何證明你已經真的學到。機構聘任,內容的理解與復述,各平臺發表學習后感等,這些均可證明你已經掌握了內容,即使不能保證你百分百掌握,也沒關系,畢竟學習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濾,也是正常的。
最后,如何能在新工作中運用到此知識或技能。
如果你是本專業資格證書,最好回答,因為資格證書本身就是為了此崗位而設置的門檻。
如果是非本專業資格證書,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或聯想了。但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你所學習的東西是如何服務于你的崗位內容的或者是如何提升你的工作業績的。
如,我是做招聘與職業規劃咨詢的,學習課程為”房樹人心理投射技術“。如果面試官問:如你為什么會想到去學習此課程?回:目前互聯網高端的人力資源緊缺,而我作為人力資源部成員,有一個核心職責是尋找合適的人,特別是當我負責招聘項目時。那么,問題是我如何判斷此人就是最適合公司目前狀態的呢?我的理由和根據分別是什么呢?難道是靠感覺?靠直覺?還是靠眼緣?這些感觀性的思維判斷確實被部分公司的HR使用,我也明白感性的判斷確實有自己的優勢,要不然也不會被中小公司廣泛使用,但是我出于更加理性的思考和如何才能通過科學的方法去判斷此人是否合適公司,如果我能在感性的基礎上加上合適的理性,那么得出的面試評價會不會更加具備說服力?所以基于這個原因我去學習了。你覺得呢?
遠方旅行
這方面的思路,以項目任務式的思考方式會更好地應對面試問題。
不管是個人單獨旅行還是團隊旅行,均涉及到一些共性。
如果是旅行方面,如果你所應聘崗位是涉及到團隊溝通能力、計劃安排能力、緊急事件應對能力、同理心類、協作類等。
如:去廈門旅行。項目性思考方式。以下簡單說明一下。
前期準備工作:廈門旅行路線圖或攻略圖。里面至少包括費用,路線,飲食,住宿等涉及到個人直接利益的事宜。這就體現出以上所說的需要的能力,在此環節個人覺得核心是團隊溝通能力,原因很簡單,因為你要說服別人。所以,你可以根據此點去展開簡述。
路程安排:整個路線圖是如何的,是已經盡可能滿足團隊成員的需求了嗎?你的路線圖是如何得出的?前期進行調研了嗎?原始數據來源的信度和效度如何?等等類似的問題。這也體現出以上所說的需要的能力,在此環節個人覺得核心是計劃安排能力,所以你可以根據情況去重點簡述。
意外情況:旅行過的人都知道,在面對未知的旅程,會出現很多想不到的事,或者是情理之中的意外,又或者是意外的情理之中等,而且人越多出現意外事件的概率更大??傊?,就是出現了你沒有提前安排或者防備的事。這也體現出以上所說的需要的能力,在此環節個人覺得核心是緊急事件應對能力,這也是考慮個人情商的環節,所以你可以根據情況去重點簡述。
其它關鍵點,也是用同樣的思維方式去整合或關聯即可。
以上提到的幾點,均是工作中很重要的因素,如團隊溝通、需求調研、緊急事件處理方式等。所以你明白了嗎?重點不是在于你做什么,而是你怎么把你所做的事情通過關聯或者整合成能服務于本崗位的知識或技能。
其它原因
創業失敗,家庭原因,個人身體原因,義務支教等。
不管是出現什么原因導致出現的空白期,這些都不是重點,至少對于在你面試期間不是核心。核心是你如何通過整合或關聯,變成能服務于你所應聘的崗位即可。
結 語
誠實為上
欺騙,不是上策,而且中華民族也是倡導誠實的。建議誠實守信為上。
如果你欺騙了,有一天你和你現同事在一起,偶然遇到前同事,你怎么辦?萬一出現狗血事件呢,如他們也是認識的。
現在對于重點崗位,很多公司都會有背景調查了。求職者在面試時表現優秀被錄用了卻因為背景調查出現巨大差異,公司最后放棄錄用時,也是我親身遇到過的事情。
守時為優
越是大的公司對時間的把控越是嚴格。因為大部分的公司面試環節至少涉及到人力資源部,用人部門二級負責人,用人部門一級負責人。這也是為什么面試官會讓你在某個時間點到公司的原因。同時我想,這也是你常聽別人說的,要提前到公司周圍轉轉,熟悉熟悉環境,不要遲到,也順便可以放松一下的原因吧。